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蘭
摘 要?教材《和是6、7的加法》通過以學生生活熟悉的植樹場景為例(例1:推車的1人,排隊來的5人。)讓學生借助具體情境來解決“一共來了多少人植樹”的問題,學會并理解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可以列出兩道得數(shù)是6的加法算式。例題內容的設置充分體現(xiàn)了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接著又通過“試一試”讓學生列出得數(shù)是7的兩道加法算式。通過設置形式多樣的“想想做做”練習,讓學生結合學具操作、題組比較等方式,鞏固和是6、7的加法計算,感受數(shù)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遵循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從學生主體出發(fā),從有效掌握出發(fā)的理念,擬分成四個步驟,首先,故事導入,利用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逐層抽象,從具體的生活情境出發(fā),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相應的兩道加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體會“一圖一式”到“一圖兩式”的過渡。第一次用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畫面,從而根據(jù)不同的題意列出相應的和是6的加法算式。在例題的基礎上,學生獨立操作,小組合作討論得出和是7的加法算式。第三,建構應用,設計各種形式的數(shù)學練習,引導學生理解和是6、7 的加法。最后,總結提升,讓學生總結收獲,引發(fā)思考,發(fā)展思維。
關鍵詞?教學流程;自主探索;總結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5-0245-01
目標預設
1.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并理解圖意,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通過交流初步掌握得數(shù)是6、7的加法算式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使學生知道根據(jù)一幅圖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并能體會兩道相應的加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1.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小猴吃桃的故事。想聽嗎?從前有個老人養(yǎng)了許多猴子,每天他都給猴子喂桃子。平時他總是早晨喂1個,晚上喂2個桃子??墒怯幸惶煨『镒觽兂臭[著要老人多喂些桃,老人想了想就說:“好吧!以后早晨喂2個,晚上喂1個,這樣你們滿意了吧!”
2.引問:“小猴們聽到了,手舞足蹈開心極了。小朋友們,你們說小猴聰明嗎?為什么呢?
3.提煉:數(shù)學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算式,但最后的結果總是一樣的,看樣子,學好數(shù)學還能幫助我們思考呢。
4.延伸:我們還有一些這樣的問題呢。
【設計意圖:通過改造后的“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入新課,簡單有趣,自然過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心理上、經(jīng)驗上都做好了準備。】
二、自主探索,逐層抽象
(一)引導觀察生活情境圖,嘗試提問。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出示例1)
1.談話: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山坡上,你們看,山坡上有什么呢?他們在干什么?(要求把話說完整。)
2.交流:指多名學生說。
3.提問:你能嘗試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4.引導:出示問題:一共來了多少人植樹?誰能把這3句話連起來說一說?(2-3人講)
(二)運用多種方法探究解決問題
1.討論:一共是多少人呢?
大家可以用小花瓣擺一擺,寫一寫算式,再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2.合作交流。
預設一:動手操作的方法。
預設二:列出加法算式。
板書算式并敘述兩個算式的含義。
3.比較:比較兩個算式,討論為什么得數(shù)都等于6。
4.結論:看著小圓片圖小朋友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列出了兩道加法算式。
【設計意圖:將問題留給孩子,將時間留給孩子,更將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動手擺一擺,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將情境圖抽象成圓片圖的能力?!?/p>
三、鞏固提升,形成能力
模仿練習
1.出示:課件,練習第一題的圓片擺法。
2.情境:剛才我們通過看一幅圖列出了得數(shù)是6或7的兩道加法算式,。小朋友們學得真好!為了表揚小朋友們,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不好?先動手擺一擺,愿意嗎?
3.質疑:你能用你手中的小圓片象這樣擺一擺嗎?在說出兩道加法算式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每道算式又是什么意思呢?
4.交流:請小朋友匯報一下自己的擺法和算式,大家說出算式含義。
5.補充:小朋友們能補充完整書上的算式嗎?
6.作業(yè):小圓片片刻間又變成了小正方形了,你會獨立完成嗎?完成書上第一題的小正方形的題目。
四、總結評價,質疑升華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兩個內容:看一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計算得數(shù)是6、7的加法算式。
【設計意圖:簡潔明了的語言告知學生今天所學的知識,一語點破,直截了當。】
參考文獻:
[1]任敏龍.從理論的“可能性”到實踐的“可行性”[J].小學數(shù)學教師,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