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榮
【摘要】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單元是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習作單元,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生習作關(guān)系緊密,對學生的習作有非常大的啟示作用。因此,教師要準確定位例文教學目標,設計例文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例文價值,最大限度發(fā)揮習作例文的價值,讓學生掌握習作方法,愛上習作。
【關(guān)鍵詞】找準定位;實現(xiàn);習作例文;教學價值
繼三年級上冊“觀察”習作單元之后,統(tǒng)編教材在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出現(xiàn)以“想象”為主題的習作單元。作為專門的習作單元,它的單元結(jié)構(gòu)安排、文章內(nèi)容都體現(xiàn)了習作的核心價值,都是為了達成習作這一核心目標服務。因此,教師在教授這一單元時,務必認真研讀教材內(nèi)容,用單元整體意識去聯(lián)系前后課文內(nèi)容,準確定位例文教學目標,設計例文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例文價值,最大限度發(fā)揮習作例文的價值,讓學生掌握習作方法,愛上習作。
一、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材內(nèi)容分析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盵1]這句話成為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單元開場語,足以說明這一單元是以“想象”為主題的習作單元。這一單元中,編者安排了《小真的長頭發(fā)》和《我變成一棵樹》兩篇精讀課文,《一支鉛筆的夢想》和《尾巴它有一只貓》兩篇習作例文,讓學生學習和感受多種角度的想象。圖1是這一單元的結(jié)構(gòu)圖。
二、實現(xiàn)例文價值,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策略
(一)準確定位——估測例文價值
習作例文既不是精讀課文,也不是略讀課文,它與習作內(nèi)容緊密關(guān)聯(lián),承擔著獨立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師首先要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以“想象”為主題的習作學習,要對習作例文進行準確定位,仔細研討教材內(nèi)容,了解習作例文到底要“教什么”,對習作例文進行細致、綜合的考量。
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單元習作的困難所在,幫助學生正確解讀“旁注”“課后題”的意圖指向。例如,《一支鉛筆的夢想》共有三處旁注,第二處明確告訴學生“想象時保留事物的主特征,使想象自然、合理”,第三處指出“想象是為了實現(xiàn)美好愿望”;《尾巴它有一只貓》有兩處旁注,第二處明確告訴學生“反著想很有趣”。在課后題中,《一支鉛筆的夢想》的課后題是圍繞事物特征想象,訓練發(fā)散思維;《尾巴它有一只貓》的課后題意圖是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用“反著想”的方式展開想象。
通過仔細研讀習作例文,習作例文的教學定位也明確下來(如圖2)。
(二)設計教學——開發(fā)例文價值
如果說準確定位、明確教學目標是解決了習作例文到底要“教什么”的問題,那么教學設計是要解決習作例文該“如何教”的問題。不同的單元,因為主題不同,教學目標不同,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也不一樣。因此,如何開發(fā)利用好習作例文的核心價值,需要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進行教學設計。筆者認為,習作例文的教學設計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教學內(nèi)容輕簡。我們應該看到,習作例文的課文沒有識字、學詞的任務,也不強調(diào)深入理解、整體感知和感情朗讀等等。習作例文的教學內(nèi)容是緊扣習作能力訓練目標,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舍、選擇、加工而形成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針對性,教學內(nèi)容盡量精簡,緊緊抓住教學主題。
例如,例文《一支鉛筆的夢想》只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合理想象,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只需要抓住“反著想”,兩篇例文都要求學生嘗試畫“助想圖”。其次,例文《一支鉛筆的夢想》是要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這在精讀課文《小真的長頭發(fā)》(辮子的用處)中已經(jīng)學習過,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的教學重點、難點在于“反著想”和“嘗試擬題”,學生都是首次嘗試,這是學生習作比較缺少的重要方法技能。因此,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點偏重于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如圖3)。
2.教學環(huán)節(jié)要輕巧。習作教學不同于課文教學,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而且要盡可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想象能力的提高則需要更多的外力刺激和感性積累。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想象指導時要運用正確的路徑和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教學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時,筆者首先讓學生讀課文,理解“把尾巴當主人,尾巴就有了一只貓”,讓學生初步感知“反著想”;其次,運用多媒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交換身份反著想”;接著,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反著想就是打破常規(guī)”;再次,播放動畫片《極速蝸牛》,解讀《喜歡睡覺的風》,讓學生掌握“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反著想”;最后,選擇事物,借助“助想圖”,運用“反著想”的思維方式,形成新穎有趣的想法。如此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輕松掌握了學習難點。
3.教學方式要輕松。教學方式一直是教師們都在不斷探索研究的課題之一。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盵2]所以,習作教學與課文教學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習作教學的第一要素是誘發(fā)學生的習作動機,也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表達。比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以“想象”為主題的習作單元,“想象”習作教學的重點在于喚醒學生的想象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主動想象。因此,教師要選擇輕松、活躍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想象,幫助學生拓寬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學生想象的質(zhì)量。
例如,在進行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教學時,筆者給學生播放了動畫片《極速蝸?!罚v述的是一個行動緩慢的蝸牛在獲得了超能量后竟然和塞車比賽,速度比塞車還要快,最終獲得塞車比賽的勝利。影片如此反差巨大的想象讓人震驚,也讓人振奮。在動畫片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不僅感受到“反著想”吸引人的巨大魅力,加深了對“反著想”的理解,而且放松了心情,激發(fā)了想象能力和表達欲望。
(三)多維利用——實現(xiàn)例文價值
準確定位、明確教學目標是解決習作例文到底要“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是解決習作例文該“如何教”的問題,那么接下來要解決“怎么用”的問題。習作例文不僅具有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拓展學生習作思路的“例文”功能,而且有讓學生習得習作方法、借鑒習作表達的“樣本”功能。因此,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需求,從多個維度出發(fā),反復對例文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習作例文的教學價值。
例如,習作例文可以為學生習作構(gòu)思服務。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有“想象”,但是因為生活閱歷的限制,學生的“想象”往往比較粗淺。教師可以借助習作例文,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提升學生的想象質(zhì)量。比如在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示范“反著想”(用圖式表示出來)“尾巴局部→貓主體;蝸牛慢→快→極速蝸牛”,呈現(xiàn)出故事的主題和框架。學生在習作時也可以畫出圖式,畫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構(gòu)思的過程,當學生的圖式畫出來后,習作的框架也構(gòu)思好了。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出現(xiàn)的習作單元是一個新生的事物,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更多的研究和思考。教師在整個單元特別是習作例文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寫好這個單元的習作,而且要讓學生通過這個單元的習作訓練,對某方面的習作技能達到從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掌握某一方面的習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習作單元、習作例文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
[2]葉圣陶.跟大師學語文: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