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是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陶冶孩子情操,提升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奧爾夫音樂以集體性、游戲化教學為手段,強調節(jié)奏朗誦,注重聲勢、形體表演等內容,促進幼兒掌握合唱方法,提升合唱教學水平。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幼兒合唱;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tǒng)幼兒合唱教學中,多沿襲歌唱、教學樂理知識等陳舊模式,忽視對幼兒情感、歌唱體驗的關注,如此一來影響合唱教學質量,也不利于開發(fā)幼兒的音樂創(chuàng)編能力。事實上,在音樂里,每個幼兒對樂理、樂感、表演、演奏等把握存在差異,而讓一群幼兒在一起歌唱,用不同聲部來表演悅耳的音樂,無疑是很難的。奧爾夫音樂教學元素在幼兒合唱中的應用,以全新的反傳統(tǒng)教學方法,既要突出頭聲、輕聲歌唱,又要強調多聲部的綜合,促進幼兒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增長。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元素在幼兒合唱教學中的特色
在幼兒合唱教學中,教師要參與合唱引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指導幼兒從歌唱中把握合唱方法,增進幼兒間的協(xié)同。奧爾夫音樂元素的應用,其特色表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奧爾夫音樂講究對每個學生的關注。每個孩子都是歌唱的主體,也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對象,每個幼兒對音樂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尤其是在合唱教學中,關注幼兒內心的理解,讓幼兒體驗到合唱的樂趣,而非是一種負擔,鼓勵幼兒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世界,用語言、肢體、樂器來演繹音樂,抒發(fā)對音樂的理解。二是奧爾夫音樂強調幼兒的合作意識、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在合唱教學中,每個幼兒都被設定為不同的聲部,而傳統(tǒng)的合唱教學強調對聲音的控制,而忽視了幼兒情感、對作品的理解。奧爾夫音樂教學,以關注幼兒即興創(chuàng)編合唱能力為導向,鼓勵每個幼兒都是合唱的合作者,共同來完成歌唱,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品質。三是奧爾夫音樂強調即興創(chuàng)作的音樂活力。對原本性、與生俱來的即興創(chuàng)作意識的關注,為每個幼兒的即興創(chuàng)作提供了無限空間。如在合唱中增加感性的訓練,融入趣味性的合唱體驗,豐富幼兒合唱教學方法,讓合唱教學更有趣味。
二、奧爾夫音樂元素在幼兒合唱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通過聲勢節(jié)奏來激發(fā)合唱熱情,增強和聲感
節(jié)奏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體現(xiàn)奧爾夫教學法的特色。從節(jié)奏入手,圍繞幼兒合唱訓練融入奧爾夫音樂節(jié)奏內容,讓幼兒從節(jié)奏變化中體驗力度、強弱、速度等,從而激發(fā)合唱熱情,增進合唱樂趣。在學習“夢之船”歌曲合唱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劃船的節(jié)奏進行感受,讓幼兒進行分組訓練,一邊訓練,一邊擊掌,并說出“劃呀劃呀劃”;然后,另一組幼兒邊說邊拍腿,“嗨喲喲”;再一組幼兒改為跺腳或者是拍手,另加一個弧線晃手。對于各組幼兒在訓練過程中,我們可以讓一組與另一組的節(jié)奏進行疊加,最后編入一起作為“夢之船”的第一聲部;教師可以邀請其他教師編入第二聲部進行合唱。當然,在進行合唱訓練時,也可以先讓幼兒進行歌唱,等掌握了歌唱節(jié)奏后,再融入分組合唱。利用奧爾夫音樂節(jié)奏訓練方法,可以讓幼兒從中辨析音色,控制自我的音量,并在與教師的合作交流中將不同的聲部進行合并,編配優(yōu)美的和聲。
(二)融入奧爾夫音樂語言,增強幼兒的樂感
