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案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其可以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增強語文課堂的活躍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章作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激活課堂;情境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主要為識字,同時教材中具有很大的字詞量,不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感到很吃力,同時學生也感到極為枯燥、缺乏興趣[1]。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边@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規(guī)律,借助圖畫或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也正是以此規(guī)律為切入點的。
比如,在認字和學詞環(huán)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為方便,教師可以運用實物教學法,如在學習火腿腸、洗衣粉、作業(yè)本、面包、面巾、尺子、鉛筆等用品相關詞語的時候,教師可以把這些物品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此時,大家表現(xiàn)得非常興奮,都將它們的名稱說了出來。而讓學生將標簽貼在物品上,并對其進行分類的環(huán)節(jié)更是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表現(xiàn)得更加活躍了,他們正確迅速地把相應的名稱貼在了物品上。借助這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寬松的生活情境,盡可能做到識用結合。利用實物演示情境,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幫助,讓其充分認識到字詞和事物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結合漢字的音、形、義,進而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讓學生從符號的記憶向表象的記憶轉變,在表象記憶中每一個表象都用一個功能單元將多個命題儲存進記憶系統(tǒng)之中,進而實現(xiàn)記憶空間的節(jié)省,使工作記憶的負擔得到減輕。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yōu)質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作者的主觀意識較強,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這為情境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2]。文章中的情境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利用課文中豐富的情感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其和藝術的境界充分融合,和課文的情境融為一體。
例如,教師在教學《春曉》的時候,可以讓一位學生扮演詩人孟浩然,鼓勵其向大家朗誦“詩”。這位小學生裝作在睡覺,在半夜的時候,外面突然響起鳥叫聲和風雨聲,這位學生被驚醒后,揉著眼睛站起來,一邊走一邊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然后到窗前向外張望。他如夢初醒,靈光乍現(xiàn),非常憂傷地說道:“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創(chuàng)設這樣的表演情境,既能加深小學生的感受,同時還能感染到其他觀看的小學生,讓其深刻體會到詩歌的情境。在課堂中有機結合小學生熟悉的內容對情境予以創(chuàng)設,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使小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感知力得到鍛煉。
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確保語文課堂的開放性,所有學生都應具備自己的思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情境,學生可以立足于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將各種問題提出,并借助課后空余時間積極搜集相關資料,盡全力自主思考把答案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在下一堂課中立足于問題重新創(chuàng)設情境,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得到培養(yǎng),讓語文學科成為從生活中而來并比生活更高的學科。
以《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下雪時的場景,把課本中描繪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畫面描繪出來,通過對這一情境進行欣賞,學生們發(fā)現(xiàn)畫面中只有小馬、小鴨、小狗和小雞,卻沒有青蛙、蛇等動物,這是為什么呢?課后他們通過詢問和查找就能了解到,之所以沒有在畫面中,是因為這些動物在冬眠。通過這種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總而言之,就一年級小學生而言,情境創(chuàng)設十分重要,它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就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喜好,創(chuàng)設與之喜好相貼近的情境,讓他們全身心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1]劉秀媛,劉秀珍.試論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9).
[2]王 靜.淺析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時代,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