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梅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模式由以教師為中心轉到以學生為中心上來,這一轉變揭示了我國教育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該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初中數學理論性、邏輯性較強,一旦出現概念模糊的情況,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就會降低。文章旨在探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自學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初中數學對學生的邏輯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有較高要求,使得大部分學生很難在自學的基礎上掌握所需的內容,也就會影響教師教學質量,阻礙學生成長。因此,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不斷探索研究的過程中用已有的認知發(fā)現數學的奧秘。所以對于初中數學老師而言,在教學時要采用合適的方式方法,利用與學生相關的知識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一、建立四步導學案教學模式,巧妙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
不管是小學階段還是初中階段,家長和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多預習,這樣在聽課的話就會有的放矢,對自己的能力有更清楚的認知”。如今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四步導學案教學模式是教師更好地幫助學生落實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主要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這個指導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對當下人教版數學教材有所研究,其中包括內容的設計、概念的理解等等,然后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思考并主動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所得的成果。這樣,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提升。課前預習是鍛煉學生自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預習內容要注意既不能太簡單,又不能太復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一章節(jié)時,四步導學案應該這樣規(guī)劃。首先畫一個四邊形,讓學生在大腦中有所印象,其次讓他們自主閱讀教材,尤其是閱讀其中的概念、定理,然后講解什么樣的圖形可以稱為平行四邊形,它的四個邊、四個角分別有什么聯系等等。這樣,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去認知圖形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他們在自主思考探究中提高了自學能力。
二、數學生活化,創(chuàng)造生活情景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應用在生活中,數字是我們始終離不開的數學內容。因此,要將課本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相結合,達到讓初中數學教學簡單易懂的效果,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的獨特魅力,并愿意主動接近它。數學偏難是公認的,因此它更需要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認識圖形在七年級數學中占據篇幅較大。就拿“軸對稱”這一章來講,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常見,因而教師在前期研究教材時要考慮到生活中軸對稱的例子,將其呈現到課堂上,也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搜集一些圖形,然后在自己認知范圍內找出哪個是軸對稱圖形。這樣,教師講授新課時會讓課堂進行得更加順利。
比如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只蝴蝶,學生可能會主動說出蝴蝶的兩只翅膀就是軸對稱圖形,然后讓學生聯想還有哪些事物和它具有一樣的特征,最后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這樣就很自然地把學生學到的內容與教師教學結合起來。這種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不僅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在學生自我認知的前提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數學的能力。
再比如學習乘方運算的時候,學生都知道孫悟空的金箍棒是可以自由伸縮的,如果它的起始長度為3cm,每次增長都是3cm,照此增長規(guī)律,那么20次之后它能伸長到多少cm呢?學生們肯定會一步步地去演算,等所有學生的預測結果都出來之后,他們便會發(fā)現乘方為何物了。這也是加深學生記憶力的一種巧妙方法。
三、翻轉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是以往教學課堂形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和突破,源于美國,首次提出就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認可,它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手段,通過改變在課堂上師生的地位、知識接收方式、教學組織形式來實現教學。教師可以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大綱合理分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教學內容,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提問和引導,幫助學生一步步完成知識的內化。
例如在講解投影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做的應是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去開展接下來的學習,將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定義、特征以微課的形式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前利用老師提供的資源完成自學,然后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嘗試完成檢測性練習,在學生遇到學習重難點問題時或者在交流表達遇到障礙思路不清的時候,一定要及時伸出援手,發(fā)揮正確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少走彎路;最后教師結合每位學生的完成情況展開針對性講解。在整個自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進度、強度要與其個人接受能力相關,依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要求。這種教學模式的轉變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能動性,而且更好地推動了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對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四、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集思廣益可以讓知識更加豐富,共同營造出一種和諧團結的班級學習氛圍。需要在小組合作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了強化這種意識,教師可從教材內容入手,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嘗試和探究工作,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自主學習的機會。
比如在學習“概率”一章時,有道例題為撲克牌游戲:“放置在桌面有四張牌,分別是梅花3、4和紅心3、4,那么從紅、黑兩組牌中分別抽取一張,兩數為奇數的概率為多少?”這時如果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算速度更快,讓學生兩兩一組,分別抽取,答案就輕而易舉地出來了。
再比如講到“等腰三角形”一章時,四人一組,讓學生借助三角板、量角器在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每個人的畫法、量的度數都會有偏差,然后認真觀察每個圖形的不同點,并主動思考如果在滿足了等腰三角形的條件下,到底能畫幾個不同類別的等腰三角形。這樣,在合作交流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五、課后反思提升
反思是一種學習的元認知活動,是對自身學習的思維過程的回顧和思考,可以達到鞏固學習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平方差”一課后,學生一定會思考這些數這樣算真的對嗎?然后會用自己的方法再去演算一遍,在答案一致的情況下一定會選擇簡單的方法??傊还苁钦n前預習還是課后反思,都是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數學成績一定會提升。
六、結束語
現代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學生變成會自主學習的人,這樣他們在日后就會具備主動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時代在進步,知識在更新,只有具有了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黃忠誼.新課改理念下初中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當代教研論叢,2016(01):43.
[2]田園.加強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通報,2013(0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