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法
摘要:對照朱自清兒子朱喬森編的《朱自清散文全集》、臺灣文化圖書公司出版的《朱自清全集》、人教版和語文版教材中的《背影》,存在28處不同。本文選擇幾處值得商榷的修改加以探討,提出獨到的見解,對教材修訂和教學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教材原作 修改 商榷
【中圖分類號】G633.3
朱自清先生在《關于寫作答問》談自己創(chuàng)作時說“早年寫作,都先起草,……后來覺得起草太費工夫,做作氣也重,便直寫下去。因為得隨時斟酌字句,所以寫得很慢。既然隨時斟酌,完篇后改動便少?!笨梢娭熳郧逑壬膭?chuàng)作是多么的嚴謹!然而對照朱自清之子朱喬森所編的《朱自清散文全集》、臺灣文化圖書公司出版的《朱自清全集》及人教版、語文版等版本的語文課本,發(fā)見《背影》被教材修改28處(不含臺灣版“人叢里”和原作“人里”不同),修改涉及段落劃分、詞語、標點符號等方面。
本文僅就值得商榷的幾處修改加以探討。
“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中“兩三回”被改為“再三”。
“兩三回”比“再三”更具口語特色,而且更準確地表達“我”說話的次數(shù)?!霸偃笔恰耙淮斡忠淮巍钡囊馑?,“我”想去的心情是得到強化,“爭”著去的意味較強。揣測“我”的性情,應不會爭著去。
“回過頭來看見我”中的“回過頭”被改為“回頭”。
“回頭看”更符合普通話規(guī)范,這是肯定的,但是從口語色彩看,還是“回過頭看”更具口語色彩。不過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是用口語寫作(參見葉圣陶《朱佩弦先生》),“回過頭看”口語味道濃。
標點符號修改值得商榷的有兩種情況:一、對句子的理解不同。二、斷句分歧。
對句子的理解不同。
編者和作者對句子表意存在偏差,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修改,有7處:“單行的日子,”被改為“單行的日子。”“拭干了淚,”被改為“拭干了淚。”“輕松似的,”被改為“輕松似的?!薄安遄觳豢??!北桓臑椤安遄觳豢桑薄芭Φ臉幼?。”被改為“努力的樣子,”“我走了;”被改為“我走了,”“肥胖的,”被改為“肥胖的、”
“單行的日子,”被改為“單行的日子。”即逗號被改成句號。
原作“那年冬天”一句是表述作者在祖母去世后跟父親奔喪回家。把逗號改成句號,強調的是家庭的悲涼:禍不單行。
“拭干了淚,”被改為“拭干了淚?!币彩嵌禾柋桓某删涮枴?/p>
拭干了淚的目的是“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這是一個復句。
“插嘴不可?!北桓臑椤安遄觳豢?,”。即句號被改成逗號。
原作用句號,表示“我那時”一句內容是“我”的想法——聰明過分,獨立成句有強調作用?!暗币韵率恰八钡某尚?,反襯我的所謂聰明想法的荒唐。
“努力的樣子?!北桓臑椤芭Φ臉幼?,”原作用句號,“他用”一句表達“他”上月臺的情景。“這時”一句是表達我流淚?!斑@時”一句的淚表面是看背影流出來的,事實上是看了父親買橘子的全過程。所以獨立成句好。
斷句分歧。
有4處。即“到徐州,”被改為“到徐州”,“行些小費,”被改為“行些小費”,“看了看,”被改為“看了看”“我走了;”被改為“我走了,”“棉袍,”被改為“棉袍”。
“到徐州,”被改為“到徐州”。
“到徐州,見著父親”和“到徐州見著父親”相同點是:主語都是“我”,不同在于“到徐州,見著父親”表達的是到徐州和見到父親兩件事,聯(lián)系下文,還“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父親喪母又交卸了差使,神情狀態(tài)肯定不好,這樣,“見著父親”、看見狼藉東西和想起祖母三個因素,造成了我“不禁簌簌流下眼淚”。而“到徐州見著父親”是一件事情,表達在哪里見著父親,且這句話和后面的關系,變成見著父親后,看見狼藉的東西、想起祖母兩件事是“我”流淚的原因。
“行些小費,”被改為“行些小費”。
原作“行些小費”有停頓。這個停頓,使“得向腳夫行些小費”這個事實得到強調。這是后文父親講價錢的原因。
“看了看,”被改為“看了看”。
“看了看”有逗號,有停頓,可以表達父親買橘子的決定是臨時決定,但有一番思慮。不加逗號,這是一個連動短語,讓人感覺父親一見車外就決定買橘子,不假思索。
“棉袍,”被改為“棉袍”。
青布棉袍和黑布馬褂是并列的兩個詞語,之間不存在修飾關系,因此停頓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朱自清“全用的是口語”,口語的習慣是短句多,青布棉袍黑布馬褂連在一起似乎不合乎口語習慣。
參考文獻:
1.《朱自清散文全集》(下集)朱喬森編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7月第2版
2. 《朱自清的散文藝術》楊昌江北京出版社 1983年3月第1版
3.《修辭學叢書朱自清散文的語言藝術》蔣蔭楠嚴迪昌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7月第一版
4.《朱自清名作欣賞》林非編寫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3年6月第一版
5.《朱自清全集》(臺灣)文化圖書公司
6.《朱自清研究資料》朱金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1.8
7. 《葉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8. 《朱自清作品欣賞》陳孝全劉泰隆廣西教育出版社 1981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