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摘要】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學科,有著進行感恩教育的先天優(yōu)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掘教科書中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感恩、知恩、報恩和施恩,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構建和諧的社會。
【關鍵詞】語文教學 感恩教育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54-02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能遺憾的看到有的學生對父母的嘮叨感到不耐煩,有的學生因不能忍受別人的一點點失誤而大打出手……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便會深思:我們的學生怎么了?著名小說家亨利·詹姆斯在談“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時說:“人生有三件大事:第一,與人為善。第二,與人為善。第三,與人為善?!泵腿婚g,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過分強調了知識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人的最初本性——感恩!同時,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除了為學生打好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更應為學生打好做人的基礎,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呢?
一、攝取教學素材,尋找教育時機
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語文學科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必須以教材為裁體,但又不囿于教材,靈活機動,尋找感恩教育的最佳時機和切入口。
1.觸動學生心靈。
感恩是一種情感教育,不觸動學生的心靈,不讓學生感動,那是無法實現(xiàn)的。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說過:“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睘榇?,語文課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激發(fā)情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例如我在教學古詩《游子吟》時,先通過各種形式讓孩子形象地感受到了詩句所描述的畫面: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一位慈祥的母親拿著針,瞇縫著眼睛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密密地縫補衣服;再讓孩子反復地有感情朗讀,讀出畫面背后的情感,孩子讀懂了“這一針針、一線線,分明是母親的愛,母親的希望和祝愿??!”;在此基礎上,讓孩子靜心用文字表達,母親除了為孩子縫補衣服外,在平時,還會有哪些平凡而感人的畫面呢?孩子們有的寫“可能是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夜晚,母親花了一個下午準備了豐盛的晚餐 ,用筷子夾起一塊塊肉放到兒子的碗里,低著頭聲音啞啞地說:‘兒子,明天就要出門了,多吃一口、多吃一點……母親的聲音哽咽住了。孟郊抬起頭看著兩鬢蒼蒼的母親,淚花不禁留了下來”;有的寫:“冬夜,很冷,孟郊還在燈下看書,突然一件衣服蓋在了他的身上。孟郊回頭看著母親,母親慈祥地說:‘兒子,早些休息吧,被窩我已經(jīng)睡暖和了。簌地眼淚從孟郊的眼角滑落”;還有的寫:“夏天,天氣是那么炎熱,孟郊一邊用手擦著額角的汗,一邊認真地看書。不知不覺起風了,變涼快了。回神才發(fā)現(xiàn)來是慈母手拿蒲扇在輕輕扇著、扇著” ……在孩子們的表達中,與其說是在展現(xiàn)畫面,不如說他們是在感受一份份濃濃的親情。因此,一種感激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2.善于就地取材。
教師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身邊的一切可利用資源,結合到教材中,找到感恩教育的時機。如在教育孩子如何愛惜糧食時,如果光靠大道理教育,效果肯定不佳。我就結合古詩《憫農》的教學進行思想滲透。這一堂課,我先出示事先在食堂拍的幾張照片,照片上剩飯剩菜堆積如山,有幾個學生拿著才吃了幾口的飯菜就去倒。學生看了則表現(xiàn)出或難為情,或驚訝,或不滿的表情。抓住時機我就進行教育:“同學們,看了這些照片你想到了什么?”瞬間地沉默后,學生的手一只只舉了起來,他們認為:我們應該愛惜糧食,不能隨意地浪費了。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還不夠,這種認識只是暫時的,還沒有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學習《憫農》一詩:“認真地讀一讀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說:“我讀懂了糧食是來之不意的,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結晶。我們以前浪費糧食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薄S即,我出示一張畫有豐盛食物的圖片,問學生:“同學們,面對這份食物,你想感謝誰?請寫在感恩卡上。”于是“我要感謝農民伯伯,頂著烈日,忍著高溫,辛辛苦苦地為我們提供糧食。沒有你們的辛勞,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謝謝你們!”“感謝食堂的叔叔阿姨,每天給我們準備好可口的飯菜。我們今后一定珍惜你們的勞動成果?!薄案兄x王老師,讓我們認識到了浪費糧食是對不起農民伯伯,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自己?!薄兄x情,感恩意隨著感恩卡傳遞到了農民、食堂工作人員、爸爸媽媽、老師的手中。
我們的身邊、我們的語文課堂不乏這樣的資源,作為語文教師只要抓住這樣的契機,有機地進行思想滲透,行為教育,定能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幸福,感受到來之不意,因而心中永存感激之情。
二、改變教學方法,激發(fā)感恩動機
1.改變空洞說教,提倡教學生活化。
在語文課中,教師要避免脫離學生實際,要創(chuàng)設一種生活情景,抓住導入、明理、深化、反饋、矯正幾個環(huán)節(jié),導學、導疑、導議,使感恩教學浸潤其間,不落鑿痕,水到渠成。如每到新生開學第一天,我一定要上《新生入學教育》一課。課中,除了讓他們認識校園環(huán)境的同時還重點了解園丁伯伯、清潔阿姨、保安叔叔等工作人員的工作,讓學生意識到校園的美離不開大家的努力。在這潤物無聲的教育中,很自然地告訴孩子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要愛護學校的一花一草,同時更是把感恩之情悄悄地根植到學生心中。
2.改變冗長呆板,提倡教學互動化。
現(xiàn)代教學論主張教學要知、情、意相結合。事實上,學生個體的主動參與和學生群體的積極互動是使課堂活動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必要條件。在構建有序的互動教學流程中,學生的感恩主要是:從教師的引領中得到感恩;在文本閱讀中尋找感恩;在交流與溝通中體驗感恩;在反復訓練中學習感恩;學會用語言表達感恩。
三、注重知行結合,設計感恩作業(yè)
1.發(fā)動學生收集資料。結合教材內容,師生共同動手,可以收集古今中外的感恩故事,也可以收集發(fā)生在身邊的感人細節(jié),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資源環(huán)境,使學生加深對感恩的體驗。如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前,我組織學生調查學?;蚓用駞^(qū)殘疾人的情況,為課后開展“送溫暖”活動打下基礎。組織學生收集給殘疾人送溫暖的事跡和不尊重、不愛護殘疾人的反面例子,以便課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感恩教學。
2.精心制作感恩卡。讓學生在做卡、送卡、讀卡、對照卡、展覽卡、評比卡等活動中拉近孩子與親人、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家長與老師之間心靈的距離。如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讓學生給老人做一張賀卡,在重陽節(jié)前夕送給老人,表達對老人的美好的節(jié)日祝賀;上《窗前的氣球》一課時,同學間也互贈友誼卡,表達對同學間友誼的珍惜和曾接受對方幫助的感激之情。
3.設計感恩思考題。如上了《王二小》后,讓學生思考“感激先烈的同時,我們今天感激誰?我為別人帶來了哪些快樂?”等問題后把這些感恩思考題寫成日記或讀后感。
“教育是一個內心的過程”,它強調關注學生的生命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生命感受和體驗。感恩教育是觸及學生內心的教育,把感恩教育滲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課堂閃耀著感恩的光芒,洋溢著感恩的溫馨,充滿著感恩的感動。我們語文教師要為學生能夠擁有一個美好未來,借助教材資源實施感恩教育,在學生心中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感恩樹”!
參考文獻:
[1]《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現(xiàn)代學校心理輔導》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3]《語文課程標準》北京示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