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進
摘 要: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是學生以體驗生活、積累經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為主要任務的一種學習活動,具有強烈的生活性、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在教師指導下,以數學知識為載體,以小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讓學生主動認識數學知識,探索數學成果,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實踐活動 興趣 思維 創(chuàng)新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痹谛W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教學中,就應堅持以生為本的育人原則,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過程,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運用、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意識。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與探索,就實踐活動課何以成為課改的熱點談談認識。
一、給“磁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數學實踐活動的動力,激發(fā)興趣對于小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十分重要。數學實踐活動課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fā)點,力求新穎、靈活、多變,激發(fā)學生興趣。
如在蘇教版三年級數學實踐活動課《奇妙的剪紙》中,教師介紹剪紙是我國最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民間藝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紙,能剪出各種各樣漂亮的圖案。同時出示:迎春納福的圖案、喜慶吉祥的圖案、以十二生肖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彩色剪紙作品……還有山水、花鳥、昆蟲、人物……
師:剛才大家欣賞了這么多剪紙作品,你有什么感覺嗎?
生1:這些剪紙作品很精細、很漂亮。
生2:這些剪紙作品很有創(chuàng)意。
生3:我覺得民間藝人非常了不起,只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就剪出了這么多奇妙的圖案。
師:大家說得真好。一張普通的紙在這些民間藝人的手中怎么轉眼就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圖案呢?你們想了解有關剪紙的知識嗎?想不想自己動手創(chuàng)作剪紙作品呢?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剪紙世界吧。
教師把課前搜集到的剪紙圖案和書上的圖案集中在一起,有層次地分類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直觀的、生動的感性材料,創(chuàng)設了感受剪紙文化的意境,同時學生的傾吐、稱贊,加強了對剪紙的美妙、精致的感受,激起了對剪紙關注的興趣。鼓勵學生發(fā)揮各自的創(chuàng)造才能,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形狀各異的軸對稱圖形,使得學生有機會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通過欣賞剪紙作品,學生感受到古今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藝,體會到我國民間藝術的絢麗,激發(fā)出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獲取知識及滿足情感需要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給“鑰匙”——滲透思維方法
數學課是以數學體系的理論知識為主,而數學實踐活動課則好比是在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搭起的橋梁。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環(huán)境中的人和事,適時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學習,并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chuàng)造知識,感受數學的趣味,增強數學意識和運用意識。
如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活動課《一億有多大》中,感知一億有多大,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對“1億”的猜想也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都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有的學生說:“1億本書摞起來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億粒大米能裝滿一個房間吧!”有的學生說:“大米粒太小,能裝滿一個衣柜吧!”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及時滲透數學思維方法:從100張或1000張紙來測量高度,再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有這樣的學習經驗,方法也可遷移到求一張紙的體積上),這樣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由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活動,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積累了許多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加了學習成功的經歷,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的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
給學生10條魚,不如教給他捕魚的方法,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要注重讓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新大綱》將觀察、操作、猜測納入教學要求中,數學猜想是人的思維在探索數學規(guī)律、本質時的一種策略,是一種帶有直覺性的比較高級的思維方法,新穎獨創(chuàng)的思路往往產生于猜想、假設、推測之中,教師必須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大膽猜想、假設、推測,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發(fā)現規(guī)律。
三、給“靈性”——助燃思維創(chuàng)新
教育家皮亞杰說:“智慧自動作發(fā)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卑鸦顒釉瓌t落實于教學過程,就應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發(fā)現。而動手實踐是最易于激發(fā)兒童的思維和想象的一種活動,教師恰當利用,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后,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用七巧板去拼、擺成幾何圖形,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用七巧板拼出人或物來,將拼擺的圖形一一畫下來,學生感到十分有趣。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拼擺出不同的圖形,發(fā)展了各自的才能,使學生感受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圖形,這樣易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另外,鼓勵學生拼出不同圖畫,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這樣把學生的外部操作與內部的數學思維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學生在動手中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大膽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的最高體現。教師要遵循激勵性、發(fā)展性原則,對小學生習作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多鼓勵、多引導,哪怕是極其微弱的“創(chuàng)新火花”,也要不失時機地加以“助燃”,不斷增強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信心。
總之,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目的是將數學與現實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學數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探索,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參考文獻:
[1]吳正憲,張丹.小學數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楊慶余.小學數學教學研究.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3]田國生.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百例.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