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趨向多元化,因此,在學校教育中,也對學生提出了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不僅要注重文化課的傳授,此外,還要加強音、體、美等學科的教學。文章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及學生素質發(fā)展和人格構建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究,以期實現(xiàn)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作者簡介:李佳,山東省日照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連云港路小學教師。(山東 日照 276800)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3-0096-02
眾所周知,十年或者二十年前的用于評判個人價值的衡量尺度在當今的社會已經過時,和以前的社會相比,當今社會更為復雜,表現(xiàn)出一種多元化的社會形態(tài)。在這樣一種多元復雜的社會狀態(tài)面前,對人尤其是對學生在素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一、多元化時代語境下的新要求
現(xiàn)今,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改革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教育方式和教學面貌相較以前也出現(xiàn)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主要是滿足于文化課語數外“主科”的教學成果,音樂、美術、體育等更多時候是一種附屬性存在狀態(tài)。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學音樂教學正逐漸被重視。尼采曾說:“沒有音樂的生活就是一個錯誤?!眱?yōu)良的音樂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同時在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力方面也大有裨益,長遠來看,對我國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和未來的發(fā)展也有不可忽視的輔助性作用。
而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演唱能力方面擔任著重要角色。但是由于起步晚,還存在諸多不足,諸如教師的教學素質不高,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設備落后,學生有畏難情緒,家長不夠支持等等,都是合唱教學路上的絆腳石。如何進一步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需要教育界通力合作予以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合唱教學的作用初探
1. 對學生的作用。首先,在探討小學合唱教學作用之前,我們需要厘清合唱的定義。合唱是指由兩個或以上聲部的人聲相互配合、烘托來進行演唱的藝術形式,是集體共同創(chuàng)造的音響來進行作品內容的表達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是一種集體性很強的聲樂藝術形式,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包含著聲樂技能、技巧,以及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合唱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方面。首先,合唱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藝術都有相通之處,長遠來看,對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文學審美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說,小學合唱教學能夠引領學生走進藝術殿堂。同時,合唱教學也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合作精神,合唱是一種群體藝術,需要具備很強的團隊精神,需要每個學生的盡力配合和參與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此過程中,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參與精神,而且在獲得團隊榮譽感的同時也能增強個體自信心。
2. 對社會的作用。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更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合唱教學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尤其是在小學這樣一個個性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優(yōu)秀的合唱教學能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充分發(fā)展他們的才能,充分展示他們的長處,長遠來看,對未來我國不同類型人才的培養(yǎng)都有很好的潛在作用。
三、淺析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外部原因淺析。第一,教師的原因。首先,合唱教學中,教師還是擔任著主導性角色,教師的教學道德和教學手段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音樂教師傾向于把音樂課定位于一種附屬性課程,也把自己定位于一種附屬性角色,故而缺乏應有的教學熱情,這是教師在職業(yè)道德和思想素質上的短板。而有的學校的音樂教師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沒有專業(yè)的音樂教師,這就更難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單一化,因為職業(yè)倦怠或別的原因,很多音樂教師長期沿襲著一套固定的教學方法,也不會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做出相應的改變。長此以往,自然很難看到教學效果。
第二,學校和家長的原因。學校和家長也是不容忽視的兩個重要的外部因素。首先,在學校單純追求升學率的目標下缺乏對這門課程的肯定,導致的負面反應是音樂教師缺乏自我肯定,自我價值感得不到確立,工作熱情也隨之大幅下降。同時,學校在對音樂教師的培訓上也不夠支持,將大部分培訓機會給了主科教師,對音樂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培訓,由此,必然導致教師教學手段的滯后。其次,在教學設備的更新上也缺乏支持力度,教室里幾乎見不到音樂教學設備,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另一原因。
家長還是沿襲應試教育下形成的固有的思維模式,只關心孩子的主要科目成績。把音樂課視作一種可有可無甚至是浪費時間的課程,無法以長遠眼光看到課堂合唱教學可以給孩子帶來的個性塑造和審美情趣上的改變。
2. 內部原因淺析。合唱教學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切入。那些對合唱,對音樂沒有興趣的學生很難體會到合唱的樂趣。再加上學生音樂天賦的不同,那些音樂天賦不佳的學生就會很容易對合唱產生畏難情緒。很多學生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體會到合唱教學給自己帶來的改變,這些都是合唱教學取得成功的阻力因素。
四、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1. 對教師的建議。第一,堅守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性因素,是合唱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甚至是決定性因素。作為音樂教師,一定要恪守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更應具備專業(yè)修養(yǎng)及審美修養(yǎng),務必牢記對學生負責。傳道授業(yè),讓學生學有所成。杜絕那種附屬性的自我職業(yè)定位,樹立個體職業(yè)榮譽感,在合唱教學中找到自我成就感。
第二,選擇合適的曲目。對小學生不宜選擇太難演唱和太深奧的教學曲目,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方面要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年齡、性別、嗓音等等。在心理因素方面,則適合選取一些有趣且輕快的歌曲,比如《春天來到田野上》《鈴兒響叮當》《太陽出來了》等適合小學生演唱的歌曲,這些節(jié)奏感強、歡快有趣的歌曲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興趣,也更容易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
第三,嘗試多類型教學方法。在合唱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多角度嘗試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避免職業(yè)倦怠,僅僅用一種僵化過時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不與時俱進自己的教學技能。其次,要因材施教,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資質、不同性格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合唱技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再次,合唱時學生呼吸節(jié)奏的差異要及時引導,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呼吸方法,合唱中學生在氣息控制上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也要及時糾正,音準上的練習技巧也需要教會學生,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合唱能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2. 對學校的建議。學校不能僅僅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上,要充分重視音樂課,看到合唱教學帶來的社會效益。首先,學校要選擇專業(yè)的音樂教師,避免由其他教師兼任的情況發(fā)生,培養(yǎng)學校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隊伍。其次,學校應加強對自己音樂教師的培訓,不斷充實新的專業(yè)知識,更新教學方法,提升音樂教師的身份自信心。另外,學校應提供必備的音樂器材方便教師使用,從而為合唱教學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合唱教學屬于起步不久的新型教學形式,充滿了生命力和可行性,也是教學事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教學會為小朋友們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讓他們在文化課學習之余,能有機會遨游在至美的藝術世界里,得到美的熏陶。筆者已經在上面論述了合唱教學在未來的巨大潛力,也分析了它在起步之初的不足和弱勢因素。但是只要有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合唱教學勢必在將來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 林秋子.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文體藝術,2014.
[2] 高伏音.小學中年級班級合唱的教學模式探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3] 張毓.小學音樂教學合唱教學有效性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 范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