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婷 彭麗 卓建芳
【摘要】目的:探討湖南地區(qū)克氏原螯蝦體表及體內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數(shù)量的具體分布,為控制小龍蝦的金葡菌及正確健康烹飪,衛(wèi)生食用小龍蝦提供參考。方法:通過從湖南省不同地區(qū)的20個市場共買來60只小龍蝦,在無菌操作下采集克氏原螯蝦體內外的樣品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分離培養(yǎng)與生化鑒定,并采用B-P平板法對分離的菌株進行測定,以及體內外對比分析。結果:湖南不同地區(qū)各市場的可是原螯蝦體內外均有葡萄球菌的污染,且檢出率約為23.5%(P<0.05)。結論:湖南地區(qū)克氏原螯蝦金黃色葡萄葡萄球菌細菌數(shù)體表大于體內。
【關鍵詞】湖南地區(qū),克氏原螯蝦,金黃色葡萄球菌
創(chuàng)新性課題編號長醫(yī)教[2014]10號-68
克氏原鰲蝦,俗稱小龍蝦,也可以叫做紅鰲蝦或者淡水小龍蝦,原產于美國,是美國淡水蝦類養(yǎng)殖的重要品種。
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極廣,空氣、土壤、水以及人和動物的體表粘膜等處均有可能存在。
本文以湖南各地區(qū)小龍蝦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鑒定及數(shù)目的檢測,確定其致病,指導人們健康營養(yǎng)食用小龍蝦。
一、材料與方法
1.實驗材料樣品來自湖南省不同地區(qū)的20個市場共60只克氏原螯蝦;Baird-Parker平板(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BHI培養(yǎng)基(杭州百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兔血漿(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2.實驗方法
(一)提取樣品:在無菌將來自于湖南省不同地區(qū)的20個市場共60只克氏原螯蝦體表的殼和體內內臟分開提取并搗碎。
(二)制作BP平板
(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及增菌培養(yǎng)
()無菌稱取體內外組織樣品各25g,分別放入裝有225ml生理鹽水中均質,于8000r/min均質2min,制成10:1稀釋液。
(1)分別無菌吸取上述10:1的稀釋液各1ml,注入裝有9ml生理鹽水的成100:1的稀釋液。
(2)重復上述步驟3次,直至制成100000:1的稀釋液,并做好相應標記。
(3)將上述步驟搖床培養(yǎng)的每試管稀釋液,分別吸取0.3ml、0.3ml、0.4ml涂布于BP平板,36±1℃培養(yǎng)45-48h。
(4)挑取BP平板上的可疑菌落1個或以上,分別接種到BHI和營養(yǎng)瓊脂小斜面,標記好,36±1℃搖床培養(yǎng)18-24h。
二、結果
1.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
從湖南不同地區(qū)20個市場采集的體內外樣品不同濃度在B-P平板上分離生長情況不同(見表一),但菌株均為呈圓形、光滑突起、濕潤、直徑為1-2mm、顏色呈灰色到黑色,邊緣為淡色,周圍為一混濁帶,在其外層有一透明圈。(體內見圖一,體外見圖二)
2.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化鑒定
(一)革蘭染色
從BP平板上挑取疑似菌落進行染色在鏡下均為葡萄串狀結構。
(二)觸媒實驗
從BP平板上挑取疑似菌落進行實驗均為陽性。
(三)凝固酶實驗
陽性
3.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藥敏實驗
4.體內外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計數(shù)
體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平板計數(shù):220 CFU/ml
體外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平板計數(shù):15000 CFU/ml
三、討論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國內學者們對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狀況進行研究,其結果表明食品種類不同金葡菌的污染情況也不同,牛奶和速凍食品中的金葡菌污染情況已研究的很透徹,而本研究工作從長沙美食小龍蝦為思考點,從而開展對湖南地區(qū)克氏原鰲蝦體內外金葡菌的測定及其對比分析,得到小龍蝦體內外具體的金葡菌的細菌計數(shù),從體內外不同金葡菌的多少思考如何更好的在食用小龍蝦前進行清洗、烹飪及食用,由于近年來食品安全隱患成為熱點,并且本研究結果對小龍蝦食品產業(yè)提供一定意義上的參考指導,并指導人們更健康營養(yǎng)食用小龍蝦。
【參考文獻】
[1]薛秀恒,孫茂忠等.安徽不同地區(qū)奶站牛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腸毒素污染狀況評估[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2:302-306
[2]索于娟,于宏偉,凌巍等.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狀況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08:89-93
[3]呂素玲,唐振柱,李秀桂等.南寧市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狀況及其耐藥性和腸毒素基因檢測[J].應用預防醫(yī)學,2010:271-274
[4]崔瑩,張秀麗,胡巔等.速凍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狀況調查[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765-766
通訊作者:張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