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對地理知識進行探究,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使課堂教學在他們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根據地理教材的內容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探究和思考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他們地理探究能力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發(fā)展;高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6-01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03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應試教育下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教材中的內容。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設計趣味性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積極的探究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使地理教學高效進行。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就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對地理知識進行充分的分析。在學生主動學習過程中,他們對學習內容充滿了探究欲望,擺脫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思想,主動對地理教材內容進行探究。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式,采用能吸引學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在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探究過程中,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從而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能力,高效地掌握了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在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的好習慣,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使學習在有依據、有目標的過程中進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溫室效應”時,教師先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了解教材中的內容,然后讓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溫室效應的相關資料。通過自主探究和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并針對不同的見解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加深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掌握了“溫室效應”的形成原因,使其思維不斷深入,提高了學習能力。
二、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教室中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地理風貌,拓寬了課堂教學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掌握了更多的地理知識。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單一的教學方式和枯燥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他們對地理知識不感興趣,不能主動進行探究和學習。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不僅要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還要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為地理創(chuàng)新教學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為地理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多媒體構建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結合多種感官對知識進行了分析,有助于他們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識,并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擺脫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他們對要學習的內容產生了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地理教材內容的閱讀,使他們在有限的地理課堂上掌握了更多的地理知識。在主動獲得知識的途徑中,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對他們的學習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多媒體教學中,多媒體作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在他們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探究效率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需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閱讀,通過閱讀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使已有的地理知識和提取的地理信息構建聯系,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在進行地理教材的內容探究時,能通過閱讀最大化地提取有用的信息。在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要對他們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由于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習慣不同,在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時,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實際能力選擇適合的指導策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獲得較大的收獲,通過總結和思考來強化閱讀效果。地理學科和其他學科具有較大的區(qū)別,在地理教材中不僅包括大量的知識點,還包括很多地圖。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閱讀地理教學中的文字,還要讓他們學會閱讀地圖,從地圖中獲取地理信息。地圖是地理知識的形象反映,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深刻掌握所學知識,就需要讓學生結合地圖進行探究學習,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讓他們通過觀察地圖從中得到地理信息,通過分析獲得地理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在探究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結合生活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中包含很多地理知識,地理環(huán)境中的各個要素對人類的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在和地理知識緊密相關的生活中進行挖掘,設計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和發(fā)展地理知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結合地理知識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把生活和教學相聯系,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西藏的居民做飯都要用高壓鍋,原因就是青藏高原地勢高(平均海拔4000米),氣壓低,水的沸點低,不到100℃就沸騰了,所以,要將飯煮熟就必須用高壓鍋。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地理教學,能拉近學生和地理學科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地理知識的奧秘,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不斷增加他們的地理知識積累量,讓他們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感受,激發(fā)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探究興趣,促進他們地理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進行地理知識的探究和思考。在主動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活躍,他們能逐漸深入地探究地理知識,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還要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并善于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促進他們地理綜合素質的提高。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