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摘 ?要:在幼兒園教育中,故事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故事教學的有力開展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擴大豐富幼兒的認知,同時對幼兒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要想將這些作用發(fā)揮最大化,教師必然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遵循幼兒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下面就以本人從教多年的故事教學經歷,談談自己在故事教學中的且行且思。
關鍵詞:幼兒教學;故事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目前,更多的研究者就幼師生的講故事技巧等方面作了較多探討,特別是就幼師生的講故事能力提升的訓練策略或方法,或從聲音造型、語氣語調、節(jié)奏、態(tài)勢語等方面的訓練來增強講故事的效果;或對故事語言進行藝術加工和技巧處理來再現故事的形象性;或按故事改編創(chuàng)作的要求去改編原作,改得淺顯化、形象化、音樂化、動作化。而本研究提出了故事講演,專門課程的開發(fā)。
2 創(chuàng)設故事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由于幼兒的心理特性,導致幼兒在上課階段無法聚精會神的認真聽講。所以教師在講述故事之前,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故事教學情境,比如在講故事之前,班級要保持安靜,幼兒之間不允許相互打鬧,沒有過多的物品讓幼兒分散注意力,穩(wěn)定而又的情緒,并要求全體幼兒集體面向老師,以此讓幼兒集中注意力。在故事講授當中,教師應采用飽滿的語調,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幼兒將故事內容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在腦海當中。因而,教師在講述過程中,盡量運用故事原本內容,繼而保證文學價值。當故事書籍中出現新的詞語時,教師應進行簡單易懂的詞語解釋,并在講述當中不對幼兒進行提問,特別是內容有趣、情節(jié)緊張、內容曲折的故事書籍,教師更不能在中間打斷提問,因為這樣不但影響故事講述效果,還阻礙了兒童聽故事的興趣。故事講述之后,如果還有多余時間,教師可根據故事內容進行一些相關提問,以便了解幼兒是否聽懂并掌握故事內容,加深兒童對故事內容的記憶。由于大班后期的幼兒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教師可進行引導,讓幼兒對故事作品進行評價。相對較小幼兒,應根據幼兒理解事物的能力,以及直觀認知形式,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可適當加入擬聲詞語、圖片等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 環(huán)境支持,讓幼兒有話可講
教師需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而寬松環(huán)境的形成主要來自于師幼之間平等的關系,當教師將自己放在與幼兒同一地位時就容易達到一個親密融洽的關系。如我和幼兒共同制定講故事的時間,鼓勵他們共同收集講故事的圖書等,為幼兒講述故事提供了條件。《指南》還在語言目標中提出:“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教師要每天給幼兒看書的時間,并經常抽時間和幼兒一同看圖書、講故事?!蔽乙杂變合矚g的“圖畫書”為材料創(chuàng)設豐富的閱讀環(huán)境,如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快樂書吧”,給予幼兒自主閱讀和講述的空間,并于每周五開設“圖書分享日”為幼兒創(chuàng)造看圖講述的機會等。在傾聽和閱讀的基礎上激發(fā)幼兒講述的興趣,為幼兒創(chuàng)設講述的機會,同時在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中讓幼兒有話可講。
4 活動支持,讓幼兒有據可講
《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苯處煈プ∫蝗丈畹母鞣N契機,為幼兒提供講述的機會,幫助幼兒積累語言學習經驗。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特點,我選擇適宜的講述核心經驗作為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的目標,圍繞目標開展集體講述活動,幫助幼兒積累和鞏固相關經驗。如在活動中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實際水平的故事進行分析,通過提問“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地點?”“故事中有誰?”“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的結果怎樣?”等,讓幼兒初步了解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是故事的基本構成要素。在故事教學活動中請幼兒自主講述故事,或以情景劇等形式讓幼兒上臺表演,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并運用故事中的對話形式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在一日生活中提供多種機會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所見所聞,在自主、有序的觀察和學習環(huán)境中讓幼兒有據可講。
5 幼師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需要提升學生故事講演能力
面試考題中明確提出“模擬給幼兒講故事”和“模擬為幼兒表演一段故事”,由此可見,我們以往提出的“提高幼師生講故事能力”目標雖涉及到“肢體動作——演”,但重在“口語表達”?,F在,各級各類的幼兒園教師編制考核中,講演故事與幼兒舞蹈、幼兒歌曲彈唱、幼兒環(huán)境布置等技能成為必考內容之一;在省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專轉本”技能考核、省師范生基本功大賽中,講演故事專業(yè)技能都是面向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各級各類考核中的必考內容之一。另外,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最常見的一種教育教學形式,它時刻伴隨著幼兒的一日生活。再有,在國考中,在自我表演故事之外,對考生還有一要求:如果請幼兒表演這段故事,你如何組織這項活動。這項要求需要我們的幼師生,未來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組織、指導幼兒進行故事表演。因此,幼兒師范學校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上必須加強“故事講演”,只有教師自己具備了較強的故事講演能力,才能在未來具體的、有效地組織和指導幼兒進行講演故事。
6 結束語
幼兒園在開展故事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以幼兒的心理發(fā)展需求為主體,以激發(fā)興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為教學中心,繼而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幼兒在學與玩的過程中,能夠將老師所講的故事內容進行簡單復述,讓幼兒通過小故事明白大道理,進而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殷麗芳.優(yōu)化小班幼兒故事教學情境的三個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8(02):88-89.
[2] ?劉超.把握重難點,優(yōu)化幼兒故事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18):161.
[3] ?黃婉燕.對幼兒師范生幼兒故事創(chuàng)編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3):143-144.
[4] ?鄭艷芹,丁修峰.語文教育中的幼兒故事教學法[J].語文建設,2014(23):20-21.
[5] ?柯恒波.幼兒故事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5):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