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西文化中的禮貌原則差異

2015-07-17 06:32:03吳小青
湖北函授大學(xué)學(xué)報 2015年10期
關(guān)鍵詞:禮貌原則文化

吳小青

[摘要]禮貌用語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本文探討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由此帶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禮貌原則。

[關(guān)鍵詞]文化;禮貌原則;禮貌用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0-014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69

[本刊網(wǎng)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語言和文化是兩個關(guān)系密切的結(jié)構(gòu)。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語言使文化得以發(fā)展和傳播,文化又影響和滲入語言結(jié)構(gòu)的各個組成部分。語言反映文化,同時又受到文化的制約?!庇纱丝梢姡Z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同時又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因素從各個方面影響著語言的使用,其中最重要的反映之一就是語言使用中的禮貌原則。“禮貌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表明對他人的關(guān)照,是人類行為的基本準繩,其目的是反映或?qū)崿F(xiàn)社會或人際間的語言關(guān)系,并且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際間的沖突,避免僵局;是人類各民族,各語言的共性”。因此,禮貌用語體現(xiàn)了社會文化對語言運用的影響,也體現(xiàn)了不同文化習(xí)俗對言語交際的制約,以及對禮貌的重視和理解,最終也體現(xiàn)了人際交往中對民族文化差異的尊重。

二、中西文化的差異

以英美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體系,這主要通過個人價值觀的差異體現(xiàn)出來。

西方文化被稱為“個人價值至上文化”或“個人主義文化”。個人主義表現(xiàn)為自我主動性、自我獨立精神、自我表現(xiàn)力等方面。對于西方人來說,自我居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個人成就、個人主權(quán)以及個人自由被視為美德而加以頌揚和推崇。他們崇尚“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追求自由競爭,平等自立。行事風(fēng)格“突出個人,以個人為中心,言談舉止,辦事風(fēng)格,只要不妨害他人,一切由個人自主并為之負責(zé)”。因此西方人認為,在社會交往中,尊重個人自主的言行才算禮貌。正是由于這種個人價值觀,當西方人受到贊美時,他們不會刻意掩飾自己的情緒,會很高興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稱贊。當然,個人至上的另一方面是西方人也非常尊重個人的隱私權(quán),在交談中忌諱談?wù)撃挲g、婚姻狀況、個人收入等話題,因為在西方人眼中,這些問題屬個人隱私,別人不能詢問,否則就會被認為侵犯隱私,極不禮貌。這種崇尚個人主義的價值觀也讓西方人在言語交際中追求簡潔明了,對話開始就直接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不拐彎抹角,并認為這種直截了當?shù)臅挿绞绞嵌Y貌的體現(xiàn)。

相反,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思想推崇“人倫本位”,即群體本位或群體取向(Group Orientation),換一種更現(xiàn)代的說法,就是集體主義,一個人說話辦事,總是以不破壞群體關(guān)系為前提,以他人為參照,領(lǐng)導(dǎo)、家屬、同學(xué)、同事、親戚、朋友、鄰居等組成一種群體“磁場”,似乎做什么事總離不開磁場的影響。“倫”(hierarchy)字的原意就是類別和次序,一個人該做什么,往往受制于特定的群體類別和等級次序。因此,自古以來,中國人深受“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序”等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做事追求倫理和諧。中國人說話做事都注重人的等級差別,而且“中庸之道”,“樹大招風(fēng)”的思想在中國人頭腦中根深蒂固,說話做事都避免張揚,盡量顯示自己的謙虛。在對話開頭通常不直接入題,而是隨便找些話題對對方表示關(guān)心,而且在中國,主動關(guān)心別人是一種美德,因此不論別人的大事小情,家事私事人們都愿主動關(guān)心,以顯示自己的熱情,縮短彼此的社會距離,然后才談到話語的主題。而且與人講話時盡量含蓄委婉,照顧對方的面子,通常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意圖,而是通過暗示等方式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面子理論在中國人的對話中占主導(dǎo)地位。因此,中國人在談?wù)撚嘘P(guān)自己的事情時,通常表現(xiàn)出自謙和自貶,以視謙虛,他們認為欣然接受別人的贊美是不禮貌的行為。中國人的這種自我貶抑的做法常常使英美人感到困惑不解。

這兩種文化心理特征的差異直接導(dǎo)致了中西方在禮貌用語及禮貌行為選擇上的差異,因此,中西方禮貌原則也就各不相同。

三、中西方的禮貌原則

20世紀60年代,美國哲學(xué)家格賴斯(H.P.Grice)提出了會話的重要規(guī)則——合作原則,即:量的準則(Quantity-maxim)、質(zhì)的準則(Qualitymaxim)、關(guān)系準則(Re-lationmaxim)和方式準則(Mannermaxim)。這些是會話雙方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但他也發(fā)現(xiàn),人們在交際過程中有時并不遵守這些原則,甚至故意違反這些原則。因此,英國蘭開斯特大學(xué)教授利奇(Leech)在總結(jié)P.Brown和S.Levinson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制約人際言語交際的六條禮貌準則,為人們禮貌用語的正確使用提供了一個可借鑒與遵循的標準。它們是:1.得體準則(Tact Maxim):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1)盡量不讓別人吃虧;(2)盡量多使別人得益2.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1)盡量少使自己得益;(2)盡量多讓自己吃虧3.贊美準則(Approbation Maxim):減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1)盡量少貶低別人;(2)盡量多贊美別人4.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減少對自己的表揚;(1)盡量少贊譽自己;(2)盡量多貶低自己5.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減少自己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

