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球
摘要:語文新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語文素養(yǎng)來認識三維教學目標,能增強目標意識,有利于提升教育理念,有助于構建有效語文課堂。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注重能力培養(yǎng)的多樣化、師生交往的平等化、學習方式的民主化、課堂評價的多元化、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教學內容的問題化、教學過程的實踐化,方能真正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革新,促進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三維”目標;語文素養(yǎng);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2-013-2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jīng)過教學,使學生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fā)展,使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并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實行有效教學,落實三維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能力培養(yǎng)的多樣化
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只顧傳授知識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我們原來的應試教育就過多地注重學生的知識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把知識的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割裂開來,培養(yǎng)出來的只是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我們應把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結合起來,這是我們語文教學應完成的第一個目標。語文教學中,要落實的能力目標主要是“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這幾個方面的綜合訓練。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寫景文章中,把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知識,并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注重師生交往的平等化
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打破“教師中心”、“課堂主角”的舊思想,教師要轉變角色做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有效參與,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有效參與學習的主體者、主動者。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xiàn)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教學的過程,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同時教師作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應積極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差異,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互動。
三、注重學習方式的民主化
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fā)現(xiàn)兩種,這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傳統(tǒng)學習方式強調接受,建立在人的客觀性、依賴性上,從而導致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不斷消失,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消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
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態(tài)度,把學習轉變成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fā)展,關鍵是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有機結合。學生采用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能力,使知識文化得到積累。如學習《漁父》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分組合作表演課文內容,學生便自由組成了一個小組。課外他們?yōu)楸硌莺谜n文內容,獻計獻策,選資料,互相幫助,學習研究。有的編歌舞、話劇等。等到課堂交流時,在課堂上盡情展現(xiàn),使得課堂生動、活潑,對課文的理解收到了顯著效果。因此在課堂上,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讀,去揣摩、品味、欣賞文中的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訉W習。學生在各自體驗和相互啟發(fā)之中,使學習成為一種愉悅而有意義的精神生活。
四、注重課堂評價的多元化
教學目標的“多維”,決定教學評價的“多元”,既要評價學生知識與能力,又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還要評價學習過程與方法。在交流反饋時,老師既要關注學生答案的正確性,又要關注學生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在學生回答后可以追問:你是怎樣想出來的?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運用,又要關注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知識的興趣程度和對學習的專注程度。在評價中,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學中還經(jīng)常多用贊賞、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fā)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五、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強調語文課程的生活化,要進一步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把語文學習的背景擴大到學生整個生活世界中。如,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等歌頌父母的課文時,筆者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父母關愛自己的事。這樣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能對學生心靈產(chǎn)生強烈震撼,很好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情感目標。如學習了關于環(huán)保類的文章后,布置學生開展對當?shù)氐纳鷳B(tài)和環(huán)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的活動。類似這樣的活動,把語文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擴大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范圍,新課程所要求的對學生實施的語文綜合素質的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六、注重教學內容的問題化
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提煉問題給學生,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問題,把學習過程變?yōu)樘岢鰡栴}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既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也要引導學生從細節(jié)上發(fā)現(xiàn)問題,沒有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沒有問題走出教室,這種教育稱為“去問題教育”。而美國人卻不這樣理解教育,他們認為:學生總是充滿好奇和疑問的,他們走進教室的時候,帶著滿腦子的問題。老師在回答他們問題的過程中,有意通過情景、故事、疑問、破綻等激發(fā)學生更多的問題。老師的回答使學生產(chǎn)生更加多的問題,最后老師不得不“投降”:“你們的問題我已經(jīng)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識就是這么多,我回去再學習,再準備,下次再來回答你們,你們回去也去思考,去尋找答案?!睂W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教師并不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已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
七、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化
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過程,正如新課程所指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yǎng)。如閱讀教學,我們可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了對詞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習作教學,我們仍然以情感為線索,引導學生在取材時聯(lián)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構思、表現(xiàn)時傾訴情感,表達情感,在評價時對情感的表達進行反思,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準確,更加具體,更加生動形象。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更關注教與學的過程,強化體驗。體驗是教學過程的顯著特征,是達成“三維”教學目標整合的介質。如果沒有過程的體驗,知識與能力將停留于記憶性層面,學生很難有對方法的感知,更難有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領悟,這樣的結果則是教育的失敗。要強化體驗必須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學生對問題的獨特闡釋和創(chuàng)新理解,相信學生的自我經(jīng)驗,肯定學生的自求自得。
結論跟過程可以說是教學過程中一對非常核心的關系。傳統(tǒng)上基本是重結論的,它有過程,但它是從屬服務于這個結論的。只有結論才是目標。新課程非常強調過程,認為過程本身就可以是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標在闡述目標時就是讓學生去經(jīng)歷一下、感受一下、想象一下、思考一下、嘗試一下,這本身就是目標,不是說你嘗試一下最后得出什么結論,這個結論才是目標。過程本身就是目標。現(xiàn)在我們提倡研究性學習,實際從小學就開始要求,不要說小學生,就是本科生、研究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研究,它得出的結論可能十九世紀就己經(jīng)達到了,但你能說這個沒意義嗎?但是這個研究過程對個人的素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你要小學生從小就開始研究性學習,就要成為小發(fā)明家、小創(chuàng)造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也不是目的,目的就是獲取這么一個研究意識,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素養(yǎng)。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lián)系。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評判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
正因為如此,我們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jīng)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fā)展、創(chuàng)造所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三維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是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盡快取得成效,取決于廣大教師對它的認識的深入程度,取決于對有效教學策略、方法的整合和運用。
(注:本文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三維目標”相統(tǒng)一高中學科教學過程優(yōu)化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編號:D/2011/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