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瓊
摘 要:推行“高效課堂”在實踐過程中涌現(xiàn)出眾多模式,為避免“亂花漸欲迷人眼”,從教學實踐出發(fā),深刻體悟到小學語文想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必須以簡驅繁,方能“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關鍵詞:高效課堂;課堂前置;課堂生成;課堂拓展
教學改革的浪潮轟轟烈烈滌蕩了十年有余,“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家鄉(xiāng)各校推進得如火如荼,真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這股勁浪的裹挾下,應用高效課堂的理念指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歷經(jīng)一段時日,我作為一名農(nóng)村基層教育工作者,從中獲益匪淺,亦在推行過程中形成了些淺薄的想法,想與各位同仁交流分享,這便是我作此文的初衷。
列寧曾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蹦敲矗瑢崿F(xiàn)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則必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達成“教學有效、德育實效、教師發(fā)展和學生成長”的四位一體愿景。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吃透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本質屬性是充要條件,只有從宏觀上去把握語文的三維目標,扣準語文課程的整體要求,才能高效整合課程資源,使語文回歸本色,復歸本位,返璞歸真,把語文課上得扎實、樸實、真實,讓語文課干凈、豐美、高效。
一、凡事預則立——課堂前置務本求實
語文教學要得法于課內(nèi),激趣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教師在課堂前置應注意學習目標的編制,學習指南編制以及學習環(huán)境的安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需要,順學而導。這樣才能驅繁就簡,摒棄花里胡哨的空架子。現(xiàn)在有不少語文老師為追求所謂的“時髦”,每拿到一篇課文,還沒讀兩遍,便考慮怎樣上得精彩——做什么樣的課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發(fā)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讀”,如此等等。試圖以“旁門左道”來掩飾自己的膚淺和浮躁,以花架子嘩眾取寵。殊不知,“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越復雜,目的越不明確,結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
古語有云:“夫淳樸素質,無為虛靜者,實萬物之根本也?!痹诮虒W實踐中,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應該成為我們教學活動的“主角”,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積累詞語時,注重歸類整理:每一單元的課文,因為體裁、內(nèi)容的差異,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也各具特點。有的注重環(huán)境的描寫,有的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的刻畫……在學生充分地讀文之后,理解積累詞語并不僅僅只指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理解積累的目的在于學生能準確、自如地運用。因此,在理解積累的同時要“因勢利導”——學會歸類整理。課堂前置時這樣來學習詞語,既做到了理解積累,同時又注重整合,這樣對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的運用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緊扣單元訓練重點,做好批注、隨感是探究的成果體現(xiàn):語文的教學過程是緊緊圍繞重點訓練項目組織教學,“批注”訓練是促使學生圍繞單元訓練重點去讀書,去思考,是在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近距離和文本直接“對話”,也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做好了鋪墊,如此為精彩的課堂生成創(chuàng)造了可能。
二、少得多惑通則簡——課堂生成“讀”占鰲頭
一堂深刻而充實、豐富而動人的語文課,不是依賴聲、色、形俱全的現(xiàn)代媒體包裝出來的,而是在聽、讀、說、寫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自然催生出來的,是蘊涵在簡單和樸素之中的。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雜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笔堑模m然說“教無定法”,但是“貴在得法”,即努力追尋最簡便、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肚f子·天道》亦云:“靜而圣,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蔽覀円龑W生采用最語文的方法來學習語文——“以讀為本”,把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因為語文教學離不開讀,體會課文用語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靠讀,體察課文所蘊藏的豐富情感靠讀,體悟由課文所帶來的高品位的語感靠讀。因而,我們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自如地讀、動情地讀,讀出課文的節(jié)律、讀出課文的情趣、讀出課文的神韻。在教學中,應該做到“讀”占鰲頭,特別是朗讀。這個要嚴格要求,訓練到位。個人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字詞句的訓練有了,語感訓練有了,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讀的過程中,要會品味,即品詞、品句、品段、品篇,當然,品味也是有度的,不能離開學生的認知水平。老子曰:“少則得,多則惑?!痹谡n堂教學中,應堅持讓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去讀,或默讀或朗讀或范讀或者齊讀不一而足。課文不僅需要讀,而且要反復讀,要“仔仔細細地讀”,學生帶著任務、有目的地讀,在讀中自能解決問題,在讀中品味語言、感悟語言、學習語言。
如此這般,方能將以教師“講”為主的“講堂”變?yōu)橐詫W生“學”為主的“學堂”,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構建“教師、學生、文本(作者)”的多向立體化交流,使得課堂生成“實而不死,活而不亂;動靜相生,張弛有度”——“實”,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夯實;“活”,即思維的活躍,有對話有爭辯,有思想的交流,有智慧的碰撞,不追求表面的熱鬧與繁榮,不滿足思想上的靈光一現(xiàn),摒棄浮躁與膚淺;課堂的“動”,是一種靈動與激活,追求方法的多樣性、活動的豐富性,不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和課堂似一潭死水;“靜”是一種靜思、靜悟,讓學生靜靜地任心緒在思想的原野上馳騁,享受那份寧靜中的厚重。
三、和風細雨不須歸——課堂拓展“博聞以修德,體物化至誠”
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yǎng)?!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因而,小學語文課應該重視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對話,真心的交流,共同的成長與進步,一起感受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真正實現(xiàn)“用教材教”而不能僅是“教教材”。帶著鐐銬起舞難以輕盈、沖破桎梏,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語言發(fā)展,形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才是根本目的。
1.博聞以修德
宋代蘇軾認為“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高效課堂的課堂拓展就是本著“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內(nèi)涵”之理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推崇經(jīng)典閱讀,讓學生親近大師,親近經(jīng)典,讓經(jīng)典浸染學生的心靈,讓經(jīng)典豐富學生的精神。
語文教學不但要“披文得意”,而且“披文得文”,也就是說“意、文”兼得,因此,應該努力做到讓學生通過“讀”,把課文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讀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詞造句的奧妙,才能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學會運用語言。
2.體物化至誠
教師應本著大語文觀,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提供廣闊的信息刺激背景,努力引導學生開展課內(nèi)外、校內(nèi)外的語文學習活動,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和學習領域,引導他們廣泛閱讀,廣泛交往,廣泛習作實踐,開拓學習渠道,充實他們的知識系統(tǒng),鍛煉他們的操作系統(tǒng)。用知識的廣度來加強認識的深度,用擴展的認知視野來改造狹隘的認知結構,這是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xiàn)優(yōu)化整體組合,達成重點訓練目標的重要途徑。
語文教師要樹立為學生多方面主動發(fā)展服務的教學立足點,建立和諧的課堂教學文化,加強課程資源的整合,選擇有個性的教學策略,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型教師的角色轉變,不斷使語文課堂教學目標集中、結構簡約、引導自學、情知互動、精于讀寫、自成習慣,產(chǎn)生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從而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支玉恒.支玉恒老師教語文[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