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華
【摘? ?要】統(tǒng)編語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的編寫體例,這是語文教材編寫的一大創(chuàng)新。語文要素是統(tǒng)編教材的骨架,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抓手。把握語文要素的編排價值,探討語文要素的教學策略,才能用好統(tǒng)編語文教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要素;編排價值;教學策略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編排有許多亮點,其中一大亮點就是按“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編排單元教學內容。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的單元導語由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組成,語文要素又由閱讀要素和表達要素組成,較好地體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特點。
“語文要素”就是將語文素養(yǎng)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shù)膶W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分成若干個訓練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教材的單元導語及練習系統(tǒng)之中。深入理解和有效使用語文要素,是用好統(tǒng)編教材、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
一、統(tǒng)編教材“語文要素”的編排價值
(一)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與內容具體化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包括課程性質、基本理念、學段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等,特別是學段目標與內容,對教材編寫、教師教學與評價尤其重要。由于各方面原因,《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與內容相對來說較為概括,不夠具體,難以操作。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制、系統(tǒng)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統(tǒng)編教材對《課程標準》中的學段目標與內容進行了具體的設計與編排。如《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目標與內容之一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有教學的要求,沒有具體的內容。統(tǒng)編教材在一年級上冊中編排了“讀準‘一字不同讀音”,在一年級下冊中編排了“注意讀好帶感嘆號的句子”“注意讀好長句子”“分角色朗讀課文”等語文要素,這樣就能具體地指導教師教和學生學,逐步達成“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學段教學目標。深入研讀統(tǒng)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課程標準》中的學段目標與內容。
(二)讓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結構體系更科學
語文課程既承擔學習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力的任務,又承擔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任。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應該有本學科的知識與能力體系。理想的語文教學,是在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建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統(tǒng)編教材從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言文字學習規(guī)律出發(fā),科學有序地編排語文要素。如字詞句段篇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語段教學是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統(tǒng)編教材在三年級上冊編排了“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等語文要素,在三年級下冊中編排了“體會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等語文要素,很好地架構了語文教學從理解詞句到理解語段,再到理解篇章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序列。教師在解讀教材時,要雙向研讀語文要素:既要從單元的角度橫向研讀語文要素,理解單元中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的關系、閱讀要素與表達要素的關系,又要從學段的角度縱向研讀語文要素,理解不同單元、冊別、年級、年段中同一語文要素的不同要求,更好地了解統(tǒng)編教材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教學梯度。
(三)為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提供了重要依據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方向和預期達到的結果,有效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教學目標是什么。一篇課文或一篇習作可以教學的內容有很多,但是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擇其重者而教之。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統(tǒng)編教材將語文要素分布在各單元導語及課后練習系統(tǒng)之中,為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提供了重要依據。如三年級下冊《海底世界》一課,課后練習是“朗讀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在課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在哪個自然段,說說那段話是怎樣把這個意思寫清楚的”“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體會這樣寫的好處”。這些課后練習中的語文要素,直接揭示了本課的核心教學目標:知道課文是從海底光線、聲音及海里動物、植物、礦藏等方面來介紹海底世界的;理解課文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方法,借助關鍵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體會課文把動物當人寫的表達效果。為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關注語文要素,讓教學目標更明確,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二、統(tǒng)編教材“語文要素”的教學策略
(一)強化單元整體教學的意識,聚焦單元語文要素
統(tǒng)編教材的語文要素主要體現(xiàn)在單元導語、精讀課文后面的練習、略讀課文前的學習提示及語文園地之中。精讀課文后面往往有三道左右的練習題,蘊含著豐富的語文要素。怎樣處理單元導語中的語文要素和課后練習中的語文要素的關系呢?
如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本單元課文《肥皂泡》后面的練習題有:(1)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吹肥皂泡的過程。(2)課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讀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在課文中找一找,說說這些句子的意思。(3)讀句子,體會豐富的想象,再想一想:這些輕清脆麗的小球,還有哪些美麗的去處呢?根據第六單元導語中提示的語文要素,《肥皂泡》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就要突出課后第2題的練習內容,突出本單元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一個單元是由導語、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部分組成的有機整體,課文教學要緊扣單元教學重點進行,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教材按單元編寫的特點,取得單元教學的最大效益。
(二)厘清課后練習之間的關系,教學核心語文要素
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時代性,是統(tǒng)編教材的選文標準。選入教材的課文值得教學的內容有很多,所以精讀課文后面往往有三道左右的練習題。如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精讀課文《漏》,課后練習有:(1)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些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2)選擇喜歡的部分,和同學分角色朗讀,體會故事的趣味。(3)借助下面的示意圖和文字提示,按照地點變化的順序,復述這個故事。課后的多項練習、多個語文要素如何處理?在課堂上怎樣教學?
