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悅鋒
摘 要:提問作為一種關(guān)鍵的課堂教學方式,在調(diào)動課堂學習氛圍,吸引學生聽課注意力以及啟發(fā)學生思維等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作為高中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的有效性會對課堂氣氛的烘托、師生互動溝通、學生興趣激發(fā)、課堂教學效率等產(chǎn)生巨大影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诟咧姓n堂教學現(xiàn)狀,“四原則+三過程”的提問策略可以全面提升高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高中課堂;有效提問;提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3-00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39
從當前國內(nèi)高中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來看,整體教學水平距離“新課標”所提出的教育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沒有高度重視提問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師生互動性不強,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提升高中課堂教學整體水平,必須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恰當?shù)奶釂柗绞?,提升提問的有效性?/p>
一、高中課堂有效提問的“四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所謂的目的性原則主要是指提問的過程中需要考慮設置一些恰當?shù)膯栴},借此來引發(fā)學生對目標學習內(nèi)容的思考,確保學生學習思路的清晰性。但是在高中課堂教學期間,許多教師常常在提問的時候沒有提前進行認真思考,使得學生回答的答案常常與預期答案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比如,在高中信息技術(shù)課程教學期間,為了引導學生思考“因特網(wǎng)信息的查找”部分知識,教師在設置提問問題時,可以確定為:你們知道搜狗、百度和谷歌嗎?你們知道它們的作用嗎?這種目的性極強的問題設置,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該部分知識。
(二)拓展性原則
該提問原則要求教師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中待學知識來為學生設置一些相關(guān)問題,還要注意圍繞知識點搜集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拓展問題的題干信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所學的知識。比如,在高中信息技術(shù)課堂教學期間,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因特網(wǎng)信息交流和網(wǎng)絡安全”部分的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瑞星殺毒、QQ管家和360衛(wèi)士等常見的電腦殺毒軟件圖標,引導學生思考:你所知道的電腦病毒有哪些?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計,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必要的知識。
(三)適中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確保問題難度符合學生的智力和思維能力發(fā)展需求。最佳的狀態(tài)是要保證所設置的課堂問題可以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或者需要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方可得出正確的問題答案。否則,難度過大或過于簡單的問題均不會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學習效果不理想。
(四)間隔性原則
在開展課堂教學期間,因為課時限制,部分教師可能擔心時間不夠,在連續(xù)提出許多問題后,并沒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度思考,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甚至會感到茫然無措,使得問題設置完全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對提問時間間隔進行科學設置,確保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思考。一般具體的時間要以全班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為基準來進行合理確定,不可一味地介紹一個又一個的教學知識點,最好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思考和學習能力來提升學習效果。
二、高中課堂有效提問的“三過程”
(一)課前提問——設疑激思
為了確保每堂課均高效進行,保證每個問題設置的合理性是基礎(chǔ),但是關(guān)鍵要做好課前提問問題的設置工作,明確“設疑激思”這種問題設計理念的重要性,充分運用趣味性和知識性兼容的問題題干信息來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比如,在開展高中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設備或信息技術(shù)等先進的教育理念、技術(shù)和設備,合理運用文本知識以及影音知識,立足于課程教學目標和大綱要求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題干信息,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興趣。
(二)課中提問——靈活把握
在開展課堂教學期間,提問也是非常關(guān)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有效提問,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學習待學新知識的效率。一方面,要善于抓住提問的時機,巧妙運用教學過程中的關(guān)鍵時機來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比如,可以在介紹新舊知識的銜接點上,在歸納、總結(jié)知識規(guī)律等方面,相應的問題提問方式可以選擇直問、反問和正問等。另一方面,要本著“少而精”的原則,為學生巧妙設置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精華問題,并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時要注意避免浪費過多的課堂時間而影響了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另外,要注意確保問題設置難度的適宜性,避免學生出現(xiàn)齊聲回答“是”或“不是”的情況,否則看似熱鬧的課堂氛圍實際上并無法發(fā)揮提問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確保自己可以充分把握問題題干信息的清晰性和范圍的適中性,確保學生更好地把握問題要點。
(三)課后提問——埋下伏筆
在我國評書人的世界里,常常會采用埋下伏筆的方式來使聽眾留下無限遐想,這實際上也可以應用于教學提問中。通過采用提問這種收尾方式,為學生合理設置一些巧妙且具有懸念的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在課下可以自主去探尋新知識,同時可以為后續(xù)知識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總之,提問在高中教學工作中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是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條件。為了有效提升高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需要在明確提問“四原則”的基礎(chǔ)上,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設置工作,以便借此來提升課堂教學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建元.對高中課堂有效提問的幾點思考[J].甘肅教育,2017(12).
[2] 羅吉莉.怎樣進行高中政治課堂的有效提問[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1).
[3] 羅顯貴.高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提問的三種策略[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