◆李時新
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高專科技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以計算機專業(yè)英語教學為例
◆李時新
科技英語內(nèi)容專業(yè)性強,難于理解,在教學上常常偏重閱讀和翻譯,教學方法單一,使得學生不愛學,教師也不愛教。如何擺脫科技英語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這種狀況,提高科技英語的教學效果,成為從事科技英語教學的教師們必須要好好研究與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以計算機專業(yè)英語教學為例,論證了科技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教學法的可行性,具體闡述任務型教學法在科技英語中的運用。
科技英語;任務型教學法;可行性
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diào) “在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fā)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近年來,這種“用語言做事”的教學理論逐漸引入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yōu)點而形成的,和其他的教學法并不排斥。
相對于通用英語而言,科技英語屬于 “特殊用途英語”或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Specific Purposes,簡稱ESP)的范疇,其發(fā)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目的是通過專門的教材和注重實用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習者盡快掌握語言技能,以滿足當時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和國際科技交流的擴大。此后語言學、應用語言學以及外語教學理論的發(fā)展進一步豐富了科技英語教學實踐。
在我國,科技英語課程一般是在學生已具有一定語言基礎的情況下開設的。它所起的是橋梁的作用,目的是使學習者通過這個橋梁由基礎英語的學習過渡到用英語學習某一個專門領域的知識或從事某一專業(yè)性工作,因此其教學重點發(fā)生了變化。此前的教學更多地偏重于語言本身的學習以及在一般場合下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而科技英語課的重點則是引導學生熟悉和掌握應用語言的思維過程和方式,并通過課堂活動和各種練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由于其教學目的和重點不同,教學策略也會隨之發(fā)生了變化。
綜上所述,科技英語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一定工作環(huán)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滿足真實生活中的社會交際需要,而任務教學法正符合科技英語工具性和實用性特點,因為利用任務教學法可以把培養(yǎng)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全過程分解到各個教學任務中,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完成一個個任務中不斷培養(yǎng)和拓展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由此可見,任務教學法特別適用于科技英語課程的教學,易于達到教學的目標。
筆者在幾年的計算機專業(yè)英語教學中,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其中任務教學法的實踐取得較好的效果。任務的設計是任務教學法的關鍵。在設計各種任務時,一定要以高職高專 “計算機專業(yè)英語”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為前提,即:①培養(yǎng)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一定量的現(xiàn)代計算機專業(yè)詞匯,能熟練地看懂計算機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單、幫助文件及出錯信息。②培養(yǎng)學生能順利閱讀并正確理解本專業(yè)資料,能閱讀和翻譯計算機的軟硬件手冊、資料和說明書。③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任務的設計也要遵循以下原則:完成任務過程中堅持 “實用為主、夠用為度、運用為目的”,“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和 “邊學邊用、學用結合”的教學理念,現(xiàn)以計算機英語課程中“操作系統(tǒng)”的教學為例,介紹采用任務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的實踐情況。
根據(jù)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與高職高專教學理念,教師明確本單元的總任務是使學生理解操作系統(tǒng)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掌握有關操作系統(tǒng)的專業(yè)術語。在一個個小任務驅(qū)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表及里、逐層深入、逐步求精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逐漸獲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
本文為此單元的導入階段設計以下幾項任務。
導入活動:
任務1:小組活動。要求學生討論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的區(qū)別。
任務2:頭腦風暴。盡可能多地列舉出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的名稱。
任務3:配對練習。計算機硬件與軟件中英文名稱的搭配。
這些導入階段任務的設計起著讓學生們熱身的作用,使他們對本單元主題有著心理準備。其中任務1讓學生對本單元主題—操作系統(tǒng)的歸類有所了解。任務2使學生在具體的實例中區(qū)分軟件與硬件。任務3使學生熟悉常見的硬件與軟件的英文表達法。學生通過這些活動獲得用英語進行交流互動的機會,此外,一個個任務的完成會使他們有很強的成就感,大大提高學習興趣,而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了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就任務設計的原則來說,任務依賴原則也在導入階段任務的排列中體現(xiàn)出來,先前的任務能給予學生完成下一個任務所需要的知識,同時又是自足的,可以獨立存在的,這一系列的任務功能是作為本單元的 “任務前”階段。
閱讀過程:
1.教師明確任務
緊隨導入活動的第二階段就是閱讀過程,筆者將閱讀過程分為兩個層面:以內(nèi)容為核心的閱讀和以培養(yǎng)語言技能為核心的閱讀。首先把重點放在意義上,然后是培養(yǎng)語言技能。在以內(nèi)容為核心的層面,筆者認為明確任務是關鍵。根據(jù)本部分的內(nèi)容,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現(xiàn)狀和需要,確定本課的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熟練地翻譯科普文章中的各種定語從句。筆者把任務從內(nèi)容和語言技能兩方面分解為如下幾個具體而簡單的小任務:
任務4:明確操作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軟件的區(qū)別。
任務5:明確操作系統(tǒng)的特征。
任務6:明確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
任務7:從語法角度分析文章中各類定語從句的譯法。
教師和學生都圍繞如何完成具體的任務進行,教師思路清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通過小任務的解決來完成大任務。
2.學生分析任務
這是一個在明確的教學任務指引下,學生主動探究摸索,獨立自主尋求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逐漸嘗試完成任務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按照小組討論、各組匯報、教師總結的模式,分兩個層次進行。
任務4~6是以內(nèi)容為核心,重點放在意義上,在完成這三個任務時,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專業(yè)知識積累和閱讀課文后,以組為單位圍繞每一個小任務開展討論,并把討論結果向全班匯報,教師把各組匯報結果寫在黑板上。從討論的結果看,學生會討論出關于操作系統(tǒng)比較顯而易見的知識內(nèi)容,結果可能不完整,不過教師以鼓勵為主,不要急于補充內(nèi)容。然后,教師總結各組的匯報,進而完成每一個小任務。
通過完成任務4、5、6,學生對此篇文章的理解可以由表及里,深入透徹,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以意義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逐字逐句的講解方式實在是乏味,教師應突出文章所要傳達的主旨意義,摒棄一些無謂的細枝末節(jié)。
任務7是以語言技能為重點的階段。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所有的定語從句,定語從句與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翻譯方法。任務4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應用技能之一即翻譯技能。以上任務4、5、6、7是作為本單元的 “任務中”階段。
3.后續(xù)活動
后續(xù)活動的功能是任務理論中的 “任務后”階段。筆者安排了兩個任務。
任務8:小組PK活動。全班分小組PK有關本單元涉及的專業(yè)術語。
任務9:個體活動。收集資料,了解常用的幾種操作系統(tǒng)。
這兩個任務設置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回顧剛讀完課文的大意,促使他們掌握與操作系統(tǒng)有關的專業(yè)詞匯,并通過資料的收集進一步了解常用的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
“任務教學法”應用于日常課堂教學,尤其在計算機專業(yè)英語教學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圍繞一個目標,基于幾項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運用,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學習,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相對獨立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向?qū)W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思考、猜想,為學生提供問題情境,但是如果多增加或加強學生提出問題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設計,將會更加突出本課程的教學理念。
[1]白曉紅.論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0):156-157.
[2]吳慧,宋建威.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及制約因素[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9):140+154.
(編輯:郝 嬋)
李時新,女,邵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教學。
G712
A
1671-0568(2015)32-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