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楊彩燕,閆浩云,李 霞,楊 爽*
(1.濱州醫(yī)學院護理學院;2.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3.濱州市中心醫(yī)院,山東 濱州 256600)
溝通能力被護理界認為是最能體現(xiàn)護士職業(yè)價值的三大行為之一,我國的護理溝通教育自1994年開展以來,主要以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傳授為主,輔以提問、討論、案例分析、情境模擬等教學方法,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體驗式教學方法(Experiential Teaching,ET)指通過創(chuàng)造或重復以往經(jīng)歷的情境和實踐,使學生在親歷活動的過程中逐漸理解并匯集成為知識、發(fā)展的能力[1]。在這一過程中,主體通過體驗產(chǎn)生情感,對學生吸收知識并形成正確行為有積極作用。近三年來本教研室在護士禮儀與人際溝通這門課程教學中嘗試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為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溝通能力進行培養(yǎng),現(xiàn)就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過程進行報道,以期為有關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2016年9月至12月,隨機抽樣法抽取2016級護專1、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抽簽決定1班為實施傳統(tǒng)式教學為主的對照組,2班為實施體驗式教學為主的實驗組。1班男生6人,女生55人;2班男生6人,女生54人。
在護患溝通教學中,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具體內(nèi)容如下:
1.傳統(tǒng)式教學法。采取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以反思日記、案例分析、課后習題等形式加強對知識的鞏固。整個過程教師較少參與,僅對以作業(yè)形式呈現(xiàn)的學習結(jié)果進行評價。
2.體驗式教學法。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教師參與其中,屬于輔助人員。整個過程符合循環(huán)式學習的原理,首尾相接,互為前提與結(jié)果。(1)一般體驗:教師通過現(xiàn)場播放視頻、課后布置作業(yè)等方式將未來要求學生完成的學習項目進行展示,預留1至2周時間準備,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形式有作業(yè)、情景劇等;(2) 反射觀察:教師依據(jù)案例、作業(yè)及學生角色扮演準備情況,組織討論,激發(fā)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進行適當?shù)狞c評與總結(jié)。學生著重考慮解決的問題有:護患溝通中如何打破僵局進行順暢的溝通;如何適時的應用共情、傾聽、觸摸、沉默等溝通技巧;特殊情境如何應對特殊患者等;(3)抽象概括:以小組為單位以角色扮演等方式展示小組討論的最終結(jié)果。再次組織小組對之前設置的情境進行分析、討論、評價,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是否還有更合理的解決方式,有哪些非語言溝通技巧可以應用;(4) 臨床應用:最終學生進入臨床與患者實現(xiàn)一對一的溝通交流。第一次安排學生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第二次針對病種不同的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實踐后通過反思的方式進行梳理,最終通過課堂討論進行總結(jié)。
以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理論學習結(jié)果評價,以實踐能力測評結(jié)果作為學生溝通實踐能力評價,以非正式訪談結(jié)果作為本研究內(nèi)容及形式的補充評價。
采用教研室統(tǒng)一命題的護士禮儀與人際溝通試題對學生理論掌握情況進行測評。采用徐亞紅[2]編制的護理專業(yè)學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作為學生護患溝通實踐能力的他評工具,量表包括溝通的計劃和準備、護患溝通的啟動、收集信息、給予信息、獲得并理解患者的觀點及護患溝通的結(jié)束等6個維度,43個條目,項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量表信度較好,總α系數(shù)為0.904。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方法主要為2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與對照組溝通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理論成績比較(n=121)
注:顯著性水平為0.05
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除啟動因子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外,其余因子比較均有較大差別(P<0.01)(見表2)。
87%(52人)的教學實驗組的學生認為體驗式教學很有趣,形式多樣很吸引人;75%(45人)的學生反映各種活動的準備工作占用的課余時間多,需要查閱的文獻量大,給他們帶來的壓力較大;65%(39人)的學生認為,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成員的參與度直接影響了小組的表現(xiàn)與成績;73%(44人)的學生通過與患者面對面的交流,加深了對患者角色的體會,能夠促進其通過換位思考理解病人;83%(50人)的學生感覺自己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確實存在不足,兩次溝通實踐一次比一次“表現(xiàn)”好,與患者交流也越來越順暢,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溝通能力考核成績比較(n=121)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顯著
研究結(jié)果顯示,體驗式教學實驗組與傳統(tǒng)式教學對照組相比在護患溝通實踐能力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明顯的提高,而理論成績無明顯差異。管理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改變是由許多因素導致的,包括知識的改變,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及實踐技能的提高[3]。傳統(tǒng)式以理論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主要關注了學生知識的改變情況,學生在學習中以機械記憶為主,不利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體驗式教學法以學習程序性知識為主,通過理解記憶,解決了“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式思考式學習,有利于技能學習。
溝通是一個融情感、技能及知識于一體的學習過程,采取以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式教學方法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針對護患溝通的特點,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基于建構(gòu)主義理論基礎上,通過在具體情境中的真實體驗來學習,強調(diào)即時感受,講求學習者自身的感悟與體會,以分享式總結(jié)來匯集經(jīng)驗,以解決問題為教學目的,充分應用了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不同的教學方法可能導致不同的結(jié)果,傳統(tǒng)教學的“教”僅導致學生記憶,而不一定導致其“會”與“領悟”。而體驗式教學,促使學生在情境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從體驗中感受學習的必要,再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最終獲得知識,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研究中發(fā)現(xiàn),以體驗、分享與互動為主的體驗式教學常使學生感到壓力大、負擔重、時間緊;實踐活動中部分學生參與積極性欠佳,小組配合默契度不高,實際活動效果難以保證。分析原因,這與我國長期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習慣于被動式接受學習有關,增加了的活動實踐被學生錯誤的解讀,變積極的自主學習形式為被動的完成課業(yè)。針對這一問題,研究者認為,教育者在教學開始之初即應向?qū)W習者講明其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對樹立起正確的學習目標很重要;同時,在學習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漸進,學習任務由易至難,防止學生產(chǎn)生挫敗心理;另外,教師作為輔助者身份,要隨時觀察學生表現(xiàn)并及時點評,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輔以自學方法的討論,指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適當增加臨床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在實踐的過程中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評比或獎勵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與活動水平。
[參考文獻]
[1]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EB/OL].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baccessn.htm.
[2]許亞紅.護理專業(yè)學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的研制[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31-33.
[3]黃 萍,丁丹鳳.體驗式教學法在ICU低年資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