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梅
【摘 ? ?要】情境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小學教育尤其是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它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能夠得到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論述小學語文閱讀情境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情境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課堂 ?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88
小學教育面對的是一群內心單純、天真爛漫的孩子,處于該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行為水平都具有特殊性,他們往往具有好奇心強烈、思維能力發(fā)散簡單,對色彩、畫面、聲音等感知相對容易的特點,他們很容易對一些事物產生興趣,同時也很容易失去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一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情境教學,小學生在這樣的具象性情境中學習,是符合兒童天性的,也是符合人類認知規(guī)律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需要使用情境教學方式來加強課堂的生動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以后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情境教學正是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情境教學在小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職責是授業(yè)解惑,引導學生學習。小學生好奇心強烈,喜歡模仿,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調動課堂氣氛,部分教師盲目地每節(jié)課都要看視頻、聽音樂、唱歌,努力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但有時課堂教學偏離了教學目標,雖然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卻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角色作用的偏差
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師的角色不斷發(fā)生著變化,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掌控課堂一切的主導者,而是作為組織者,是課堂的導演,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部分教師采取放羊式教學,只是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隨意發(fā)揮,最后自己作總結。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一個旁觀者,沒有發(fā)揮教師的真正作用,這種教師角色的偏差,往往造成浪費課堂時間,教學結果微乎其微的后果。
(三)情境教學僅停留在表面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fā)展,教師越來越注重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講究豐富的教學形式,但有時會忽視了教學內容,一節(jié)課下來,視頻、音樂、唱歌、畫畫等教學花樣很多,小學生卻只記住了課堂上有趣新奇的事物,并沒有真正的收獲。
二、小學語文閱讀情境教學實現(xiàn)的策略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學生知識、解決學生疑惑、提高學生能力的主要陣地。我們語文教師要緊跟時代脈搏,根據(jù)學生特點,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聲音、色彩的感知較容易,對一件事物的熱情持續(xù)時間不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出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情境,充分調動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學習熱情。總的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情境教學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依據(jù)文本,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語文是生活的寫照?,F(xiàn)行的小學語文課本包含了諸多與生活關系密切且內涵深刻的內容,要使學生明白課文背后的深刻感情,不能僅靠教師對課文內容的解說,而且要創(chuàng)設與依據(jù)文本創(chuàng)設與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情境,讓學生產生共鳴。
1.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情境。教師要依據(jù)小學生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設與文本相關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把學生的感情帶入到課文當中,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溫暖”與“寒冷”這組反義詞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情境:同學們,想象一下你穿著很薄很薄的衣服走在沒有人的大街上,凜冽的寒風吹過你的耳畔,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呢?如果這時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一輪火紅的太陽,你的感覺又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2.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容來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課文情感的感悟能力。中國有句老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可以再現(xiàn)課文情境,消除學生的抽象感和陌生感。例如,教師在教《桂林山水》這一課時,可提前讓學生準備自己出去旅游時所拍的各地景點的照片,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二)提挈全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產生驚奇開始的?!苯處熢陂喿x教學中要提出問題,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是隨意的,而是要符合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認知與感悟水平,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師疑生解型。即教師提出問題,然后請學生解答,利用小學生認為解答老師的問題是很光榮的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②明知故問型。即教師明知故問,設置矛盾情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意見,然后閱讀課文找到反駁老師的證據(jù),同時也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意識,獨立思考問題。③生疑互解型。即教師把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問題作為導入點,運用豐富的聯(lián)想來創(chuàng)造與之相關的情境,請全體學生來幫助遇到問題的學生尋找答案,這樣既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又加強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④自主設疑型。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少,閱歷有限,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往往不深,例如,在教《刷子李》時,學生往往不理解刷子李的嫻熟技藝,從而提出種種問題,教師應抓住這些機會,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一些社會現(xiàn)象談感受,從而明白自己的疑問。
(三)感悟情感,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
新課改提出:“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思考、聯(lián)想說出來,要把內容表述清楚、感情真切感人?!痹谛W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在里面自由馳騁,敞開心靈的大門,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荷花》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想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荷花仙子,也可以想象成荷花仙子旁邊的小動物,然后請同學們講一下扮演角色的感受。
總之,合理恰當?shù)剡\用情境教學,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小學語文教育充滿活力與生命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還需潛心研究、加強實踐,不斷完善我們的教學方式,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