首先,教師要從單元整體教學的角度來解讀課后習題中蘊含的語文要素,分清主次,突出核心語文要素的教學。本單元導語中提示的語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這樣就可以確定《漏》課后練習第3題中的“復述這個故事”是這篇課文的核心語文要素。
其次,教師要分析課后練習題之間的關系,圍繞核心語文要素,建立聯(lián)系,有結構地展開教學。第1題“說說故事中的哪些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復述的興趣。第2題“選擇喜歡的部分,和同學分角色朗讀,體會故事的趣味”,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故事的內容,增強復述的興趣。第1題和第2題都是為達成第3題“復述這個故事”做準備,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借助示意圖和文字提示,按地點變化的順序復述故事。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厘清課后練習題中蘊含的語文要素之間的關系后,教師可以根據單元核心語文要素、所教學生學習水平等情況靈活地設計與實施教學。
可以是分項推進式教學:第一課時,在學生了解故事大意的基礎上,抓住“說說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課時,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復述課文。這樣一來,第一課時教學為第二課時教學服務,目標清晰,容易操作。
可以是綜合推進式教學:第一課時,在了解故事大意的基礎上,重點教學第一個地點發(fā)生的事,讓學生“說說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復述故事,總結復述故事的方法;第二課時,指導學生運用第一課時學到的復述方法,練習復述第二、三、四個地點發(fā)生的事,落實按地點變化順序復述全文的語文要素。這樣教學,聚焦核心目標,舉一反三,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可以是重點突破式教學:抓住課后練習第3題中的核心語文要素,先是初讀課文,一借“示意圖和文字提示,按照地點變化的順序”,說說故事的大意;再是細讀課文,二借“示意圖和文字提示,按照地點變化的順序”,指導學生抓住每個地點中最有意思的內容,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復述故事;最后熟讀課文,三借“示意圖和文字提示,按照地點變化的順序”,指導學生復述整個故事。這樣的教學,教學主線明晰,教學重點突出,更有利于核心語文要素的落實。
(三)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需要,細化落實語文要素
教師不僅是教材的執(zhí)行者,還是教材的開發(fā)者。統(tǒng)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為教師解讀教材、設計教學目標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基礎,落實語文要素,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對教材中的語文要素進行細化處理,讓語文要素最優(yōu)化實施。
如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單元導語中的語文要素是“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發(fā)揮想象寫故事,創(chuàng)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交流平臺是“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出了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讀這樣的文章感覺真有意思”等;單元習作的要求是“下面這些題目一定會激發(fā)你無窮的遐想。選一個題目寫一個想象故事,也可以寫其他的想象故事。要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想象世界”。本單元語文要素非常明顯,就是指導學生展開想象寫作文。但是,如果在閱讀時只是停留在感受課文中的想象多么神奇,在習作時只是提供了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等空泛的指導,教給學生的只是一個“想象”的概念,學生還是不會想象。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細化“想象”這一語文要素:在《小真的長頭發(fā)》一課中引導學生學習橫向思維(把長頭發(fā)想象成釣魚線、套牛繩、晾衣繩等),培養(yǎng)學生想象的廣度;在《我變成了一棵樹》一課中引導學生學習縱向思維(我變成一棵樹→樹上長滿各種形狀的鳥窩→鳥窩里住著各種動物→媽媽坐在三角形鳥窩里……),培養(yǎng)學生想象的深度;在習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反向思維(貓有一條尾巴→尾巴有一只貓),培養(yǎng)學生想象的創(chuàng)新度;在習作指導時,指導學生根據自己選定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想象方法。只有這樣教給學生想象的方法,學生才能學會想象,在習作中展開想象的翅膀,真正用文字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想象世界。教材中的語文要素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大方向,教師在教學中有時需要適當進行細化或優(yōu)化處理。這樣更有利于教師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學習。
統(tǒng)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構建了一張語文要素網。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關注語文要素,理解語文要素,用好語文要素,使語文要素在課堂上自然落地。
(浙江省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 ?3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