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有
摘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而且還可以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能夠沉浸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當中,提升學習效果。本文以情境教學法為例,從“再現(xiàn)歷史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語言情境”等方面,說明在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是有效的途徑和可行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情境;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f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積極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將歷史“復原”,使那些久遠的、陌生的歷史“重現(xiàn)”在學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心感其情的狀態(tài)中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培養(yǎng)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想覺悟的一種教學方法。下面我就粗淺地談談我對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實踐運用中的一些體會。
一、編寫歷史課劇本,再現(xiàn)歷史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根據(jù)教材需要,針對初中學生好動、活潑的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某些歷史人物,把某一段關鍵的歷史情節(jié)表演給同學們看,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fā)他們不斷追求新知識的欲望。教師課前把表演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作準備,毛遂自薦扮演各類角色。例如在講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20課《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時,講述官渡之戰(zhàn)曹操為什么能以少勝多戰(zhàn)敗袁紹,事先給他們準備好了課本劇讓學生表演:
人物:曹操謀士甲謀士乙
(曹操走來走去,心緒不寧。謀士甲、乙從兩邊上。)
謀士甲:丞相為何如此煩躁?謀士乙:可是為了袁紹大軍來犯?曹操:正是為此憂心。謀士甲:丞相盡可放心,天子在許都,袁紹來犯,是為大逆不道,丞相奉天子之命抗袁,天下人必擁護丞相而唾棄袁紹。民心所向,丞相勝券在握呀。曹操:可袁紹大軍精兵十萬,騎萬匹,我軍不足四萬,勝負實在難以預料。謀士乙:雖然如此,丞相亦不必憂慮。丞相禮賢下士,多少英雄豪杰仁人智士皆來投奔,這是袁紹萬萬不可相比的,而且丞相多年來募民墾荒屯田,積蓄軍糧,深固根本,又怎知袁紹必勝呢?曹操:如此說來,我方尚有勝算了。全賴各位鼎立相助,曹操感激不盡。
學生在表演時非常投入,效果也非常好,觀看的學生熱情高漲,興趣也很高,這種高漲情緒一直延續(xù)到最后。因此,設計表演情境,令其他同學看到了一段活生生的歷史,課堂效果自然很好,學生的各種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這無疑是挖掘學生潛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探研精神
歷史課堂教學中,最忌諱單純地向學生灌輸歷史結論、影響或意義,這樣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隋境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他們對歷史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獲得新的認識。如在上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課《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時,為加強學生對北京人的認識和了解,我設置了如下問題:“北京人是猿還是人?”和想象“北京人是怎樣生活的?”,讓學生展開討論,然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和想象能力。又如在講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7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逼蔣介石聯(lián)共抗日,蔣介石被扣押后國內外各派政治力量態(tài)度時,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果你是當時的中共領導人,你對解決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主張是什么?如果你是各派政治力量有何不同的主張?然后讓學生據(jù)此分析、討論如何處置被扣壓的蔣介石,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三、采用圖片、視頻資料等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情感
在課堂上適當?shù)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如上八年級上冊第18課《全民族抗戰(zhàn)的興起》中,講述南京大屠殺時,我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日寇進行殺人競賽、屠殺和活埋我國和平居民及強奸等圖片資料,揭露日本侵略者殘忍的罪行,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合理地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四、利用語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氣氛,陶冶情操
優(yōu)美的語言能使人產生美感,產生積極的動力。教師可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沐浴在情感的暖流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在歷史課堂上,當教師以真摯、飽滿的情感講述仁人志士獻身祖國的英勇事跡,并且充滿敬意時,學生也會動隋相隨;當教師講述某些奸兇與敵勾結,出賣民族利益,并且充滿仇恨和蔑視時,學生也會對其產生憎恨。正所謂以情動情,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與交融,從而把歷史的魅力也淋漓盡致的展示出來。如在學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一課,講述黃海海戰(zhàn)時,我給學生講述了鄧世昌的英勇事跡。我滿懷激隋地說道:在黃海大戰(zhàn)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指揮艦艇沖鋒向前,迎戰(zhàn)敵艦。四艘日艦包圍致遠艦。鄧世昌沉著應戰(zhàn),艦身中彈過多,嚴重傾斜,彈藥也將用盡。鄧世昌對部下說:“我們從軍衛(wèi)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了,但可以壯國家的聲威。”他下令開足馬力,朝日艦撞去。他指揮的“致遠艦”被日軍魚雷擊沉后,鄧世昌和全體將士全部落水。無論是隨從遞給他救生圈,還是他的愛犬飛速游來,咬住他的發(fā)辮,希望救出主人,他堅決不接受……鄧世昌與二百余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視死如歸的愛國主義英雄氣概。此時學生的臉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感受到了歷史上的那驚心動魄的時刻,感受到了鄧世昌為國獻身的無畏精神。
五、結語
總之,實踐證明,科學合理、新穎有趣、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歷史情境教學能有效推動新課標的實施。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每一位歷史教師都在課堂上用心思考,根據(jù)不同的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將距我們久遠的歷史文化情境化,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愛上歷史學科,我們的歷史課堂也一定會充滿生機。
(責編: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