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東 陳喜貝
摘要:毛澤東詩詞蘊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圖式、生態(tài)文化圖式、民本文化圖式和語言文化圖式。這些文化圖式的翻譯需要遵循文化順應和文化傳播兩大原則,采用歸化翻譯和異化翻譯兩種翻譯策略。
關鍵詞: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翻譯原則;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21101(2017)01009505
Abstract: In Mao Zedongs poems, there are various cultural schemata, such as historical cultural schemata, ecological cultural schemata, people-oriented cultural schemata and linguistic cultural schemata. In the translating of such cultural schemata,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are to be abided by, and the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translation are to be adopted.
Key words:Mao Zedongs poems; Cultural schemata; Translation principle; Translation strategy
一代偉人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詞是絢麗奪目的中國文學和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毛澤東的詩詞所展示的是他的“精神、毅力、氣質(zhì)、膽略、魄力、胸懷、情感、文采”,可以說,毛澤東的詩詞既藝術性地表達了毛澤東的人生心路歷程,又歷史性地記錄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進程,讀毛澤東詩詞在接受中國詩詞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之上可以了解毛澤東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也可以了解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段歷史[1]2-3。毛澤東詩詞,除了具有語言優(yōu)美、意蘊深厚、情感豐沛、思想深邃的顯著特點之外,還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內(nèi)涵,富有中華文化圖式。毛澤東詩詞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具有奇特的東方魅力。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當下,要講好毛澤東詩詞這一典型的中國故事,必須對其文化圖式進行藝術的翻譯和傳播。
一、文化圖式
對于文化的理解多種多樣,很難對其進行統(tǒng)一而準確的定義。一般公認的應該是泰勒(Edward Tylor)所給出的定義了。他認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實際上,文化既可以是有形的(如物質(zhì)),也可以是無形的(如意識)。文化可以是自然的(如自然山水風貌),也可以是社會的(如社會制度)。文化既可以遺傳與繼承,也可以通過社會化過程而進行習得[2]3。
“圖式”在哲學上指的是早期的思維模式。Eysenck and Keane將圖式界定為關于世界、事件、人及其行為的完整的知識塊, 其主要功能是幫助人們形成認知過程中的期待[3]320。
George Yule( 1996) 認為, 文化圖式( cultural schemata ) 是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建立在經(jīng)驗之上的先驗的知識結(jié)構(gòu)[4]118??梢岳斫鉃槿四X中關于“文化”的“知識結(jié)構(gòu)塊”,這種關于“文化”的知識組織模式是建立在先前的經(jīng)驗基礎之上,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時進行調(diào)用以便感知和理解各種文化現(xiàn)象[5]29。
二、毛澤東詩詞典型文化圖式
詩人毛澤東文化底蘊深厚,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處處可見文化的身影。毛澤東詩詞蘊含豐富的文化圖式,典型的有歷史文化圖式、生態(tài)文化圖式、民本文化圖式和語言文化圖式。
(一)歷史文化圖式
歷史文化圖式指的是人們頭腦中關于歷史典故、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相關的知識結(jié)構(gòu),可以用來理解蘊含相關歷史文化的文本,也可以用來口口相傳。作為偉大的歷史學家兼詩人的毛澤東在其詩詞中,大量的運用了恰當?shù)臍v史文化圖式,使得其詩歌表現(xiàn)力有著厚重的、生動的歷史感,而且又有著強烈的借古喻今的現(xiàn)實感,讓人讀來不禁會思緒萬千。例如: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半天。
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
同心干,
不周山下紅旗亂。
Two hundred thousand troops invade Jiangxi again,
Raising a cloud of dust sky-high like hurricane.
Arouse a million workers and serfs to take the gun, united as one,
How wild below Mount Pillar our red flags will run[6]29.
