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樹青 陳勇
摘 要:古代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瑰寶,它的語言“凝練、含蓄、跳躍”,意蘊豐富,可謂是字字珠璣。中高考對詩歌鑒賞的考查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陶冶精神情操、增強審美意識是很有益處的。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通暢、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索事物奧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褒貶是非的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詩歌;鑒賞;中考;復習;類型;意向;情志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3-052-2
一、明確考點,找準方法
“詩言志”,每首詩歌都蘊含著作者的“志”,所謂“志”,即“作者的情感、思想、心境、人生態(tài)度或闡發(fā)某一感悟、哲理、政治理想等?!蔽覀冊阼b賞詩歌的同時,其實也是在運用各類詩歌鑒賞的方法去品味作者蘊含在詩歌中的“志”。如2015年淮安市中考題的詩歌鑒賞題:
登岳陽樓
杜 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現(xiàn)了洞庭湖什么特點?(1分)
答:
6.閱讀全詩,概括“憑軒涕泗流”一句蘊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其中第五題考查的詩歌中的“煉字”,就是抓住詩歌的字眼、詞眼、詩眼對詩歌進行賞析。第六題則是考查關鍵語句提煉作者情感,即品悟作者情志的能力。《淮安市中考復習指南中》也對中考詩歌的考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具備初步欣賞詩歌的能力:詩歌是一種表情達意的文體。意象的選取和意境的營造是詩歌表情達意最重要的手段。抓住意象和意境是欣賞詩歌的關鍵。詩歌欣賞應該從語言入手,循著“言——象——境——意(情、志)”的路線進行。”“人們根據(jù)意象、意境以及表達情志的不同,按思想內容和觀點態(tài)度將詩歌分為許多類型,了解這些類型及各類詩歌的表現(xiàn)技巧,才能比較準確地欣賞詩歌。”
但是,我們知道詩歌鑒賞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辨類型、抓意象,品風格、讀注釋,找“題眼”“詩眼”“詞眼”,抓關鍵語句等。這其中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相通之處,因篇幅和實際教學的需要,現(xiàn)選擇其中的“辨類型、抓意象”來談一談,在中考復習中如何結合這兩種方法來品悟作者的“情志”。(以蘇教版教材中的詩歌為例)
二、辨類型,抓意象
(一)詩歌類型與情志
1.山水田園詩:表達歸隱田園、寄情山水的閑適恬淡,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厭惡官場黑暗等。
2.邊塞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戰(zhàn)士們戍守邊關的軍旅生活。表達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或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的向往;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xiāng)愁等。
3.詠史懷古詩:懷古傷今傷己;借古諷今;憂國傷時(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疾苦,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悲嘆年華消逝、壯志未酬等)。
4.送別詩:表達依依不舍之情;別離的思念;情深意長的勉勵。
5.寫景抒情詩:多抒發(fā)凄涼傷感之情或感時傷世之嘆、孤獨落寞之感;表達思鄉(xiāng)懷人,離愁別緒;也表達熱愛自然、熱愛春光的美好情懷。
6.詠物抒懷詩:多用以表達人的品行志節(jié)等。
……
(二)詩歌意象與情志
所謂意象,即詩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特定“意象”表達特定的內涵:如人們常借月亮來表達“思鄉(xiāng)、思親;人生的圓滿、缺憾;幽靜、美好”等情感,常借楊柳表達“離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等情感。
結合中考的答題要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
1.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情境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一)山水田園詩中的意象
山水田園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有:空山、清泉、溪水、竹林、竹籬、古寺、茅屋、柴門、桑麻、炊煙、菊花、暮鐘、酒、蛙、雞犬、蓑衣、黃鸝等。它們一般表現(xiàn)詩人對山水美景,悠閑安逸的田園生活的喜愛。表現(xiàn)隱士的生活,寄托自己的隱逸情懷。表達歸隱田園、寄情山水的閑適恬淡,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厭惡官場黑暗等。
舉例如:蘇教版九年級(下冊)陶淵明的《飲酒》,表現(xiàn)他歸隱后心境恬靜,不與權貴交往,在農(nóng)村里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展示出作者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曠達的心胸。
針對訓練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辛棄疾的《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通過描寫明月、鵲、清風、鳴蟬、稻香等意象,描繪出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充分反映了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
(二)邊塞詩中的意象
