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大學生接受著各種各樣復雜的媒介信息,這些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普通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心理干預,通過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塑造,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點,提出幾點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方法
隨著我國普通高職院?!皵U招”政策的實施,大學生群體的人數不斷增加。其中,“90后”的獨生子女在受教育學生中占據的比例相當大。針對“90后”學生心理比較脆弱的特點,在新媒體背景下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必須要熟練地使用各種通訊工具,針對學生的分支特點,建立良性的通信聯(lián)絡網。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符合經濟建設的需要,助力改革開放新經濟的發(fā)展。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難
由于當今大學生群體中的“獨生子女”比例不斷升高,是一個更加特殊、敏感的群體,內心比較封閉和自我,個人意識比較強。因此,思想政治教師在進行班級QQ群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于學生隱私的保護,開啟匿名聊天模式,避免一些敏感問題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教師要開展對學生個人特點的人文關懷,根據“互動傳播”的原理,在教務平臺建設和信息網建設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信息交流的有效展開。通過網絡工具及時解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聊天軟件接受學生的傾訴,開展有效的溝通活動。
二、重視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理論建設工作
美國著名的信息傳播雜志《連線》曾經給大時代背景下的“新媒體”傳播下了一個重要的定義,把它稱為“Interactive digital composite media”(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新媒體背景下的教育工作人員應該提高信息教育的覆蓋面,針對廣泛的學生群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和信息傳播模式的改變,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對現有的媒體形式展開深入的探討。教師在教育方式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必須繼續(xù)推行“以人為本”的教學方針,強調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進行“差異化”的教學工作。
三、采用“網站共享”“短信課堂”等方式進行思想輔導
在日常的宣傳工作中,應該更側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積極宣傳克難奮進、艱苦奮斗等正能量。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應該利用新媒體的便捷性,及時向學生傳達當下時事政治的各種人文信息,強調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個人責任感。可采用“網站共享”“短信課堂”等方式,向學生介紹當今時代發(fā)展的大潮中我國推行的“一帶一路”建設工程,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拋棄低級的人生追求,放棄“享樂主義”的錯誤人生信條。
四、疏導結合,形成新媒體教育下的合力
“新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是我國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創(chuàng)新?;ヂ?lián)網時代的到來,給教師的工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地進行教育觀念的灌輸,而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QQ和微信等方式了解學生在精神家園建設活動中的不足。
增強大學生投身經濟建設工作的緊迫感,為助力我國經濟騰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高目標做準備。同時,在新媒體的背景下,還要強化大學生“為人民服務”思想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有效的溝通,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互信,從而了解網絡信息化時代中大學生的人生觀。
五、結束語
在新媒體背景下,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應強迫學生接受“理想追求”“個人奉獻”等空洞的理念。而應該從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方向出發(fā),從大學生群體的生理特點入手,在充分了解當今時代的新媒體交流方式和大學生的網絡心理特點之后,合理運用現代化的傳媒工具,消除大學生心里的空虛感和不適感,從而順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達到建設學生的精神家園,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良好態(tài)度,達成思想文化教育活動中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珊.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5).
[2]曾靜.論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雙刃劍”效應[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3(25).
[3]李巖,曾維倫,何海濤.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4]王小英.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yè)大學,2014(15).
作者簡介:湯曉(1988— ),女,漢族,廣東東莞人,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