而中國的禮貌原則則截然不同。在漢文化中,“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卑而尊人”是其禮貌的核心部分。中國古漢語中很早就有關(guān)于禮貌重要作用的論述?!暗赖氯柿x非禮不成”“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日禮者不可不學(xué)也。”國內(nèi)語言學(xué)家顧日國教授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漢語文化中禮貌規(guī)范的四大特點:尊重(respect)、謙遜(modesty)、態(tài)度熱情(attitudinal warmth)、文雅(refinement),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適合中國文化環(huán)境的五條禮貌準則,即:“貶己尊人準則”,“稱呼準則”,“文雅準則”,“求同準則”與“德、言、行準則”。中國的禮貌特別強調(diào):“尊敬,體諒,和熱情”。其中“貶己尊人”準則和“稱呼”準則是最富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xiàn)象,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在交際中崇尚“謙遜”的特點。貶己尊人準則即指謂自己或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事物時要“貶”、要“謙”;指謂聽者或與聽者有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時要“抬”、要“尊”;如稱自己為“鄙人”,稱對方為“閣下”;稱自家為“寒舍”,稱對方的家為“府上”;稱自己的孩子為“小兒”、“小女”,稱對方的孩子為“令郎”、“令愛”;如果說話的人把他稱詞用于自稱,聽者就覺得你傲慢無禮;如果把自稱詞用于他稱,聽者聽了也覺得不舒服。稱呼準則即用適合的稱呼與對方打招呼,同時要考慮到對方的年齡、身份、場合等諸多因素。稱呼語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guān)系,稱呼語的改變往往意味著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改變,稱呼語必須體現(xiàn)尊重原則。例如,對長者用“老先生”,對小孩則用“小朋友”。一個人往往充當了多種角色。如,媽媽既可以是女兒的母親,也可以是女兒的老師,甚至是女兒的老板,什么時候稱呼媽媽、老師或老板,需要視不同的環(huán)境場合而定。這樣才能體現(xiàn)稱呼語中尊重的原則。而文雅準則即指選用雅言,禁用穢語;多用委婉,少用直言。一個人如果滿口污言穢語,他就要被指責(zé)為“沒禮貌”、“沒教養(yǎng)”。反之,一個人如果出言高雅,他就是一位“有教養(yǎng)”的人,可稱為君子。用委婉語是為了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難堪的事。求同準則指交際雙方盡量滿足對方的要求,力求和諧一致。中國人很講究面子原則,“臉面”是與人的社會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一種社會正價值,當個人行為符合并加強了這種正價值,他就“有了臉”;當個人行為與這種正價值相悖,他就“丟了臉”。當人們考慮到自己或別人的“臉面”時,禮貌就成了很有用的語用手段。人們在語言交際時要遵循和諧求同原則,即說、聽者力求和諧一致,盡量滿足對方的欲望。當不得不批評別人或發(fā)表不同意見時,人們實施求同準則的策略往往是“先褒后貶”、“先禮后兵”,即先把對方贊揚一番,然后才批評。對于邀請、請求,和諧求同原則要求聽者盡量“恭敬不如從命”,以取得和諧一致的效果。德、言、行準則指在行為動機上,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大對他人的益處;在言辭上,盡量夸大別人給自己的好處,盡量把自己付出的代價說低點。

四、結(jié)語

由此可見,中西方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社會習(xí)俗和行為準則也各不相同,而禮貌雖然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但它被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具有文化特征,所以中西方文化對禮貌行為有不同的要求,賦予禮貌不同的內(nèi)涵。因此,在人際交往中,要學(xué)習(xí)和研究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習(xí)俗,了解各自的禮貌準則,減少交流障礙,真正有效地促進跨文化交際。endprint

猜你喜歡
禮貌原則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誰遠誰近?
跨文化交際下中日拒絕表達言語行為的對比研究
簡析好友對話中的不禮貌語言
《老炮兒》之語用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72期)2016-09-20 13:40:54
從合作和禮貌原則談商業(yè)場所公示語的翻譯
考試周刊(2016年26期)2016-05-26 19:09:54
禮貌原則下酒店英語委婉語初探
赣榆县| 法库县| 资阳市| 岢岚县| 保定市| 惠东县| 会同县| 庆安县| 海原县| 库伦旗| 蕲春县| 博白县| 景洪市| 苗栗市| 吉林市| 花莲县| 南华县| 浠水县| 高淳县| 石河子市| 乌审旗| 湟中县| 绥阳县| 南平市| 新邵县| 通道| 金华市| 绥棱县| 琼海市| 共和县| 乳源| 辉南县| 二连浩特市| 甘泉县| 伊宁市| 大兴区| 沙河市| 同仁县| 益阳市| 建始县|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