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本文從教研主體、教研方式和教研目的三方面分析抱團教研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結合具體案例分析“確定課題,教學設計—伴隨研討,修改設計—教學實踐,對比反思—總結跟進,專業(yè)成長”等抱團教研實施策略,為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積累豐富的教研經(jīng)驗。
【關鍵詞】抱團教研 專業(yè)成長 幼兒教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A-0027-02
通過對幼兒教師教研活動調研,筆者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園、幼兒教師開展教研活動面臨較大的困境。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嘗試和探索后,筆者發(fā)現(xiàn)組建培育站抱團教研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路徑。筆者認為,建設具有活力的抱團教研組,并通過開展一課多研型教研活動,充分發(fā)揮抱團群智慧,展現(xiàn)每位幼兒教師的教研個性,以獨特的優(yōu)勢融合教研思維,能更有效地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一、抱團教研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基本路徑
(一)教研主體:抱團幼兒教師
抱團教研是不同的幼兒園教師相互研討、相互促進的內在需求,培育站主持人和導師負責組織協(xié)調教研共同體,各區(qū)、縣、鄉(xiāng)村幼兒骨干教師是參與者和行動者,是共同體的中流砥柱。構建抱團教研共同體的關鍵在于幼兒教師長期參與教研活動,形成和諧的共同體,進而在抱團教研中伴隨式研討,互動學習,分享經(jīng)驗,融合“大家”思路,促進專業(yè)成長。
(二)教研方式:伴隨式研討活動
抱團教研具體形式主要是以現(xiàn)場研討、微信和QQ為載體,由導師、主持人、學員共同相伴的研討活動。主持人就研討主題和各園幼兒教師進行研討交流,大家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分別從各個領域設計研討活動,因為有較為接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所以在研討過程中比較容易引起思想共鳴,開始伴隨式研討活動。各位教師積極發(fā)言,主動投入教研活動中,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教研目的: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
抱團教研活動能夠順利地進行,源于共同體的建立和專業(yè)成長環(huán)境的營造,培育站主持人作為牽頭人,針對某個主題激發(fā)共同體教師進行獨立思考,給出具體的教學設計,進而進行伴隨式研討實現(xiàn)共同體互補,促進幼兒教師發(fā)散思維,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抱團教研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具體實施策略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抱團教研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目標,配合培育站抱團教研平臺,我們開展了“一課多研”行動研究,對同一主題不同教學設計進行伴隨式研討,從而明確抱團教研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確定課題,精心設計
培育站按照教研需要和進度,確定主題后,抱團教研共同體先對主題進行個體化解讀,在各自領域查找資料,確定教研目的,然后在不同領域進行精心設計,明確各自領域內各主題的教學設計和疑惑問題。
如確定課題“石頭”后,組內成員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分別從各個領域設計活動,分別為:科學探索游戲“我和石頭玩玩樂”、語言活動“有趣的大石頭”、音樂活動“石頭暢想曲”、科學活動“有趣的鵝卵石”。本文就以科學探索游戲“我和石頭玩玩樂”為例,具體分析研討活動中的抱團思維碰撞。
(二)伴隨研討,修改設計
在現(xiàn)場研討活動中,每名教師針對主題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進行思考、交流,尤其針對教學重難點進行研討交流,對教學問題交換意見,不斷比較教學設計,重新審議教學活動,引導共同體在伴隨式研討中修改、完善,將研討重點集中在教學的真正需求上,真正學會“用”。
【研討記錄】
問題提出:原設計比較偏向于常規(guī)的科學活動,活動場地為室內,幼兒分成四桌,在桌面上進行操作,把活動中需要使用的沙子裝在大的塑料盆里供幼兒操作。
本區(qū)縣小組討論:現(xiàn)場研討
師1:活動中孩子對石頭很感興趣,但似乎總跳不出常規(guī)的科學活動,場地與活動形式較保守。
師2:石頭埋在沙子里能給孩子帶來神秘感,激發(fā)孩子“尋寶”的樂趣,但采用大塑料盆裝沙子總顯得有些拘泥。
師3:能否考慮把活動搬到室外,利用大沙池和沙池邊的木條桌,讓孩子在戶外感受探究與游戲的快樂。
師4:可以嘗試,只是沙池很大,孩子尋找石頭時可能需耗費較長的時間。
師5:可以用標記提示尋寶的范圍,這樣更有尋寶的氣氛與樂趣。
主持人:你們組的課題是石頭,石頭雖然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大家感覺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點困難。石頭能進行裝飾畫,有各種各樣的石頭可以認識,在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此外,還有什么可以進行探究呢?更重要的是如何體現(xiàn)在課程游戲化理念下孩子科學探究活動的自由與快樂?
團隊大組討論:線上交流
如皋組:能否探究石頭的由來,讓活動更有創(chuàng)意?
啟東組:對石頭的由來,只能依靠網(wǎng)絡、書籍的搜尋,可否考慮把探究石頭的由來放在活動準備中讓幼兒自行參與?
海門組:我查找過資料,石頭與沙子的關系猶如父與子的關系,可以考慮把兩者結合起來。
如皋組:對,可以嘗試把石頭和沙子融合起來,玩沙本來就是孩子喜歡的游戲。
(三)教學實踐,對比反思
幼兒教師根據(jù)抱團教研主題研討結果開展教學實踐,在幼兒學習過程中,通過認真觀察記錄,就研討中的問題,分析教學方法是否有效、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過程是否科學,從教研遷移到真實教學,對主題教研開展情況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對比反思得出教研指導結論。
修改后的活動:教師為孩子們提供戶外玩沙池、木桌等場地,搜集各種石頭若干(有火山石、珍珠巖等);沙池中每人一個紅色標記點,標記點處埋有雨花石、小石頭等各種石頭;兩盆水和抹布(用來清洗石頭);兩個透明水盆(用來觀察石頭的沉?。?圖片展示板(各種石頭在生活中的用處);放大鏡人手一個。在具體活動中,通過沙中挖寶,讓幼兒感知石頭的特性,認識火山石,感知石頭的豐富多彩;初步探討石頭的用處,關注每名幼兒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過程體驗。活動中孩子們積極探索、大膽猜想、盡情創(chuàng)作,活動結束時他們還意猶未盡??梢?,游戲化集體教學活動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四)總結跟進,專業(yè)成長
對教研活動的教學實踐反思后再次總結跟進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真正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關鍵。對教學設計實踐后的反思,在抱團教研活動中再次反饋,是改善教研實踐的良好載體。抱團教研共同體再次開展伴隨式研討總結,完善教學設計,并給出教學實踐相關建議,促進幼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團隊反思:
火山石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不同的石頭,因其自身的小孔而能浮于水面,因此,給孩子準備的操作材料必須具有科學性與真實性。所以在準備材料時,幼兒教師一直在不斷地搜尋材料,不斷地實驗,以防出現(xiàn)科學性的偏差。
總之,在講究團隊合作的時代,幼兒教育工作者也應積極搭建共同體,以培育站為基點,撬動抱團教研共同體,追尋教育者的“夢想”,在共同的愿景下,互相探討,及時交流與分享,實現(xiàn)即時互動。用共同得出的教研成果來武裝自己,轉變教學理念,提高反思能力,深化教學行為,強化專業(yè)能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潘占武.加強教師團隊建設 促進教師抱團發(fā)展[J].初中生世界,2014(32)
[2]羅建春.在草根化教研活動中“抱團式”發(fā)展——構建“抱團式”發(fā)展教研組的思考與實踐[J].江西教育,2016(2)
[3]黎靜芬.行動教研 抱團成長[J].廣西教育,2016(20)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