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可忠
【摘要】“職業(yè)道德與法律”已經成為了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課程,積極的將案例教學法運用于“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對法律法規(guī)等知識的理解及運用水平。
【關鍵詞】中職學校 職業(yè)道德與法律 案例教學法 運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069-02
引言
受新課改影響,中職學校合理的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將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素質與法律素養(yǎng),對改善學生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具有積極幫助。
一、將案例教學法應用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重要價值
案例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內容、目標,結合學生的個人特征及能力,選擇存在顯著的代表性的案例,通過引導學生立足于事件“現(xiàn)場”扮演、感受各角色特征的方式,有效的、真實的對案件進行分析,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問題探究、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析、處理水平。
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的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應用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與啟發(fā)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案件進行逼真的還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為沒有充足人生經驗的學生營造一個逼真的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縮影,這對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內容具有幫助。同時,教師在案例教學法運用期間,應以教材內容為核心,合理運用現(xiàn)實社會中的真實案例,通過復原情境環(huán)境的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逼真、形象的案例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學生了解社會真實現(xiàn)象,提高自身對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及問題分析水平。
二、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1.選擇的案例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要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做好案例的選擇與利用;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現(xiàn)狀在課堂教學中科學的選擇、運用相關案例。同時,教師對案例內容進行搜集、處理期間,還要根據本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及學生專業(yè)內容,選擇具有開放性、實效性、針對性的教學案例進行使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案例在運用中的可信度,還能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與案例產生共鳴、互動。
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是指選擇的案例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在思想認知上存在的困惑,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認清事件的是非對錯。案例的時效性是指與當前環(huán)境變化和理論發(fā)展是一致的,是當下發(fā)生的。所謂開放性案例,含義為能夠使學生基于不同視角解析的案例,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方式,適合教師在教學期間舉一反三,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深入的理解、運用相關知識。[1]
例如進行“知榮辱,有道德”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學校記錄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的視頻及圖片,然后在課下搜集“焦點訪談”節(jié)目中有關的“道德觀、榮辱觀”實際案例,實施有效教學。鑒于教育內容存在差異性等特點,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案例內容,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案例只要能夠使學生有效的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即可,案例信息的長短可適當調節(jié),但內容必須充足。因此,教師可在課前運用案例教學法導入內容,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積極性。
2.利用案例,組織學生實施有效討論
教師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授課期間,要重視“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要在授課前為學生設置問題,并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站在學生視角對案件進行解析、研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活動時,要充分分析外界多種因素造成的影響,要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的自由討論環(huán)境,要為學生建立“案件討論主體地位”。對于學生間存在的差異看法,教師要給予尊重;對于學生的錯誤意見,教師要給予糾正、引導,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以“避免誤入犯罪歧途”一課為例,在講解“見義勇為”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生活中常見的案例。案例:2015年,江西省某青年勇斗持刀歹徒身負重傷后申報見義勇為榮譽稱號,但因“早年有案底”被拒絕,瞬間的“冰火兩重天”,讓人很難接受,引發(fā)相關爭議,不過相關部門假借“名額不足、經費短缺為名”掩蓋因“見義勇為公民的案底、差錢”問題的現(xiàn)象,在社會引起的廣泛的熱議。此時,教師應以該案件為教學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飾演不同角色,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感受他人內容想法,引導學生謙虛學習見義勇為人群的優(yōu)秀品質、拒絕對他人評頭論足、爭做有素質與有文化的公民。[2]
3.利用案例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度理解
“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的相關知識主要以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在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內容時,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理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必然會進一步提高教學內容理解難度、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選擇逼真的、有說服力的案例進行教學,從而拉近學生與案例、知識的距離,改善枯燥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準確的掌握新知識的重點,改善學生對法律法規(guī)等知識的運用水平。
比如,在“崇尚程序正義,依法維護權益”一課教學中,教師應靈活的運用案例教學法,引入逼真生動的案例,在課前通過導入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水平。
如我以“2015年,某縣城今年13歲的王某被劉某家的狗咬傷后,王某的父親要求劉某賠償醫(yī)藥費,但被劉某拒絕了”為例進行案例教學。在課前詢問學生“13歲王某的父親作為監(jiān)護人要如何對兒子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他們應該去什么機關部門投訴?這是什么種類的訴訟案件呢?若雙方協(xié)商不成,使王某父親被劉某打傷了,事件又變成什么訴訟類型的案件了呢?”此時,教師應根據上述問題,分別挑選學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要求學生按照訴訟程序實現(xiàn)案例復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證據意識”、明確“基本訴訟權利”,使學生掌握“法律武器”的應用對自身合法權益進行維護的方法。[3]
4.開展案例評價教學
當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要對案例教學活動實施總結性分析,為學生捋順思路,優(yōu)化學習效果。因此,在案例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確定教學理論及知識,基于教學內容及目標,確定案例中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理論知識等內容,通過案例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知識,并給予學生足夠時間進行分析、內化。在評價期間,教師要重點對案例的大是大非進行明確,要誘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深層次思考,使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有效的分析相關問題,提高學生對“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知識的理解運用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師要明確該課程在中職教學中的重要價值,要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改善枯燥的教學環(huán)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職業(yè)道德素質與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孟貴會.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6(26):182-183
[2]陳義金.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J].好家長.2016(34):70-71
[3]史麗榮.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