不周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最早見于《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睋?jù)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侖山西北。根據(jù)傳說,不周山是人界與天界相同的必經(jīng)之路。然而,不周山長年飄著皚皚白雪,異常寒冷,普通人無法登頂。不周山因“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傳說而名聞遐邇?!安恢苌健边@一歷史文化圖式的使用,表明了詩人毛澤東對領導工農(nóng)紅軍團結(jié)一心取得革命勝利的信心與喜悅。
(二)生態(tài)文化圖式
生態(tài)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生態(tài)文化圖式是人們大腦中關于生態(tài)的知識結(jié)構(gòu)塊,可以調(diào)用來感知和理解與生態(tài)相關的知識及其相關文本。毛澤東詩詞中蘊含著大量的生態(tài)文化圖式,說明詩人十分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渴望人與自然的和諧,在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奮斗,在美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新生活。例如: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Standing alone in autumn cold,
Northward runs the river, Xiangjiang old,
At the head of Orange Islet I behold,
Mountains are red far and near,
With the forest dyed clear,
The river shows a green face,
Barges are busy as if in a race,
Eagles cleave the blue far and wide,
Fishes glide in shallows side by side,
For freedom all creatures in frosty days ride.
(劉明東譯)
站在“湘江北去”的“橘子洲頭”,詩人從立體的視角展現(xiàn)了一副動人的自然生態(tài)圖,多角度、多層面展示秋光?!叭f山”句寫遠景,“漫江”句寫近景,“鷹擊”句寫上景,“魚翔”句寫下景。這樣,就為讀者構(gòu)建了一幅由遠而近、自上而下的立體式的遼闊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色自然生態(tài)圖。這是一幅生機勃勃的自然生態(tài),讓人置于其中能有心曠神怡的感覺。本節(jié)詩詞中的生態(tài)文化圖式表明,這樣的生態(tài)是和諧的,意味著在此生態(tài)狀況下,如果出現(xiàn)有不和諧的社會生態(tài)現(xiàn)象就一定需要革新,以建立自然與社會均衡發(fā)展的和諧生態(tài)整體系統(tǒng)[7]27。
(三) 民本文化圖式
毛澤東早在長沙求學期間就系統(tǒng)地學習了儒家經(jīng)典著作,接受了儒家民本主義思想傳統(tǒng),牢固樹立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8]103。因此,他十分關心、關懷和掛念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在他的詩詞中也就有了相當?shù)拿癖疚幕瘓D式,讓我們在讀詩時能夠感受到他那民本文化圖式的惜民、親民、愛民之魅力。例如:
綠水青山枉自多,
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
萬戶蕭條鬼唱歌。
To what avail were all these streams green and hills blue?
A little germ defied the best physicians skill.
Hundreds of hamlets saw men waste where weeds oergrew;
Thousands of dreary homes heard vampires sing their fill[6]87.
這一小節(jié)詩詞選自《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是毛澤東看了《人民日報》題為“第一面紅旗——記余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jīng)過”的報道的次日所寫下的[9]91。詩詞中所蘊含的民本文化圖式,向讀者展示了詩人因為血吸蟲對人民的危害而憂心忡忡,說明詩人憂人民之憂的民本情懷。
(四) 語言文化圖式
語言文化圖式是關于語言文化的知識結(jié)構(gòu)塊,可以調(diào)用來感知、理解和欣賞各種語言文化現(xiàn)象與相關文本。普通文本如此,詩歌文本則更加如此,因為,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是語言美的集中體現(xiàn)。詩人毛澤東具有較好的語言天賦,其語言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毛澤東詩詞十分巧妙地運用了數(shù)字、辭格、意象等大量的語言文化圖式,使得讀者在讀詩詞的過程中能夠領略到中國語言文化之美。例如:
三十八年過去,
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Thirty-eight years are gone
As fast as a fillip is done.