邊塞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有:大漠、孤煙、黃沙、長河、燕山、玉門關、樓蘭、羌笛、鼓角、吳鉤、金柝、劍、《折楊柳》等。一般描寫邊塞風光和戰(zhàn)士們戍守邊關的軍旅生活。表達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或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的向往;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xiāng)愁等。
舉例如: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的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長河落日”的蒼茫壯闊中顯現(xiàn)柔和溫暖。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針對訓練如:蘇教版九年級(上冊)李白的《塞下曲》:天山、雪、金鼓、劍、折楊柳等意象強調了邊塞的艱難,也突出邊塞將士們生活的單調。表達了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自己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
(三)詠史懷古詩中的意象
詠史懷古詩是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有:長城、峰巒、山河、柳營、潼關、古地、吳鉤、秦漢、咸陽、長安、金陵、赤壁、烏衣巷等。多表達懷古傷今傷己;借古諷今;憂國傷時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疾苦,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悲嘆年華消逝、壯志未酬等。
舉例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杜牧的《赤壁》,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慨嘆,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或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針對訓練如:蘇教版九年級(下冊)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通過寫峰巒、波濤、山河、潼關、秦漢、宮闕等意象,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表現(xiàn)了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表達了對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四)送別詩中的意象
送別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有:楊柳、楊花或柳絮、春草、潭水、江水、孤帆、騎馬、飛雪、長亭、古道、登樓、遠望等。多表達依依不舍之情、別離的思念、情深意長的勉勵等。
舉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這首詩借登樓把酒,遠望長空,先寫虛度光陰、報國無門的痛苦,而后贊美主客雙方的才華與抱負,最后以揮灑出世的幽憤作結。
針對訓練如:蘇教版九年級(上冊)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借助塞外風雪和雪上的馬蹄印,營造了一種曠遠、憂傷的意境,傳達了詩人因友人歸京而產(chǎn)生的依依不舍的無限惆悵之情。
(五)寫景抒情詩中的意象
寫景抒情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月、霜、鴻雁、鷓鴣、梧桐、落花、流水、老樹、夕陽、東風、西風、杜鵑(子規(guī))、燕子、絲、云、風雨等。多抒發(fā)凄涼傷感之情或感時傷世之嘆、孤獨落寞之感;表達思鄉(xiāng)懷人,離愁別緒;也表達熱愛自然、熱愛春光的美好情懷。
舉例如:蘇教版九年級(上冊)李煜的《相見歡》,“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表現(xiàn)了心宇深處深深的寂寞、萬般的無奈和無法排遣的離愁。表現(xiàn)的是他離鄉(xiāng)去國的悲痛。
針對訓練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借助對水面、云腳、黃鶯、新燕等意象的描寫,生動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表達了作者對早春西湖美景的贊美。
(六)詠物抒懷詩中的意象
詠物抒懷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有:松、竹、梅、菊、蘭、荷、蓮、蟬等。多用以表達人的品行志節(jié)(如堅挺、剛直、傲岸、堅韌、隱逸、脫俗、高潔、不同流合污等)?;虮磉_自己的美好志向,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或抒發(fā)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感傷。
舉例如:蘇教版七年級(下冊)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著重寫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內地表現(xiàn)了梅花不畏嚴寒、品格高尚的動人形象,借以來表達自己堅韌、高潔的意志品質。
針對訓練如: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虞世南的《蟬》,詩人借助蟬的意象,來表達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
……
以上是筆者在中考復習中,單就詩歌鑒賞題型其中的一節(jié)復習課的隨想。正是因為“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所以從務實和可操作的角度,結合淮安市中考的考查要求,我把本文的方法訓練放在了“辨類型”和“抓意象”上,這只是中考詩歌鑒賞的眾多方法之一。因為是復習課,考慮到學生從小學時就已接觸不同類型的詩歌,腦海中應該對詩歌類型生成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所以我們可以不必對不同類型詩歌的概念做針對的講解,而是設定在他們對詩歌類型的一個已知前提之下進行訓練,在此前提之下,開始對“詩歌類型和情志”的講解。而對于詩歌中的“意象”,學生可能在認知上稍有難度。但是其實它的概念淺顯,容易舉一反三,理解便不覺難。所以授課時可以適當設置對“意象”概念理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為下面的講解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