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
美聲唱法,顧名思義,唱腔端麗華美,具有詩歌般詠嘆性的風格,體現(xiàn)高難度技巧的發(fā)聲技巧。美聲唱法來自意大利文Bel Canto,意思是“美妙的歌唱”或者“精美的歌唱”。
美聲唱法由于發(fā)聲方法科學,聲音優(yōu)美,表現(xiàn)力豐富,因此得到世界的普遍承認和接受。美聲唱法與其他的唱法不同,尤其是與現(xiàn)在流行音樂的唱法有很大的差別。在演唱美聲時,演唱者應該做到聲腔的共鳴,真假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以達到美化聲音的作用。當我們傾聽一首美聲唱法演繹的歌曲時,常常會為其完整流暢的連音、巧妙靈活的花腔和微妙靈巧的弱音控制能力而驚嘆。美聲唱法的另一個特殊之處就在于它的發(fā)聲位置靠后,而流行唱法的發(fā)生位置卻位于中間的位置,民族唱法的發(fā)生位置則比較靠前。不同的發(fā)聲方法和位置都會影響到我們聽到的聲音的質感,所以要想學會美聲唱法,我們需要得到專業(yè)的指導和勤加練習。
在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民族歌唱家站上了國際舞臺,中國的民族歌曲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的喜愛,比如,《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就代表了我國民間樂曲的高峰。當然,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西方文明也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美聲唱法在中國近代時進入中國,那時美聲唱法是高雅樂曲,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夠有幸聽到美聲,加上我國國內(nèi)只有很少的歌唱家有幸出國學習這種發(fā)生方法,因而人們并不十分了解美聲。而隨著中國對世界敞開大門,世界為了迎合中國人的口味,占領中國市場,也開始將本國具有優(yōu)勢的作品進行“中國化”處理,美聲唱法中國化就是這一典型代表。中國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從未斷絕,中國人民對于音樂的熱愛也從未消失過,中國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山間民歌。美聲唱法中國化就是使美聲唱法走下殿堂、走進中國的民間小巷,猶如讓人們聽動聽的山歌般,讓每一個熱愛音樂的人都能聽見、聽懂美聲。
美聲唱法和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唱法之間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盡管同為歌唱方法,但在發(fā)聲技巧和追求方向上面均有所不同。所以古往今來,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間爆發(fā)了許許多多的爭論。到底是美聲唱法好還是民族唱法好,一直是音樂界爭論不休的話題。美聲唱法中國化是對音樂的一種新的剖析,是中西兩種文化相互碰撞產(chǎn)生的結果。
由秧歌運動開始,中國人加強音樂素質培養(yǎng),開始學習傳統(tǒng)音樂唱法,此時人們放棄了學習正確美聲唱法的機會,可是又出現(xiàn)了在很多高音區(qū)域駕馭技巧上面,力不從心的問題。因此,人們逐漸開始接納西方的美聲唱法,虛心吸取外來文化的精彩之處,解決了上述的問題,這實現(xiàn)了中國聲樂藝術的一次實質性飛躍。
美聲唱法在中國普通民眾中基礎還比較薄弱,要想吸引更多的民眾去學習美聲唱法,并延續(xù)民族唱法,需要在演唱題材上一步步地向多元化發(fā)展,而非是一味地照搬美聲唱法。這樣既丟了民族特色,又很難融入到人民群眾中,因而它仍是大雅之樂,曲高和寡,無人問津。盡管如此,美聲唱法傳入我國后,我國涌現(xiàn)出許多優(yōu)秀的美聲歌唱家,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我們目前需要考慮的是普及問題。
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是美聲唱法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難度,需要專業(yè)性的指導,而畢竟美聲唱法的發(fā)源地不是我國,所以專業(yè)的美聲唱法老師資源稀缺,這就導致了民眾學習美聲唱法的成本增加,限制了人們對于美聲唱法的學習。中國傳統(tǒng)的民樂存在音調不高的問題,“G 調往上”在演唱時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學習美聲唱法可以使我國民樂質量得到提升,是一條開源發(fā)展的道路。
為了改變美聲唱法曲高和寡的現(xiàn)狀,我國需要加強對于我國年輕一代的音樂方面的宣傳和教育。舉例而言,我國可以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堂上,增加美聲唱法教學,并對我國在崗的音樂老師進行統(tǒng)一的美聲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yè)素養(yǎng)。
美聲唱法中國化可以促進中國文化和歐洲文化的結合,可以使兩種文化進行碰撞,產(chǎn)生火花,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知識的傳播。同時,美聲唱法中國化可以使中國民眾間提升對藝術的欣賞和鑒賞能力,可以增強文化氛圍,可以使中國化美聲唱法擴大影響力,使藝術走下高堂,走進尋常人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