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巍
摘 要:小學生一直以來就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和棟梁。而對小學生應該有的教育,也使得我國教育部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而且,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我們國家小學的整體素質(zhì),我國教育部門也研究了很多在教育工作中的措施。比如說,在我們小學品德與生活教育中,加入了源自于生活中的元素。這樣也是為了更全面的去讓學生理解小學品德的教學含義,然后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在課堂上理解到課本中的內(nèi)容,并且感受到來自生活中的智慧。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生活 融入元素 生活教學
在現(xiàn)在的小學教學中,小學品德與生活對小學生的影響不亞于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等。而且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更好的影響。且,這門課程既能貼近生活,還能貼近社會,這對小學生的教育課程來說,是極其有利的[1]。所以,在當下的教育潮流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夠適應現(xiàn)在的教學方式了。因此,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應該要更貼近生活,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當下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的現(xiàn)狀
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理念就是,學習內(nèi)容源自于生活。但是,在當下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無法透徹的理解到對這門課程的真正含義。甚至很多教師也都認為這只是一門輔助課程。并不是很重視。然而,小學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是對小學生影響極大的一門課程。
它不僅能讓學生接觸到生活中的內(nèi)容。還是接觸到來自社會的信息。而且,還會慢慢的接觸到關于社會上的一些生活經(jīng)驗等等。所以這門課程是一門可以達到教師所能教不到的深度[2]。
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認為學生還小,沒有必要太多于認真的或者有深度的對學生進行課程講解。而且,即使教師講的很仔細,但是因為學生年紀還小,其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比較弱。所以就導致了老師并不能把生活知識與課程進行相結合。
所以,當下的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現(xiàn)狀就是,學生理解不了,老師又不重視。從而也就直接導致了,學校和老師對這門課程重要性的忽視。
二、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的策略
1.帶學生貼近生活
小學品德與生活這門學科本身對于老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來講,就是一門不太重要的課程。所以,因此也就導致了教師不會很認真的對學生進行教學。但是,偏偏這門課程就是為了讓學生更貼近生活才設立的。
所以,小學品德教師應該多帶領同學去走進生活,貼近生活,理解生活。而想要學生更好更直接的理解到課本所學內(nèi)容,那么老師就應該帶領學生去觀察生活。然后引導學生去仔細的搜索生活中的小樂趣[3]。
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全方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教師應該多帶領去學生去感受生活,才能更好的使得學生和老師領悟到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精髓。
2.體驗生活,舉辦家長會
這里的家長會不是考試結束的之后的家長會。而是教師邀請學生家長一起來與學生進行小學品德和生活的學習。而這樣做,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小學品德與生活的學習。二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小學品德和生活的教學理念。最重要的是為了拉進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距離。
舉例說明:在進行小學品德與生活的內(nèi)容學習時,在遇到需要學生和老師或者家長互動的情況下,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并且,邀請父母一起參與其中??梢愿玫膸椭鷮W生進行學習。
再或者,遇到學習觀察生活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和家長一起做一次情景復原。比如說,要求學生表演上學路上吃東西,然后隨手扔垃圾,然后別人撿起來扔到垃圾桶的這種情節(jié),家長就可以參與其中,然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這樣,既能在學習過程中加入生活的元素,還能提升課堂的教學趣味性。最重要的是,通過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可以更好的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且,還能乘機拉近一些平時和孩子接觸不太深的親子關系。
三、在小學品德中加入生活元素的重要性
1.提升小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
小學品德這門課程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的認知和反省。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品德。而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生活元素,就可以使得學生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懂得生活中的智慧以及某些事物的來之不易。而小學生能有這樣的感悟,也就提升了自身的素質(zhì)。起碼在學生走在路上看到地上的垃圾時,學生會想到清潔工人辛辛苦苦的打掃街道,然后順手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這就是最基本的素質(zhì)提升了[4]。
2.加強了學生對生活的實踐能力
當學生通過小學品德和生活的教學,了解到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小智慧和小秘密。學生就會更加想深入的了解更多。而且,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大的年紀,教師多帶學生進行生活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小學品德和生活。而且,由教師帶著學生進行生活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去體驗生活。從而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樂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比較注重教學結果,卻忽視了教育本身的意義。
所以,在小學品德和生活中,加入生活元素,老師就可以帶領著學生去感受來自生活的樂趣。然后引導讓學生愛上做家務等等,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對一生都有益的良好習慣。最重要的是,感受到生活中的樂趣,引導學生更為積極向上的去面對未來的每一天。
結語
因此,綜上所訴。在現(xiàn)在的小學品德和生活中加入生活教學元素,其所能達到的效果除了能夠使得小學生培養(yǎng)出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5]。更重要的是,可以樹立小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從而幫助小學生慢慢成長為一個有責任心且有愛心的好少年,并且未來對祖國能做出更好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廖天芳.淺析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J].讀與寫(中旬),2016,(7):50-51.
[2]董全才.芻議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58-58.
[3]賴冬花.淺談小學品德教學中體現(xiàn)生活性的策略[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11):120-121.
[4]吳艷祥.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探析[J].魅力中國,2017,(51):78.
[5]楊建.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J].中外交流,2017,(4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