在合唱教學中,對人聲的運用是最淳樸、最自然、最具原本性的。人聲作為音樂的表現(xiàn)方式,在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語言本身也具有節(jié)奏,而在合唱教學中,更要把握音樂語言的節(jié)奏,讓幼兒能夠從中發(fā)掘合唱的樂趣。如在“鐘”中加入“當當”(表示時針報時)、“滴答滴答”(分針走動的聲響);“小兔和狼”中小兔跳加入“蹦蹦跳跳”、風兒吹“呼呼呼”、樹葉響聲“沙沙沙”等。這些將歌唱與人的感性體驗相結合,從而升華音樂的表現(xiàn)力。還有在學習“春曉”合唱教學時,對于第一、第三段,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在歌唱時增加一些修飾詞匯,如“嘰-嘰 嘰 嘰-嘰 嘰”“喳-喳 喳 喳-喳 喳”“淅-瀝 瀝 淅-瀝 瀝”“嘩-啦 啦 嘩-啦 啦”等。還有,在第二段,第一個聲部唱“啦”時,另一聲部可以按照第一段節(jié)拍,朗誦“春曉”,襯托“啦”的節(jié)奏,既要表現(xiàn)出兩個聲部的關聯(lián)性,又使音樂語言更富變化,節(jié)奏與速度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讓合唱更具特色。
(三)引入奧爾夫樂器增添合唱教學的協(xié)調感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元素中,樂器也是重要內容。通常,奧爾夫樂器有三種,一種是木質類樂器,如木魚、蛙鳴筒、響板等;一種為皮質樂器,如架子鼓、腰鼓;一種為金屬樂器,如碰鈴、三角鐵等。在奧爾夫樂器組合里,不同樂器的使用需要結合合唱曲目及合唱要求合理編配。通常,木質類樂器相對柔和,金屬類樂器相對悅耳,而皮質類樂器相對低沉。在大班幼兒“小狗抬轎”合唱教學中,我們可以融入響板、鼓、碰鈴等樂器,用響板代表小狗,擊八分音符的拍子;用鼓代表老虎,擊四分音符的拍子;利用響板+雙響筒代表小狗跌跤。同樣,在第二段合唱表現(xiàn)中,我們還可以引入碰鈴、雙響筒、響板和鼓進行齊奏,也可以利用鼓、雙響筒襯托老虎的威嚴、小狗的調皮等神情。對于不同樂器的運用,與合唱的表演要協(xié)調,能夠讓幼兒從合唱中感受到不同樂器的編配所帶來的音樂趣味,從中鍛煉幼兒的聽覺靈敏度,增強合唱和聲的協(xié)調感。
(四)引入創(chuàng)作性戲劇表演元素激發(fā)幼兒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作性戲劇是在教師引領下開發(fā)幼兒音樂想象力,營造戲劇情境的即興表演活動。在音樂合唱教學中,同樣可以借助于創(chuàng)作性戲劇表演,激發(fā)幼兒的音樂想象。在幼兒合唱教學中,要融入音樂想象,讓幼兒在合唱中拓展想象力。如在“牧羊人之歌”合唱教學中,我們可以在背景布置上引入羊群,或者讓孩子們圍成一個圈,安排一個孩子坐在中間領唱。這個場景的設計與歌曲中的牧羊人以及羊群建立形象對照。同樣,我們也可以在合唱聲部設置上一個人唱高聲部,其他孩子唱低聲部,高聲部代指牧羊人,低聲部代指羊群。當然,對于不同的合唱歌曲,在構設創(chuàng)作性戲劇表演情景中要靈活變換,從中挖掘適宜兒童的想象力要素,并結合合唱教學,讓幼兒能夠從合唱表演中獲得靈感和自主性。
三、奧爾夫音樂在幼兒合唱中的積極作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音樂的表現(xiàn)力,倡導在音樂中融入旋律和節(jié)奏,并將舞蹈、動作肢體語言集中在一起,全方位展現(xiàn)合唱教育的優(yōu)勢。因此,在幼兒合唱教學中引入奧爾夫音樂元素,其積極作用表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能夠在自然的音樂狀態(tài)下貫穿合唱教學。幼兒期間的音樂教育要關注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實際特點,每一個孩子都充滿了好奇心,對音樂的接觸要打破呆板的教育呈現(xiàn),順應幼兒心智的成長變化。奧爾夫音樂教育形式能夠觀照幼兒的心智需求突出幼兒的主體性,特別是在音樂節(jié)奏、音樂語言、肢體動作等多重感官的融合上,便于營造輕松愉悅的合唱氛圍,提升幼兒的音樂參與度。二是奧爾夫音樂教育強調隨機性教育。所謂隨機性教育,主要是結合幼兒在音樂合唱中的實際體驗,對不同幼兒的音樂表現(xiàn)進行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促進幼兒在合唱中發(fā)展音樂素養(yǎng)。三是奧爾夫音樂綜合了多種音樂教育理念,特別是在合唱中,面對幼兒自身的不穩(wěn)定性,將音樂感官、直覺、思維、趣味等融入音樂綜合性指導實踐中,讓幼兒從中感受音樂,體會合唱的魅力。
四、結語
總之,奧爾夫音樂與幼兒合唱的融合,無論是從音樂理論還是音樂教學實踐中,都對合唱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奧爾夫音樂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應該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推動幼兒合唱教學走向更寬廣的發(fā)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陳慶梅.奧爾夫“原本性”思想在合唱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16(06):80-81.
作者簡介:邱靜,女,廣東省韶關市人,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