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 要】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活動與生活的聯(lián)系,補充大量的生活信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感知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夠有效提升歷史教學成效。
【關鍵詞】初中歷史;生活聯(lián)系;分析研究
歷史是一本生活教科書,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廣大教師要充分發(fā)掘歷史教材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將這種聯(lián)系轉變?yōu)橥苿咏虒W工作開展的有利因素和重要動力,讓學生學得更加輕松快樂,也更加高效。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鼓勵學生生活之中搜集素材服務歷史學習
在初中歷史教材中,許多內容在生活中有著一些印跡,教師應當尋找這些歷史的痕跡,讓學生在自主搜集素材的過程中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歷史,包括歷史發(fā)展階段的特點、歷史人物的評價、歷史現(xiàn)象的分析等。在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課前進行認真的預習。預習活動既包括對照教材進行分析研究,也包括搜集與學習相關的內容。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學中,要求學生課前仔細搜集與文革相關的物件、圖像以及一些事例,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行交流。學生在生活中進行了認真的搜集,了解有關文革的內容。他們有的上網搜集文革的歷史,有的向爺爺奶奶了解他們所熟悉的文化大革命,有的還從家中找出了一些口錄書,包括領袖頭像、徽章等,在課堂上進行了交流。通過展示實物,演示圖片,講述自己所聽到的文革的故事,讓學生對這這不曾經歷的歷史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特別是白字先生上大學等極具諷刺意義的事例,使學生對這一混亂荒誕的歷史時期有了更加全面直觀的認識,從而為接下來更加準確的把握文革的評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加強歷史內容學習理解
歷史的發(fā)展?jié)L滾向前,在生活中留下了各種各樣的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加強對教材的理解,認真分析回顧這一段歷史。在科學技術的成就教學中,筆者一方面向學生介紹了我國高尖端科技發(fā)展的成果,如航天技術、載人宇宙飛船、深海探航器等,讓學生對我國科學發(fā)展跨越式腳步有了直觀的認識。同時還注重聯(lián)系生活,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科技成果的運用,讓學生直觀的理解科學技術發(fā)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產了怎樣的變化。例如,我們現(xiàn)在全套智能家電,通過手機智能遙控就可以遠距離操縱做飯,可以通過手機千里之外拍攝家中探頭的情景,這些都是科技改變生活的典型案例。再比如汽車組裝過程中的機器人焊接,極大的提高了精準度,減少了人工。這些都是學生所熟知的內容,從生活中的科技運用、成果轉化,感受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偉大成就,對學生而言更加直觀和形象。除此之外,筆者還鼓勵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生活,了解我們生活中哪些科技的運用具有極大的便民價值。學生經過交流列舉出了自動柜員機、智慧城市網絡等,感悟到這些都是科技發(fā)展為我們帶來的巨大變化。
三、啟迪學生觀察家庭條件感悟發(fā)展變化之大
現(xiàn)在的初中生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一代,他們衣食無憂,接受良好的教育,擁有富足的生活條件。但是今天的良好條件也經歷了一個發(fā)展的過程,是經濟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驗證。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富足,感悟社會主義制度之優(yōu)越,同時也要向后回顧,了解人們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生活條件有了怎樣的進步,從而通過對比感悟發(fā)展變化之大。在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現(xiàn)在、5年前、10年前等不同時間節(jié)點的對比,從出行方式、聯(lián)系方式等不同角度切入,感悟社會方式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并探究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動力是什么。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總結出經濟條件變好、生活水平提高、科學技術發(fā)展,是推動家庭生活方式出現(xiàn)變化的核心動力,使學生感悟到今昔發(fā)展變化之快之大。接下來對這一變化的原因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讓學生增強了對社會注意制度優(yōu)越性的感悟,增強了黨和政府領導人民艱苦奮斗取得顯著成果的自豪。學生在對比中聯(lián)系自己家庭生活條件和周圍人的生活條件,對發(fā)展變化速度之快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們對歷史的感悟更加清晰。
四、帶領學生對比前后生活深刻理解教材內容
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日新月異的變化。每一個階段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物質條件在不斷提升。青少年沒有經歷過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初期這一艱苦時期,他們僅僅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對此,有必要讓學生進行不同時期的回顧,讓學生對改革開放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實踐驗證的正確性加深理解。筆者首先向學生出示了一組數(shù)據,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初期以及現(xiàn)在國民生活總值、社會消費品總額、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擁有汽車以及電話、電腦的比例,通過前后差別巨大的統(tǒng)計數(shù)據使學生在思想上有了直觀的認識。接下來通過圖片、圖像的對比,讓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同一地區(qū)過去狹小的街道、低矮的房屋,現(xiàn)在寬闊的馬路,高聳入云的大樓。過去家庭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和自行車,現(xiàn)在轎車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庭。所發(fā)生的這些變化,無論是從宏觀的數(shù)據還是微觀生活條件、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都有力的證明了改革開放是必要的,改革開放的成果是豐碩,改革開放的道路是正確的。在帶領學生進行數(shù)據描述、圖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對改革開放的擁護程度顯著提升,增強了愛黨愛祖國的思想認識,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注重歷史教學中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認識,而且能夠有效的提升思想教育成效,更好的發(fā)揮歷史教學對學生成長的促進功能。
【參考文獻】
[1]史佳曉.初中歷史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D].渤海大學,2014
[2]黃曉燕.新課改下中學歷史生活化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張枚.初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