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麗娟
【摘 要】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并注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即在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強化語文能力的同時,陶冶情操、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感受那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流傳下來的精華所在;還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要在學生內(nèi)心搭建語文學習體系的同時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教學 人文情懷 文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1-0108-01
一、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情懷
語文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到:要注重學生道德情操與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努力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正確的、積極地人生觀、價值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同學的感染熏陶,逐漸地將教學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相關聯(lián)。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在學習別人的思維的同時豐富自己的閱歷,人類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以書籍為載體向他人借鑒的過程。由此可見,讀書意義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豐富人們的閱歷、陶冶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比如我選取《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一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我就帶領學生對文章中個別句子進行賞析與展開想象,加深學生的印象。文章的主旨是“給永遠比拿愉快”,沿著文章內(nèi)容領著學生展開兩次想象閱讀,挖掘其中的人文思想。第一次是高爾基的兒子“給”了高爾基那所謂的“美好的東西”即鮮花。但是,這種形式的“給”對兒子來說是辛苦的,是通過“顧不上休息”和“一直在忙著”換來的。假如以“顧不上休息”作為展開想象的切入點,可以想象臉上充滿汗水的小男孩拿著一把比自己還要高的鋤頭在土地上辛勤的工作著。第二次則是,在經(jīng)過不懈努力后田間終于長出了鮮花,幻想花色各異、香飄滿天、蝶鳥縈繞的場景。
這樣的兩次想象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還加深了對文章本身的理解能力,也洗滌了學生幼小的心靈。
二、尊重個性發(fā)展
一著名老師曾經(jīng)說過:教育的本質(zhì)是塑造人、完善人、發(fā)展人。那么人到底是什么呢?人應該是一個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與個性的生命體。同樣每一個學生也都是有著自己個性的鮮活個體,他們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著自己的定義與規(guī)劃,有著自己獨特的對事物的理解。
《小猴子下山》的原意是想要告訴學生們不要像小猴子那樣看到了桃子就扔下了手中的玉米,看到西瓜了又丟掉了手中的桃子,等見到小白兔轉身又扔下西瓜去追小白兔,最后落得兩手空空。但有的學生卻提出相反的觀點,他認為小猴子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小猴子在不斷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縱然兩手空空也無怨無悔。很顯然,這種思想符合現(xiàn)代的需要,是值得我們鼓勵與提倡的。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急于加快步伐,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鼓勵學生們敢于想象,敢于提出并堅持自己的觀點。盡管學生的想法可能還不全面,有的可能還存在一些錯誤,但我認為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這些都是可以接受與理解的。其實,要統(tǒng)一學生的思想并不難,但要調(diào)動學生自我研究、自我研討的積極性卻是一個難題。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自身想法。
三、感悟生命
我認為閱讀并不只局限于校園里、課堂上、書本上,我們應將閱讀與生活相聯(lián)系,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讓學生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一片世外桃源。
(一)拜讀中外經(jīng)典
古典文學歷經(jīng)千年而流傳下來足可見其價值所在,其中所包含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挖掘。每天拿出十分鐘來誦讀經(jīng)典,如綿綿細雨潤澤學生的心田,陶冶學生的情操。此外,教室應充分利用學校的每一寸資源,板報上、墻壁上都可以作為我們學習工具,設置學習專欄,懸掛經(jīng)典詩句、名人名言;在板報上不僅要有文字,還要有配圖,這些配圖既可以是國內(nèi)的名山大川,也可以是國外的名勝古跡。文字與圖畫相配合,可以讓學生的見識博古通今、縱橫內(nèi)外,拓寬視野的同時提升了文學修養(yǎng)。
(二)泛讀勵志美文
課外閱讀在學生的人生塑造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已經(jīng)成為了必修課。教師應注意所推薦的閱讀內(nèi)容的方向性,可以結合教材所學而推薦相應的內(nèi)容。比如,學習《番茄太陽》我們可以將《一段路、三個人》、《兩雙球鞋》作為課外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親情的力量,心存感恩之心。再比如學習《海倫·凱勒》時我們可以將類似的表達人生要敢于面對失敗,學會在逆境中成長的故事推薦給學生,比如《張海迪的故事》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都值得推薦給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勵志美文目的并不僅僅是能讓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更重要的是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他們的閱歷。
四、開展實踐活動,豐富內(nèi)心體驗
生活中處處是禪意,同樣生活中也到處都存在語文的影子。因此,我們要帶領學生展開形式多樣的語文學習活動。比如,辯論賽、劇情表演、朗讀比賽等等,通過展開相應活動可以使班級的語文學習氛圍更加濃郁,精神也得到了犀利與升華。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善、惡,什么是美、丑。讓學生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回報自己的父母、親人、朋友。同時,我們還要要求學生將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見、所想都記錄在文章中,將文學與生活融為一體。在學習文學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感知文學的力量。
總之,作為培養(yǎng)祖國未來之花的園丁,我們要用心呵護每一束花,精心的選取土地、肥料,讓其茁壯成長。呼喚他們的人文情懷,對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忠峰.吃得好了 身體好了 學習好了[N].中國財經(jīng)報,
2014-03-12(001)
[2]李愛銘.中等生如何“發(fā)光”[N].解放日報,2014-02-24(W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