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院利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推進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的對策:將馬列專著貫穿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提高教學效果;適度的翻轉課堂,實現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適度地以線上管理和過程參與的教學形式輔助課堂教學;適度地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對策
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時代,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新的時代對人才素質結構提出了新要求,對教育提出了新挑戰(zhàn)。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是指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揭開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序幕。隨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會后,教育部出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并將2017年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以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解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詳細規(guī)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以教材、教師、教學建設為突破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實施高校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計劃。創(chuàng)新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而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圍繞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強化師生互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實踐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教學模式作為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核心,決定著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因此堅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夠使其成為一種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積極力量。其中“三進”工作,“進課堂”是核心,教材體系、授課體系和方法體系在此有機結合并實現真正的轉化,最終的旨向是影響學生價值體系的形成,完成進頭腦的目的。因此課堂教學模式及方法的創(chuàng)新就成為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中心。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現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主要陣地,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就必須堅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以有效課堂教學形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一環(huán)。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形式的現狀如下。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傳統(tǒng)課堂教授為主要形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從本科教學的理論體系來講,核心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核心的四個部分,再加上形勢與政策,形成一個完整的針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理論體系。在教學中,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由于理論內容比較抽象,以及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慮,普遍采取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的方式。盡管高校已經普及多媒體教學,但是一方面考慮到理論教學的課程進度;另一方面考慮到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借助多媒體教學,依舊采取課堂講授的方式。
2、多種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時有穿插
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從學生接受教育開始,每一階段會根據學生成長中思想認識變化的特點,貫穿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所以,進入大學階段,全方位、系統(tǒng)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呈現給學生的時候,學生認為自己之前都曾接觸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之任課教師自身很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并不是很認真。因此,很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的實效性,在不影響正常課程進度的情況下,適度地增添了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例如,課前讀書分享、經典段落誦讀、小制作的課件內容分享等等,但是也僅僅只是引起部分學生的關注,大部分學生還是處于觀望的狀態(tài)。
3、線上和線下教學實施的探索實踐
無論哪種教學過程中,伴隨著技術條件的改善和發(fā)展,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都會與時俱進地發(fā)生有利于教學形式的改變。以互聯網普及為基礎,學生智能手機的普及,在一些技術軟件支撐的條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探索性進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以課堂問題回答、課堂討論參與、課堂觀點展示等等,都能在很好地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整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學的實效從教學過程來看,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因此,在適度的范圍內,值得運用和推廣。
因此,為了更高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甚至其他課程課堂“抬頭率”,探索性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的調查和研究,希望能夠對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發(fā)揮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1、課堂教學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主體需求,教學效果不理想
無論哪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都必須考慮客體的需求和特點。學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對象、客體,在教學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例如專業(yè)特點、理論基礎、接受能力等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盡可能地準備與之相符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提高教學的效果。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為主要考慮因素,在教學中更多地考慮教學進度和計劃的完成,沒有更好地將學生的因素考慮進去,學生的思維特點、關注的焦點、專業(yè)的不同等等因素,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2、學生認可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但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在新的技術條件和平臺之上,學生對于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是比較歡迎的,在教學中也能對教師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進行配合,但是態(tài)度上是在完成課程任務,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目的,而且部分學生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推行中,積極性不高。
課堂多元化教學模式,一個主要的特點是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現了主體翻轉,以學生為中心,來完成教學知識點的講解或者思考。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較,雖然更吸引學生,但是學生的任務明顯會加重,這就導致部分學生抵觸,形成對多元化教學模式應付的現象,無法達到任課教師最初設計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教學目的。
3、教師在多樣化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為多樣化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必備的條件,能夠最大限度地以聲、像、圖、文等形式形象地向學生傳遞知識,但是并不代表教師就此在教學中作用降低,準確地說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的作用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更加重要。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課前整個準備過程中,教師都要參與其中,發(fā)揮指導、咨詢、引導和糾錯的功能;在課堂上更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角色投入其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去解決和回答問題。但是在現實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因為沒有教師很好地參與課前的準備,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導致內容、時間和講述的過程中難易掌控,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難以實現。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的對策
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 “互聯網+”基礎上,構建與之相協調和相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與此同時,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為依據,延伸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為學生深入學習提供方向和基礎,提供探索未知領域和自身思想素養(yǎng)的平臺的教學模式。具體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可以包括以下幾種。
1、將馬列專著貫穿于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提高教學效果
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和掌握,必須以馬列專著為基礎,結合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理論基礎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馬列專著貫穿于教學的過程中。每次開始課堂講授之前,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誦讀專著段落,學生可以就專著的歷史背景、讀書心得或者與課堂講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談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最大限度地鼓勵學生參與讀書和學習,引起學生思考,啟迪學生成長。由于學生自身思想認識的高度和知識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必須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及時指出亮點,并且要指出問題,指導學生繼續(xù)積極閱讀。
2、適度的翻轉課堂,實現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
適度的翻轉課堂,這一點很重要,一定是“適度”,如果把一節(jié)課的時間完全交給學生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反而很難達到教學的目的,而且會導致教學過程和教學任務很難完成。因此,只能采取適度的翻轉課堂教學。首先,時間適度。必須給出限定時間,如果不給出限定時間,學生對于內容和時間的把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必須對時間進行嚴格把控,以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其次,適度是內容的適度,不能把所有教學內容都交給學生,只能把一部分適度的內容交給學生,例如利于理解的,學生容易找到資料的,容易引起學生產生思考的部分。既做到課堂教學形式的翻轉,又可以不影響教學內容的完整性,而且教師和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第三,適度是教師適度參與。翻轉課堂并不代表教學完全置身事外,必須適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認真傾聽,積極指出問題并且解答問題,讓學生能夠在自我提高的基礎上,借助于教師的點評實現對知識的掌握。
3、適度地以線上管理和過程參與的教學形式輔助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教學管理,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生管理,可以采取線上管理的模式來輔助課堂教學的教學形式。采取線上管理,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占用課堂教學的時間,避免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適度地線上過程參與,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學生的態(tài)度表現得不是很積極,必須點名提問,而且答題的效果也不理想。采取線上參與展示自己的想法,每個同學的想法和答案像“彈幕”一樣展現在屏幕上,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環(huán)節(jié)中,提高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抬頭率”。
4、適度地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前、課后對于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度的要求都比較高。課前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把需要學生了解的內容進行課前學習和討論,并且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任課教師要必須全程參與。但是在之前的調查中表明,盡管學生對于與教師的互動表現得比較積極,但是當問及線上教學需要耗費課外時間進行學習和討論的時候,學生整體的態(tài)度是比較抵觸的,因此,盡管該教學模式是“互聯網+”基礎上比較理想的模式,但是還是要有選擇地開設,最可行的方式是任課教師在自己所承擔的班級上,把有意愿積極參與、有興趣的同學組織在一起,開展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1] [英]劉易斯·科恩.勞倫斯·馬尼恩.基思·莫里森.教學研究方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 [美]喬伊斯著.蘭英等譯.教學模式(第八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 [美]尼爾林.最佳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過程控制[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4] [美]詹姆斯R. 戴維斯(James R. Davis) 布里奇特D. 阿倫德(BridgetD. Arend)著.陳定剛譯.高效能教學的七種方法[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5] 瑪麗艾倫·韋默著.洪崗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6]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7] 張耀燦等.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
[8] 祖旭東,宋玉良,苗成彥.走向新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9] 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2.
[10] 黃愛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變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