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但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與父母團聚,甚至有很多小學生是留守兒童,半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與父母見一面,對于這些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父母會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因此養(yǎng)成了小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吃懶做,不懂禮貌等的不良行為習慣,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寄宿制學校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與小學生交流,從而幫助小學生渡過心理適應期,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小學教學;行為習慣;寄宿制;研究策略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也比較淺薄,對教師和家長有著強烈的依賴,但是寄宿制學校使得他們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獨自面臨陌生的校園環(huán)境和生活,雖說教師會對寄宿制學校學生進行照顧,但教師無法做到對每個小學生無微不至的照顧,自然會有一些小學生感覺到孤單、無助等。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和途徑,并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以更好地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習慣。
一、 幫助學生養(yǎng)成生活自理的行為習慣
現階段,很多小學生都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識,自理能力較差,例如有的小學生從來都沒有自己疊過被子,也沒有親手洗過衣服等,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養(yǎng)成,以使他們更好地適應住宿生活。
首先教師不要給小學生太大的壓力,尤其是剛剛住宿的學生,教師可放寬對他們宿舍衛(wèi)生的要求,即學生只要保證宿舍衛(wèi)生整潔即可,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意識到原來離開父母自己也可以做好很多事情,當然他們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投入到文化知識的學習中。其次小學生的自尊心較強,看到別人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很強的話,會產生羨慕、嫉妒等的心理,這樣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自理行為的時候,就應該對小學生多一些表揚和鼓勵。當然還要學會觀察小學生的神情和動作等,去體會他們的內心想法,從而進行針對性教學,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促進小學生生活技能的提升。最后是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去到小學生的宿舍,親自指點他們疊被子、洗衣服、收拾書桌等,給予小學生母愛般的疼愛,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營造良好的氛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幫助學生養(yǎng)成合理理財的行為習慣
由于是寄宿制學校,家長每個月都會為學生準備一定數量的生活費,但是很多小學生在剛剛拿到生活費的時候,花錢很隨意,只要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購買??傻鹊皆碌祝O碌腻X就不多了,甚至只能吃方便面。而有的學生則正好相反,在剛拿到生活費時,很節(jié)儉,等到月底發(fā)現還有余錢,就會大吃大喝,肆意揮霍。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合理理財的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保障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
首先教師應該召開以理財為主題的班會,在召開班會時,教師可先鼓勵小學生討論應該如何使用生活費呢?怎樣安排比較合理呢?在小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就可使他們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財計劃。例如有的小學生除了吃飯,還要買書、買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樣教師就可幫助他將自己的生活費分成三部分,并對每部分做詳細的安排,小學生在花錢的時候會更有數。此外教師還應該做好家訪工作,了解小學生的家庭情況,并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以合理安排小學生的生活費數額。對于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教師可聯系相關部門進行扶貧工作,從而保證小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當然對于家庭比較富裕的小學生,教師也應該與家長協商,限制小學生的生活費數額,防止他們鋪張浪費,形成攀比的心理等。
三、 幫助學生養(yǎng)成合理分配時間的行為習慣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課業(yè)負擔較小,業(yè)余時間很多,那么應該如何合理利用時間呢?由于他們本身缺乏管理時間的技巧,這樣教師就應該重視寄宿制學校學生對時間的分配,從而提高他們的辦事效率,使小學生的生活更加充實。
首先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畢竟現階段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是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這樣教師在幫助他們安排時間時,就應該把學習放在第一位,使小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內容,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其次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合理利用空余時間,寄宿制學校學生有很多空余時間,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對這些空余時間的關注很少,學生一般是自主玩耍。而為了使小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更加豐富,教師就可組織畫畫、唱歌、散步等各種活動,并使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的內容,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最后是教師合理安排小學生的睡眠時間,由于一個宿舍住了好幾名小學生,他們會在晚上的時候閑聊,影響正常的休息。而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有的會偷偷帶手機,在晚上的時候躲避教師的檢查,偷偷玩游戲,這會影響到他們白天的精神狀態(tài)。因此教師應幫助小學生合理調整生物鐘,告訴他們只有早睡早起,才有助于身體健康和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寄宿制學校的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了自己的父母,選擇了集體生活,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對該部分學生多一些照顧,并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對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采取反復抓、抓反復的策略,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當然除了幫助小學生形成生活自理、合理理財和分配時間的良好行為習慣外,教師還應該關注小學生勤儉節(jié)約、誠實可信等良好品質的養(yǎng)成,從而使小學生更加優(yōu)秀,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靳紅梅.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J].學周刊,2016(32):14-15.
[2]楊建艷,智銀利.農村初中寄宿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J].教學與管理,2014(15):109-111.
作者簡介:
黃泳勤,一級教師,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