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霞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需要大量不同行業(yè)的人才,國家素質教育在不斷推進,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讓人人學到有用的數學,得到全面發(fā)展。下面就四個方面來闡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效率;多媒體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指學生要提前預習所學知識,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并標注出來,等教師講解的時候重點了解,以便上課的時候更方便地探究新知、操作應用。指導學生預習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先讀書,劃批注”是預習的第一步。例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課預習的時候讓學生認真仔細閱讀,標注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在生活中找出不同的三角形,并把找出來的三角形寫在書的空白地方,把不懂的問題以及自己對三角形知識的了解寫在預習本上,準備上課的時候和同學交流。此外,還要做一個三角形框架,用來驗證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這些前期準備都是要靠學生課前預習來完成的,只有課前做好扎實的預習工作,教師教學時因材施教,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第二步,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如果發(fā)現有不會的問題,就要通過翻看前面的知識、問家長、查資料等方式,盡可能地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例如,就“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的性質,學生不要死記硬背,做一個三角形框架自己驗證,也可以在生活中找自行車、高壓電桿等實物來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化對概念、公式的理解。
第三步,讓學生試著做課本練習。課本中“練一練”的題目是與例題同步的模仿練習,通過試做,學生就會發(fā)現自己哪里不會,哪里有疑問,重點記錄,以便上課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及教師的講解。此外,自己總結經驗,并有意識地組織語言,準備好上課發(fā)言,當同學的“小老師”。當然,課本的內容不同,預習的方法也不同,我們要堅持不懈地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只有做好預習,才能節(jié)省時間,進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堂數學課是否成功的基礎。教師的教學設計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知識點的設計,另一方面是對整個課堂活動的設計。知識點的設計上,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熟讀教學大綱,深入鉆研課程標準,明白所教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所處的位置和作用,重難點必須突出,而且在設計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考慮知識的形成過程設計等。對課堂活動過程的設計重點要考慮學生,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個性差異,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學層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課堂活動的設計必須要有可操作性、實效性、趣味性,不需要合作的地方就沒必要浪費時間,個別學困生自主探究能力不強,找不出知識的形成規(guī)律,根據這種情況可以設計一些幫扶活動。作業(yè)的設計上別出心裁,既要有知識點作業(yè),還要有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業(yè)。如在二年級“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可設計這樣幾個活動?;顒右唬娔X課件上出示有關對稱的圖形,讓學生認識對稱現象,在課堂上或生活中尋找對稱現象匯報?;顒佣?,讓學生用自己的小剪刀根據對稱現象小組合作剪出對稱圖形,并說出剪出的圖形有什么特性?;顒尤?,教師把學生剪出的對稱圖形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找對稱軸,引出對稱圖形的概念。通過這三個活動的設計,整個課堂教學高效,達到預期效果,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
三、學習方法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2015)規(guī)定,“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課程下,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是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不是自由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出示本環(huán)節(jié)的“導學提綱”,引導學生學習,學習中注意記錄發(fā)現了哪些新知識,發(fā)現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并交流這些問題,解決問題,選出組內最具代表性的問題。在學生獨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巡視,不斷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必要時可略作引導,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要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我們要徹底改變傳統的實效性差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使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法發(fā)展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人合作交流等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學習方式的利用,可以使課堂變得更有活力,學生學得更有目的,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四、多媒體的應用
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優(yōu)化數學課堂。通過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了傳統靠黑板、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縮短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如在圓面積、圓柱的體積教學時使用多媒體教學,使抽象數學變得形象化,學生容易接受而且節(jié)省時間,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措施和方法還有很多,有待廣大教師不斷探索、總結、改進。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在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路上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