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梅
【內容摘要】“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個主體。那么,為什么還需要“滲透”這種方式呢——小學生不僅需要積極的心理支撐其素質發(fā)展,而且還需要積極的心理支撐其有效學習,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也需要通過引導調動其積極學習動機。而且滲透教育適合悅納學習理論,是對常規(guī)教學的有效補充,滲透比“講道理”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念更容易內化。
【關鍵詞】小學 品社 積極心理 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品社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積極心理在品社課堂上得到有效傳遞,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但,僅僅通過理論教學,很多理念并不能被學生有效內化并體現(xiàn)在行為上。而且,由于品社教學理論性比較強,小學生理解和接納有一定難度——所以,需要有一種理論教學之外的輔助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對積極心理的內化,而且也需要一種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品社的積極態(tài)度——這樣,滲透教學這種區(qū)別于講授的以暗示、引導、浸染為途徑的教學方式就必然成為常規(guī)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和提升策略。
而且,對于小學生這個社會經驗和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群體,說教的形式顯然不如“感召”更有作用,更容易被他們接納——因而,在小學品社教學中輔以滲透積極心理的教學是可行的,且是必要的。
一、滲透積極心理的根是態(tài)度
要想在小學品社教學中有效滲透積極心理教育,首先就需要教師擁有積極而正確的教育觀,這是滲透教育的根本支點。
一是教師必須建立“學生主體觀”——即教師應在教學中始終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教學不是為了“教”,而是為了學生的“學”。在這樣的觀念下,教師才能把握好滲透的方向,將滲透教育對準學生的發(fā)展,在滲透過程中關注學生自身能量的調動與發(fā)揮。以學生為“觀眾”的滲透教學是低效的。
二是應履行“平等教學觀”——滲透積極心理的過程是一個教師與學生間互動的過程,如果師生間的情感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坡度”的,那么滲透的理念就不能準確“對接”。只有在師生相互尊重、相互認同、相互理解的情態(tài)下,“滲透”才能被學生愉快接受。
三是注重“滲透效益觀”——當我們在教學中進行積極心理的引導滲透時,必須有明確的指向和目標,滲透要取得什么效果,要達到什么目標都是要清晰的。不能為了滲透而滲透,也不能失去對滲透的掌控。
二、積極心理的滲透需要“開關”
有些教師不太重視教學的過程性,很多教學操作是很突兀的,知識點、信息點一下子“跳出來”與學生“見面”了,學生沒有思想準備、缺少情感鋪墊,學習效果就不好——所以,教學活動應該有個導入環(huán)節(jié),先把學生學習“開關”打開了,再去開展教育活動,教與學的過程都會比較流暢。
比如《人們在土地上耕耘》這一課,教師想激發(fā)學生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這樣的積極情感,并調動學生學習這一課的積極意愿。如果一上課就開始講食物的來源是農民的勞動——這個理論一出來就很生硬,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都還沒進入狀態(tài),就不容易接受教師所要滲透的理念。所以,可以在講授之前先設計一個導入,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個餅干,一邊吃一邊問“味道怎么樣???……老師可是費了好大勁兒才做出來的(先把教師自己的‘勞動暗示出來,讓食物和勞動建立一個初步關聯(lián)),你們說,餅干是由什么做的?……面粉,對。面粉又是從哪里來的?……”這樣,一步步從吃到教師的勞動,再到農民的勞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開啟了學習之旅。這時,教師再向學生播放農民辛苦勞動的畫面和視頻,學生的情感就很容易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成功將積極健康心理傳導給學生。
此外,巧妙的問題、和諧愉快的氛圍、有趣的情境等都是打開滲透教學“開關”的“鑰匙”,在滲透之前,教師應注意合理使用。
三、滲透的形式應靈動多樣
有些教師對小學生的學習心理把握不好,在品社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教育,往往不注重形式變化,一個策略、一個方法反復使用——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很容易對某個事物失去新鮮感,一旦產生對學習形態(tài)的疲勞感,滲透效果就會降低。
比如有的教師喜歡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如在教《地震災害中的英雄少年》時,問學生“學習了這些英雄少年的事跡,是不是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生一聽,心里說“又來了”,就齊聲回答“是——”。其實學生在心里一點兒也沒有思考,他們已經習慣了教師的這種問題,只要回答“是,對”就沒問題——這還有什么滲透啟示的作用呢?
所以,滲透積極心理的教學方法應常換常新,多些變化,多些形式。比如互動、討論、比賽、演講等等,都可以將心理引導滲透到其中。如在教《健康生活每一天》時,教師采用表演式互動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滲透積極面對生活的理念:教師表演一個生活行為,如亂丟垃圾、睡懶覺……讓學生評價“這是對的,那是不對的,應該怎么做……”學習形式開放而活躍,積極理念通過學生的“評價”而自動生成——生動有趣、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滲透。
總之,品社教學對學生積極心理的教育是顯性的,但也需要教師通過一些隱性的滲透來輔助學生理解、認同和吸收這些理念并內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講授大道理不如暗示、啟發(fā)更有效。在滲透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滲透的觀念、過程以及方法的把握。
【參考文獻】
[1] 羅夏娜. 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思品”課的積極性[J]. 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4(2).
[2] 沈麗華. 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教育對策[J]. 課程教育研究,2017(1).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德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