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小穎
【摘 要】父教缺失是當今社會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本文通過對順德區(qū)某農(nóng)村中學一名父母離異并隨母生活的初中生進行個案研究,發(fā)現(xiàn)父教缺失的青少年更容易產(chǎn)生自我否定感,容易在同伴交往中缺乏自信,從而導致孤僻的心理。本文針對個案研究的結果,結合學校實際,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家庭教育 ? ?父教缺失 ? ?青少年行為
一、引言
當今社會,家庭教育中父教的缺失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據(jù)北京市婦聯(lián)一項調(diào)查,目前家庭中負責孩子教育的,母親占70.2%,父親僅占20%左右。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影子父親”等是造成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理論背景
(一)父教缺失
父親缺失(father absence)指由于分居、離婚、死亡等原因而導致的兒童缺少父親的關懷,缺少父愛的現(xiàn)象。首先,它是指在由母親和孩子組成的單親家庭中,父親疏離于孩子的生活與教育。由于離婚率的上升,這種情況正變得越來越嚴重。其次,在規(guī)模龐大的留守兒童家庭里,父親為求生計外出務工,父教功能幾乎處于缺失狀態(tài)。再次,即使在完整家庭中,有些父親因為過于專注事業(yè)而忽略了父親的角色,或者因為不懂得如何扮演父親的角色而未盡到教養(yǎng)的責任。
(二)父親缺失和孩子行為
早在20世紀90年代,歐美發(fā)達國家就關注到父教缺失這一現(xiàn)象對孩子的影響。趙蘊晗、陳發(fā)展等(2014)研究發(fā)現(xiàn),父教缺失對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性別角色、個性品質(zhì)形成、認知發(fā)展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小明(化名)15歲,男,順德區(qū)某農(nóng)村學校初中生。從小學開始,父母親離異,跟母親和外婆共住,家庭條件優(yōu)越,在年級成績中排名前10名,是大家公認的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但是該生性格孤僻,不能與同學友好交往,情緒經(jīng)常大起大落,在學校經(jīng)常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晚修期間偷放鞭炮,喜歡做一些過激的事情來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訪談法和觀察法來收集數(shù)據(jù)。筆者取得了心理學A證,對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和行為有一定的認識。在研究的一個月內(nèi),每周對研究對象進行訪談和對其行為進行觀察。在研究過程中,還訪談了該生的班主任和父母并進行錄音,務求客觀準確地描述其行為。
從小明母親處得知,小明在家完全不與家人溝通,家里人由于心存虧欠,對他十分遷就。由于家庭環(huán)境不錯,無論在吃的和用的方面都能夠滿足小明的要求,但小明在家里卻表現(xiàn)得十分冷漠,特別是對外婆有非常大的敵意。
小明的班主任對小明的評價是“聰明、愛炫耀、孤僻”,在學習上,有非常好的領悟能力,能夠舉一反三,但是不懂與人相處,不喜歡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被同學們認為性格古怪。幾乎每周都會遭到宿舍老師的投訴,搞得宿舍的同學雞犬不寧。
(三)研究結果分析
1.父教的缺失讓青少年陷入了渴望父親又憎恨父親的矛盾中,在處于人格發(fā)展極其重要的青少年階段,失去了父親的引領,青少年往往找不到自己的自我存在感,導致性格偏離現(xiàn)象。
訪談問題一:你跟你父親的感情如何?
我原來很喜歡我的父親,大家都覺得我長得像他,我也一直為跟他長得像而感到驕傲。但是他拋下了我,證明我是不重要的,我是可有可無的。連我父親都不要我,我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現(xiàn)在反正他給錢我就要,他是父親,他應該要養(yǎng)育我,既然他拋棄了我,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用他的錢,這樣總比什么都沒有要好得多了。
訪談問題二:你跟你母親的感情如何?
我母親就是個沒用的人,假如有用的話,我父親就不會離她而去。她也是一個自私的人,因為她從沒有想過我的感受。她經(jīng)常說愛我,但是假如她愛我的話,她就會委曲求全,不跟我父親離婚。她從來不懂我的心,從來只是關心我是否缺吃的缺喝的缺用的,關心我的成績是否退步,在她眼里,我可能只是個成績的符號罷了。
2.父教缺失造成青少年在同伴相處中失去了自信,在與人交往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chǎn)生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如心情抑郁、孤獨、憂傷。同樣,由于長期的自卑心理作祟,青少年更容易走極端而導致自身價值觀的扭曲。
訪談問題三:你與同學的關系如何?
他們都看不起我,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看我的目光都是不同的。因為我爸媽離婚了,我爸不在我身邊,他們想欺負我,但我肯定不會給他們欺負我的機會。我的成績比他們都好,我什么都比他們厲害,我才不會理他們,在我眼里,他們什么都不是!
四、啟示與結語
雖然,這只是針對順德某農(nóng)村學校的一個個案研究,其真實性也只限于他本人,可是從小明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應該在許多的父教缺失的青少年中都可以找到相關的共同點。
1.父教缺失的青少年很容易產(chǎn)生自我否定意識和孤僻性格,學校應該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課程,讓他們能夠從根本認識自己的問題,從自我否定到自我認同,在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期,糾正他們的不良心理。
2.學校應該通過家訪、訪談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并匯集成冊,以便作為工作開展的依據(jù)。
3.把心理培訓納入教師的必修課,每年定期對學校在職的老師進行心理教育,特別是學習父教缺失相關的心理理論知識和案例,讓老師在面對學生時,能夠用最好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相關的心理問題。
4.充分利用社區(qū)所在的資源,連同社區(qū)一起,加強與父教缺失學生家庭聯(lián)系;利用學校開展的“家校共育”平臺,加強對這些特殊家庭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趙蘊晗,陳發(fā)展,趙旭東. 父親缺失影響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4(02).
[2]宋海東.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機制及社會心理干預研究 [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