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琴
【摘要】思維導圖,來源于上個世紀70年代,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提出,是一種運用線條、圖形、符號、詞匯以及色彩,從一個中央?yún)^(qū)域向周邊發(fā)散的思維整合方法,鏈接各部位的記憶,調動左右腦的機能,協(xié)助人們在學習、工作中高效利用時間,有效達到目的的思維方式。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筆者通過實踐,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模式,得到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習作教學;課堂實踐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思維整合的科學方法——思維導圖,通過畫圖的方式,從中央發(fā)散出去,運用曲線、符號、詞匯、顏色以及圖片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的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這種天然的思維工具,順應了大腦的自然思維模式,將發(fā)散性思考過程具體化,從而可以讓人的想法自然地在圖上表達出來。
一、借助思維導圖,讓小學習作有條有理
1.應用思維導圖糾正下小學習作中的混亂邏輯
如,學生習作片斷:“我的家鄉(xiāng)在廣東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我們村子的后面,有一片小樹林。茂盛的枝葉向四周伸展開,野花盛開著,很美麗。一陣風吹來,樹葉隨風而動,發(fā)出沙沙的悅耳聲,葉子碧綠碧綠的,青翠欲滴。樹林里被云霧籠罩著,如夢如幻,像仙境般。我的心里充滿著喜悅,忍不住張開雙臂,大聲叫喊?!?/p>
筆者在點評學生的這篇習作片斷時,首先肯定了他的描寫細致入微,然后指出,他的描寫缺少了“序”:樹林、樹葉、野花、又回到了樹葉、樹林。思維混亂不清。語言是思維的直接表現(xiàn),是思維的外殼。筆者借助思維導圖,將寫作提綱“畫”出來,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即使是樹葉,也有一定的“序”,比如,近看的樹葉、遠看的樹葉,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進行寫作的構圖,讓思維清晰起來,具備邏輯性。
2.應用思維導圖,讓小學習作有粗有細
如,學生習作片斷:“記得那一次,我犯了錯——忘記帶語文課本。當時,我心跳加速??粗蠋煹哪抗鈾M掃整個教室,好像最后就在我身上定格了幾秒。我急忙低下頭,等著被罵。一會兒,老師開始上課。后來,她一邊講課一邊走下講臺,慢慢地就走到了我身邊,輕聲地對我說:“下次,記得要帶上書。”并把她的書輕輕地放到我手里,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從此以后,我一次也沒有再不記得帶書了。”
這是一個敘事性的習作片斷,講述小作者忘記帶書,得到老師的寬容,讓他養(yǎng)成了好習慣的故事。雖然整體上有事情的主干,表達也清楚,卻在細微之處過于粗略,這正是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體現(xiàn),有了宏觀的把握,也應該有微觀的描寫,才具備全面性。假如,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會怎樣呢?筆者于是指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如圖一所示:
將學生習作修改如下:記得那一次,我犯了錯——忘記帶語文課本。當時,我的心跳加速,臉發(fā)熱。腦海里不斷地浮現(xiàn)出“慘了,被老師發(fā)現(xiàn)會不會被挨罵?該不會被趕出教室吧?要是被罰站,可丟臉死了。但愿罰寫好了,五十遍、一百遍我也愿意……”我悄悄地看了老師一眼,只見她的目光橫掃了整個教室之后,好像在我身上定格了幾秒,我不敢對視,趕緊低下頭,等著被罵。一會兒,老師開始上課。好像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接著,她走下講臺,邊走邊講,當她來到我的身邊時,我的心馬上跳到了嗓門前,頭低得更低了,臉燙得更紅了。然而,老師看到我桌面空空無書時,馬上明白了,她輕輕地把書放在我的桌上,用手拍了拍我的肩,用眼神告訴我:“下次,不要忘帶了!”她轉身繼續(xù)她的講課。那一瞬間,我從未覺得語文課本有多好看,老師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來。從此以后,我的語文課本再也沒有缺過席。不僅是語文課本,任何書本都是。”
二、小學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注意事項
1.巧妙地引導學生認識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技巧,作為老師必須引導學生去認識它、了解它、運用它。在經(jīng)過不斷地摸索和探討中,發(fā)現(xiàn)讓學生快速認識它、了解它、運用它的方法就是從學過的課文或讀過的故事中著手,讓學生根據(jù)內容畫導圖,然后學生介紹自己的導圖。這樣循循善誘,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認識就簡單多了。
2.以實際出發(fā),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
教師運用思維導圖指導習作教學時要從學生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要符合學生的特點,以直觀形象的圖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該意識到,作為思維導圖這樣一種新型的科學方法,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按照教師預設的那樣投入和準確運用。針對不同的學生,同樣需要因材施教。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從易到難,一步一步增強其學會運用思維導圖的樂趣,寫好作文的信心。
三、小學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意義
1.開發(fā)學生的大腦,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
小學生的習作教學中,無材料可寫,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因此,尋找寫作靈感,除了需要學生用心感受生活之外,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促進學生的大腦的開發(fā),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從點到面,將單一的詞語關聯(lián)起來,發(fā)揮想象力,構建寫作框架,充沛寫作內容。
2.加強溝通交流,有效促進師生情、生生情
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學生都是自己埋頭苦干,將寫好的習作交給教師批改,然后學生再根據(jù)教師的評語,自行領悟、改進。這樣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遵循著固定的格式和標準答案,創(chuàng)新思維受束縛,不利于學生的習作提高。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改變這一現(xiàn)狀。由于思維導圖需要教師的指導,師生之間要有語言的溝通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也許學生的某一個靈感反而促進教師的指導思維。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里,一定是學生作為主體,學生在前,教師在后,也必定是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才能產(chǎn)生積極、良好的寫作成果。而在這一溝通過程中,不但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感情也在交流中得到促進。人與人之間是需要語言交流溝通的,你不說、我不說,誰也猜不透你心里想的是什么。而一旦說出來,錯的可以糾正,對的得到共鳴,彼此之間的心靈距離也就更近了。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習作教學課堂中借助思維導圖可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激發(fā)寫作思維,提高寫作水平。其實,只要學生掌握了這一種思維,無論是習作還是課堂筆記等,任何領域都將受益。的組織和深化提煉,并形成清晰的結構,促進寫作更容易、更快捷、更快樂。
參考文獻:
[1]羅文君.“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
[2]王立根.思維導圖:作文構思的有效工具[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