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敏
摘 要:助學課堂,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課堂模式。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二上“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一課時,采用以“預學單”為載體的助學課堂,課堂上見到了久違的匯報聲、辯論聲、掌聲,學生不僅明白了怎么做,還通過舉例理解了為什么要這樣做。
關鍵詞:助學課堂;預學單;混合運算
“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表內(nèi)乘法和表內(nèi)除法(二)”的教學內(nèi)容,此時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1-9的表內(nèi)乘法口訣,并且能用乘法口訣解決有關除法的口算、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后續(xù)學習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提供了扎實的知識基礎。基于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筆者深深陷入了思考:如何改變課堂上教與學的關系,讓知識的學習過程來源于學生。
一、精心設計“預學單”
突然,“預學單”“先學后教”這幾個字閃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于是我在鉆研課標、翻閱教參、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從不同的維度和難度設計了“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一課的預學單,給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
“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預學單
自學教材P85
學習目標:我知道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且會計算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題目。
1. 試一試:
3×3×5=
36÷6÷2=
32÷4×9=
2. 和爸爸媽媽說一說,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你能分別列舉一道應用題說說運算順序為什么要這樣做?
3. 對比: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與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4. 我會提醒。
關于這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我有什么要提醒同伴注意的?
其實我這四道題目的設計,可以說是用心良苦。第一個問題我出示了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各一題,主要希望學生通過閱讀數(shù)學課本,掌握這三種類型題目的計算方法。
第二個問題是在數(shù)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計算總結(jié)出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即計算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而且,我還主張讓學生不僅懂得怎么算,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為什么要按照這樣的運算順序來計算。因此,我讓學生分別列舉一道應用題來說明為什么要這樣算。
緊接著,我安排的第三個問題是讓學生比較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與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和學習壓力,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道題目,可以學到數(shù)學學習的一種方法。
最后,第四個問題是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基礎上,回顧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提醒其他同學避免在這些地方犯錯。其實這個過程也教會了學生檢查混合運算的方法,又一次呈現(xiàn)了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總之,這種“預學單”的設計不僅揭示了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還有助于讓學生知道為什么是這樣計算的、做完題目后我們應該怎么檢查等。
二、生動“助學課堂”
助學課堂,它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教學方法。它的“三助”體現(xiàn)在助動力,讓學生樂學、好學;助方法,讓學生會學、活學;助行為,讓學生善學、勤學。在助學課堂上,我們首先“自助”,倡導先學后教,在“一探二學三生疑”的預習指導策略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接著“互助”,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通過提問、補充、質(zhì)疑、辯論等形式,實現(xiàn)同伴間的合作學習;最后“師助”,教師“以學定教”,把力用在關鍵處、重心處,引導學生去“織網(wǎng)”、去“爬高”,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上下功夫。
片段一:自主閱讀,掌握運算順序
數(shù)學閱讀,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視野,還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預學單中的自主閱讀,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能正確計算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了。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預學單中的第一個問題,哪個小組愿意上臺與大家分享?
生1:我們小組來匯報。(在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預學單)我們一起來看第一題3×3×5,這是一道連乘的混合運算,我們先算3乘3等于9,再算9乘5等于45,所以3乘3乘5的最后答案是45。
生2: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看第二題36÷6÷2,這是一道連除的混合運算,我們先算36除以6等于6,再算6除以2等于3,所以36除以6再除以2的答案是3。
生3:我來說第三題32÷4×9,這是一道乘除混合的運算題目,我們先算32除以4等于8,再算8乘9等于72,所以32除以4再乘9的答案是72。我們小組把這三道計算題講完了,大家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舉手發(fā)問。
師:好,大家都同意他們小組的做法,那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小組。
通過這個小組的分享交流,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預學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膽識和自信心。
片段二: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數(shù)學是一門講理的學科。學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不但要知道怎么做,而且還要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有人說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種規(guī)定,其實它也能在實際生活中找到模型。所以,教師可以適當補充算理知識,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混合運算順序的理解和掌握。
師:剛才那個小組為我們做了榜樣。第二題,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
生1:我們小組來解決第二個問題,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的。
生:我有問題,剛才那道題是32÷4×9,除法在前乘法在后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的。如果是乘法在前除法在后,那又是什么運算順序呢?
生1:也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生2:我來解決為什么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的。我們來看這道題目,小朋友排隊做操,每個隊伍中每行有3人,有3行,5個隊伍一共有多少人?列式就是3×3×5=45(人)。
生3:我來解決為什么連除的運算順序也是從左往右的。我這里有這么一道題目,6只小貓2天釣魚36條,每只小貓每天釣魚多少條?列式就是36÷6÷2=3(條)。
生4:我來解決為什么乘除混合的運算順序也是從左往右的。我的題目是這樣的:買4瓶飲料需要32元,那么買9瓶飲料要多少錢?列式是32÷4×9=72(元)。
學生通過課前搜集資料,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為什么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來計算的,這樣可以避免和后續(xù)學習的加減乘除混合、小括號等運算混淆。
片段三: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
授人之魚,僅僅是一時的知識;授人之漁,是一輩子的知識。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有意識地設計了一組對比練習,讓學生比較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與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異同,加深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和記憶。
師:好,第三個問題,誰來分享?
生1:我們小組比較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與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是這些混合運算都是按照從左邊往右的順序來計算的,也就是說,加、減法是同級運算,乘、除法是同級運算,所以同級運算都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生2:它們的不同點就是符號不同,數(shù)字不同……
師:嗯,剛才這兩位同學比較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與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實這種對比學習在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中非常常見,以后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對比學習,比如比較不同類型的應用題。它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兩者之間的相同和差異,幫助我們以表格的形式記憶在我們的頭腦中。
學習方法的習得比知識的習得更重要。教師教給學生對比學習的方法后,他們在以后碰到容易混淆的數(shù)學知識時,就能聯(lián)想到比較的方法,把零散的數(shù)學知識點整理成片,把容易混淆的數(shù)學知識點整理成塊,更加清晰地儲存到大腦之中。
片段四:回顧反思,再觸數(shù)學本質(zhì)
回顧反思,讓學生把新學的知識點在頭腦中再過一遍,能夠加深他們的印象。我設計的預學單中讓學生說說有什么要提醒同伴注意的,這也是學生檢查的具體內(nèi)容之一。
師:剛才三個小組很棒地完成了自己的內(nèi)容,接著第四個小組來分享他們的觀點。
生1:我們小組和大家來分享做混合運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我們小組想到了做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時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不能忘記,而且不能抄錯題目中的數(shù)字和符號。這是我們小組要提醒大家的,誰還有補充?
生2:我來補充,我們要注意做混合運算時的格式。
生3:我來補充,我們做完之后要學會檢查。
生4:乘除混合的時候,也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的。
生5:我們可以把先算的劃出來,在下面寫上答案,再進行第二步的計算。
生6:我們要熟練掌握乘法口訣,不要把乘、除法算錯了。
師:大家齊心協(xié)力想到那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我們把它們記在心里,減少粗心的錯誤。
總之,“助學課堂”就是要求教師把課堂主角還給學生,這樣在課堂上就會響起學生的發(fā)言聲、掌聲、質(zhì)疑聲,他們就會投入地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去,學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積累更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