We can bring down the moon from the ninth heaven,
Or catch the giant turtles in the sea,
And come back amid triumphant songs in high glee.[6]128
本節(jié)詩詞選自《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里面含有“三十八年”、“九天”、“五洋”等數(shù)字文化圖式。數(shù)字文化圖式“三十八年”指的是從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井岡山的1927年至應井岡山人民之邀請重上井岡山的1965年。在這三十八年當中,井岡山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熬盘臁笔菙?shù)量詞,九天中的九字意指 “極限”。數(shù)字文化圖式“九天”是指天有極多極多重,亦指天的最高處或極言高不可測。五洋指的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九天”文化圖式喻高,“五洋”文化圖式則喻深[1]395。只有對這些數(shù)字文化圖式有了很好的解碼,才能透過語言領略到詩人的“縱橫四海、意境開闊、激情奔放、氣魄宏大、力重千鈞”。
三、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翻譯原則
翻譯原則是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選擇和遵循的基本方案,包括翻譯過程中的思路、途徑、方式和程序等等。在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翻譯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選擇和遵循一定的翻譯原則,以成功實現(xiàn)翻譯目的,順利完成翻譯任務。根據(jù)翻譯的目的,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翻譯主要需遵循文化順應原則和文化傳播原則。
(一) 文化順應原則
文化順應指的是在跨文化的交際過程中,交際者之間為了交際的順利與成功,相互調(diào)整文化表達與文化行為以適應他者文化語境[10]89。在翻譯過程中要實現(xiàn)文化順應就必須基于中西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使譯本文化資本易于在西方傳播而進行翻譯的選擇。在這一原則的支配下,譯者主要依據(jù)讀者期盼、源語文本文化、譯者自身能力等因素,靈活地選擇文化融合的翻譯方法[11]33。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翻譯選擇文化順應翻譯原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其在新的英語語言文化語境中能夠避免“水土不服”的情況發(fā)生,從而使其在他者文化語境中能夠順利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例如: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Pointing to stream and hill,
Writing in blame or praise,
We treatd like dirt all mighty lords of olden days.[6]8
“萬戶侯”這一文化圖式指的是漢朝的一種官制,根據(jù)這一制度受到的封地達到了一萬戶的侯爵則稱為“萬戶侯”。在這里,如果硬性地將這一文化圖式原原本本地翻譯出來會顯得累贅,影響了詩歌的整體表現(xiàn)與美感,同時也會讓英語讀者感到吃力、不好接受。許淵沖先生用英語語言文化中人們十分熟悉的mighty lord來表達“萬戶侯”這一特定的中國文化圖式,在傳達了基本的文化意義的同時,順應了譯語文化語境,很好地實現(xiàn)了“可讀性”和“可接受性”。
(二)文化傳播原則
傳播是人際關系賴以成立和發(fā)展的重要機制[12]45。語內(nèi)交際如此,語際交際更是如此。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蘊含著豐富的毛澤東“詩”想,是詩人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和革命建設過程中文化智慧的結(jié)晶,是他革命浪漫主義的集中體現(xiàn)。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翻譯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將這些文化精髓通過翻譯向世界傳播,讓全世界人民所了解、欣賞和接受。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需要遵循文化傳播的翻譯原則,將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有效地進行傳播。例如: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But alas! Qin Huang and Han Wu
In culture not well bred,
And Tang Zong and Song Zu
In letters not wide read.
And Genghis Khan, proud son of Heaven for a day,
Knew only shooting eagles by bending his bows.
Notes:
Qin Huang or Qin Shihuang (259-210 BC) was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who had founded a unified empire in 221 BC.
Han Wu or Han Wudi (156-87 BC) was the first emperor of Han Dynasty, who had resisted foreign aggression.
Tang Zong or Tang Taizong (599-649) was the second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 who had made China one of the strong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Song Zu or Song Taizu (927-976) was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Song Dynasty.
Genghis Khan (1162-1227) was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Yuan Dynasty, who had made a western expedition as far as Europe[6]60-61.
本節(jié)詩詞選自《沁園春·雪》,其中“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歷史文化圖式是英語語言文化語境下讀者所陌生的,如果要讓他們了解其文化意義,必須遵循文化傳播的原則。許淵沖先生在翻譯這些文化圖式的時候,運用了“音譯+注解”的文化傳播翻譯原則,既關照了詩歌的整體性不受到損害,同時也關照到了目的語讀者對他者文化的陌生感,以注解的方式進行消解,也悄然地傳播了其中所蘊含的中華歷史文化。
四、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翻譯策略
對應文化順應和文化傳播兩大原則,毛澤東詩詞的翻譯通常采用歸化和異化兩種翻譯策略。
(一)異化翻譯策略
異化翻譯的理念就是“求同存異”、“尊重差異”。也就是說,在翻譯的時候盡量保留原語文本的“原汁原味”,讓目標語讀者充分感受到一種“陌生的”吸引力,對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異化翻譯的目的是為了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在譯語中產(chǎn)生變體,促進對文化差異的理解[13]11。為了在目標語中保留語言差異、文化差異、政治差異、倫理差異等,以實現(xiàn)翻譯的社會功能,必須采用異化翻譯,因為異化翻譯能夠充分顯示外語文本的語言和文化異質(zhì)性[14]49。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翻譯采用異化翻譯,就是要讓英語語言文化語境下的讀者感受到毛澤東詩詞獨特的別樣文化魅力,以有利于傳播毛澤東“詩”想。例如:
聞訊吳剛和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Wu Gang, upon an inquiry as to whats available for his offer,
Serves out with open hands osmanthus wine.
