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峰
[摘要]本文調查了初中生愛國主義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指出了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據學生的實際提出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初中歷史 愛國主義教育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070097
列寧指出:“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敝泄仓醒腩C發(fā)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也明確指出:“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tǒng)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可見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的初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歷史學科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學科,歷史教學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為了在歷史教學中更好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筆者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意識做了一次簡單的問卷調查。
一、對初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問卷調查
為了解當代初中生在愛國主義思想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列舉了四個方面的問題開展簡單調查。一是列舉我國歷史上的五位民族英雄;二是列出盧溝橋事變發(fā)生的時間和涉及的國家;三是如有機會你是否會選擇移民;四是寫出一本看過的關于愛國主義的書籍。調查結果顯示,有10.1%的學生沒有能完全正確列出五位民族英雄,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我國歷史上的愛國民族英雄是比較熟悉的。第二題有7.3%的學生未答對,說明勿忘國恥還沒有深深地印在每個學生心中。第三題有23.9%的學生選擇移民,這雖然有利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但同時也有可能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第四題有46.8%的學生沒有寫出書名,這說明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還存在著明顯不足。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對策
1.充分挖掘歷史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教育題材源源不斷。豐富的歷史教學素材,讓學生既能感受到祖國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越,又能體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既能學習到英雄人物為祖國頑強斗爭的歷史,又能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所有這些都能讓學生熱血沸騰,增強民族自豪感,這就是愛國主義教育最直接的效果。
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鴉片戰(zhàn)爭前林則徐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反抗外來侵略而進行的虎門銷煙;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鄧世昌等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zhàn)中奮勇戰(zhàn)斗,在自身受重創(chuàng)的情況下決計與敵同歸于盡的英雄氣概;讓學生了解到革命先輩為反抗外來侵略和腐朽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浴血奮斗的精神,進而學習他們的英雄行為和高尚品質,立志為振興中華而發(fā)奮讀書。
2.密切結合時事,有效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歷史課雖然講述的是過去的事情,但同時也應該讓學生關注時事。一方面我們可以講述一些初中生所熟悉的、感興趣的榜樣人物,如體育明星、航天英雄等,從而激起學生的崇敬感,讓學生感受榜樣人物的愛國情懷;另一方面,對于一些時事熱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加以利用,比如“9.7”釣魚島事件,對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和歷史緣由加以說明,再對中國近現代史上遭受的屈辱歷史進行條分縷析,讓學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由此不但有效地落實了教材和時政知識,還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愛國主義情感的體驗,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3.結合鄉(xiāng)土歷史,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補充完善
國與家的關系密不可分,愛家鄉(xiāng)是愛祖國的起點,愛祖國是愛家鄉(xiāng)的升華。鄉(xiāng)土歷史是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民族靈魂的一個縮影,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具體的材料。泰興人民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積極配合工農紅軍打擊國民黨政府軍和地主武裝;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陳毅、粟裕在泰興黃橋地區(qū)指揮了聞名中外的黃橋決戰(zhàn),泰興人民積極支前,以黃橋燒餅勞軍,名垂青史,為創(chuàng)建蘇北抗日民族根據地奠定了基礎;解放戰(zhàn)爭時期,著名的蘇中“七戰(zhàn)七捷”首尾兩戰(zhàn)兩捷都發(fā)生在泰興境內;通過學生身邊的歷史材料,把歷史事件講活了,把英雄人物講親了,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感情與家鄉(xiāng)的聯系更為密切,并樹立起為建設家鄉(xiāng)美好明天而努力奮斗的志向。
三、小結
面對21世紀以來各種文化的沖擊,當前初中生由于外來文化入侵帶來的意識形態(tài)上的模糊混亂,存在無組織、無紀律、無道德、愛國主義思想觀念淡薄等現象。所以對初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每一位歷史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 參 考 文 獻 ]
[1]廖日文.思想道德修養(yǎng)[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張靜.歷史課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案例及思考[J]. 歷史教學問題,2005(4).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