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要: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渠道,而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智力勞動效率?!蓖瑯拥慕虒W方法,因為語言的不同,其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足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學中語言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關鍵詞:生物教學的科學性;啟發(fā)性;藝術性
一、語言要具有科學性
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決定了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教學語言要求概念準確,判斷表達嚴密,推理合乎邏輯,解釋符合客觀事實。語言教學如果不準確,用語失誤,會使學生產(chǎn)生歧義或者誤解,違背教學的本意。因此,科學的語言是使教學內容科學、準確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語言具有科學性。科學性的語言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前提。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科學的知識必須用科學的語言來表述,生物教師應運用準確的概念,正確的判斷,措辭嚴密精當,言簡意賅,不能含糊不清或模棱兩可,更不能有錯誤。所以,教師要吃透教材,在課堂教學語言的科學性上下功夫。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講課應不夸夸其談、不信口開河、不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教師對于學生的問題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對于知識的講解、所舉事例必須是客觀的事實,對學生提出生物問題不能不知佯為知,為了顧全教師的面子,東拉西扯使學生不能理解或者造成錯誤的認識。對生物學名詞的表達要準確,例如,學習種子植物時,玉米是果實而不是種子,教師就應當糾正這種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習慣了的錯誤。對生物學觀點的傳授要嚴格,如不能把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某些現(xiàn)象說成是生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如不能講“害蟲為了抵抗農(nóng)藥而產(chǎn)生抗藥性變異?!边@種說法犯了“目的論”的錯誤,是不科學的。
二、語言要具有啟發(fā)性
語言的啟發(fā)性實際上是巧設“懸念”,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chǎn)生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終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教師的語言是否具有啟發(fā)性,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看他的語言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是否對學生產(chǎn)生了激勵作用。啟發(fā)性有三重意義,啟發(fā)學生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和求知欲;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想象、分析、對比、歸納、演繹等思維活動;啟發(fā)學生的 情感和審美情趣。所以教師運用的語言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同時要激發(fā)學生用多種分析器官協(xié)同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課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例如,講二次免疫反應的特點時,根據(jù)課本的描述:“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記憶細胞就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應B細胞,繼而產(chǎn)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及時將抗原清除”。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找出關鍵詞語,最后總結二次免疫反應具有“更快、更強”的特點。從而達到先啟而后發(fā)的效果,開拓了學生想象與思維的空間。
三、語言要具有藝術性
生物學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并應掌握一定的語言藝術,這是上好生物學課的基本保證,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而應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和諧動聽。如在學習《生物多樣性》時,我用一首《丹頂鶴的故事》引入,通過教學活動將愛浸入學生的心田,觸動他們的情感,引起他們積極的情感反應。教學實踐證明,教學語言抑揚頓挫,能調節(jié)學生的神經(jīng)活動,教師講課有聲有色,加之體態(tài)語言的配合,以姿勢輔助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從而使課堂氣氛有節(jié)奏,有旋律,起伏跌宕。增強學生美的享受,才能不斷地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高潮。具體而言,對教材內容凝練集中的語速應穩(wěn)重而有味,可增強感染力,對層次結構特別緊湊的內容,語速要稍快,使學生精神振奮,集中注意力。講授“反射”這個概念時,向學生提問“什么是反射,請××同學回答?!碑斶@位同學站剛起來,接著說:“這就是反射!”,教室里笑聲一片。此時又說:“這笑聲也是反射!”。然后在此基礎上講述反射,輕松愉快而又容易講述概念。又如:在上“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實例”這節(jié)課時,伴者低沉、優(yōu)美的琴聲,屏幕上出現(xiàn)了清清的河水、肥美的綠草、潔白的羊群。這時話外音響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隨著我滿懷激情的朗誦,學生們也跟著我一起陶醉了?!叭欢蔽以掍h一轉,“現(xiàn)在的內蒙古草原卻很難再見到這樣的景象。由于過度開墾、放牧和草場退化,出現(xiàn)了嚴重的土壤荒漠化?!苯處熗葱募彩祝瑢W生也跟著心痛不已。前后形成強烈對比,使學生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撼而產(chǎn)生共鳴,從而喚起他們保護環(huán)境的強烈意識和責任感。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當然還要清晰、自然、流暢,不時插入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同時還要講究一些語言技巧,多使用一些具有藝術性的語言,這樣會使我們生物課堂教學更生動、更形象、更成功。
總之,好的生物課堂教學的語言,應當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生物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熟練掌握生物教學語言的運用技巧和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創(chuàng)造語言美,以更好地抓住學生的聽覺,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使教學充滿藝術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生物教學2007年
[2]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