Waving long flowing sleeves, Chang E in solitude
Dances for these staunch souls in the myriad-li endless sky.
Notes:
Wu Gang, a mythical character who sought after the Way of Immortality and, for his casual transgression against divine law, felled the osmanthus tree in the moon as a penalty.
Chang E, a mythical character who stole the elixir vitae and fled to the moon[15]83-84.
以上兩句詩詞選自《蝶戀花·答李淑一》,其中有兩個重要的文化圖式:吳剛和嫦娥。吳剛是古代漢族神話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他被天帝懲罰在月宮伐桂樹。仰望一輪明月,可見月亮中有些陰影,傳說那是吳剛在伐桂。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神桂不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傷。嫦娥,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人物。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天帝帝俊)的女兒、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神話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黃龍先生在翻譯這兩個文化圖式的時候采用了異化的手法,然后再通過注解,讓譯語文本讀者對兩個神話傳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從而感受到了帶有濃厚東方味的神話傳說文化圖式所傳達的文化含義并能夠領略其異樣的魅力。
(二)歸化翻譯策略
文化圖式翻譯采用歸化翻譯策略,有利于實現(xiàn)文化順應,讓譯語文本適應譯語語言文化生態(tài),以便能夠得以很好的“生存”,與譯語讀者“和諧相處”[10]91。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Nature does not grow old as fast as man.
Each year the Double Ninth comes round.
And now the Double Ninth comes around.
How sweet are yellow flowers on the battleground[6]75!
本節(jié)詩詞中包含了一個重要的“重陽”節(jié)日文化圖式,其內(nèi)涵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九是陽數(shù),固重九亦叫重陽。重陽節(jié)是屬于中華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文化,對于英語語言文化語境下的人們來說比較陌生,如果用Chung Yeung或者Chong Yang Festival來翻譯,可能會讓英語為母語的讀者有一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如果用Double Ninth on the lunar calendar來表達則十分的累贅,不符合詩歌語言的簡潔,因此,譯者采用歸化的手段將其譯為Double Ninth,意為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month盡管與原文意思有一定的出入,但還是實現(xiàn)了可讀可懂又基本忠實于源語大意的目的。
五、結(jié)語
毛澤東詩詞蘊含大量的中國文化因子,對其進行有效的翻譯與傳播有助于傳播中國文化。毛澤東詩詞文化圖式的翻譯在文化順應的原則下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有利于譯語文化語境讀者的理解,而在文化傳播的原則下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則有助于譯語文化語境讀者對中國文化的新鮮感知。兩種翻譯方法需要兼顧,讓譯語讀者理解是基礎,而傳播中國文化則是根本。參考文獻:
[1]張友平,張靜思. 毛澤東詩詞全新對照譯文[M]. 北京:紅旗出版社,2014.
[2]劉明東. 文化圖式翻譯研究[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3]Eysenck M W,Keane M T. Cognitive Psychology: A Students Handbook[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4]陳鈺. 文化圖式與話語意義的理解[J].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1):118-121.
[5]劉明東. 文化圖式的可譯性及其實現(xiàn)手段[J]. 中國翻譯,2003(2):28-31.
[6]許淵沖. 英譯毛澤東詩詞[M]. 北京:中譯出版社,2015.
[7]劉明東.《沁園春·長沙》的生態(tài)視角分析[J]. 美與時代,2011(1):27-29.
[8]吳黎宏. 論毛澤東早期民本思想[J]. 社科縱橫,2006:(2)103,113.
[9]田秉鍔. 毛澤東詩詞鑒賞[M].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
[10]劉明東. 文化圖式翻譯原則與策略[J].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88-93.
[11]曾文雄,曹誠鷹. “十大才子書”早期英譯的西傳模式[J]. 中國翻譯,2012(6):30-36.
[12]Cooley C H.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the Larger Mind[M]. New York: Charles Scribers Sons, 1929.
[13]Venuti, Lawrence.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14]劉微. 翻譯學:走向解釋學模式與質(zhì)疑倫理[J]. 中國翻譯,2013(3):49-52.
[15]黃龍. 毛澤東詩詞英譯[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責任編輯:吳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