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彩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馮家鎮(zhèn)第二實驗學校,山東濱州 256800)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課程應當體現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著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扭轉他們的學習困境,從而有效提升其數學學習成績。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個體素質差別較大,有的同學自控能力較差,比較貪玩,甚至心思都放在游戲上,于是成了班級的學困生。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了探討,希望對廣大數學教師有所幫助。
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把數學思維融入情境之中。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對教學情境中隱含的問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師能夠加以積極引導,就會激發(fā)其強烈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帶著疑問來思考問題,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1]。
在講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這一內容時,筆者先引導學生筆算了23×15和30×87,并要求其說出筆算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在計算完成后,筆者說道:“同學們,我們剛才復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今天,我們進一步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彪S后,筆者為學生展示了一幅情境,并說道:“為了青島市的發(fā)展,市政府決定修建一條高速公路,工期12個月,每月修建850米,那么一共要修建多少米呢?大家思考下如何列式,如何計算?!睂W生紛紛進行思考。通過舊知識來導入新知識,能夠使學困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有效地發(fā)展自身的新知識。借助于問題情境,筆者順利地帶領學困生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并引導其嘗試列出新的算式,對其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在與學困生的交流中,筆者發(fā)現,學生感到學習無趣的主要原因在于課堂教學脫離了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生活實際問題與情境之間的聯系,通過生活素材與教材的有機結合,使學生了解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巨大應用價值,大大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其數學學習的興趣。對于學困生而言,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其多多鼓勵,引導其多從生活的角度展開思考,活躍其數學思維,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講解運用“計算器”時,筆者說道:“在十一黃金周期間,泰山的門票總收入大約是12530000元。其中,桃花峪、天外村、紅門和天燭峰的門票定價和人數分別為80/20840、80/71030、60/72860、60/13480,根據這些數據,你能提出什么教學問題呢?大家嘗試一下?!痹趯W生思考完成后,筆者特意選了班級的一名學困生來回答問題。他說道:“可以看看桃花峪、天外村、紅門和天燭峰的總計收入是多少。”筆者啟發(fā)道:“答得非常好,但是你能不能想到其他問題呢?”學生在思考后回答道:“可以計算平均每天景點的單日收入以及十一期間泰山總計接待了多少人。老師,我發(fā)現這些問題都好難計算?!笨粗鴮W生疑惑的臉龐,筆者問道:“除了筆算之外,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的計算方式呢?”學生紛紛回答:“可以用計算器?!蓖ㄟ^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學困生能夠從生活方面展開思考,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匈牙利數學家認為,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發(fā)現知識,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理解最為深刻,也能夠使學生牢記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性質及其中的聯系。但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大多數學困生懶于動手、懶于動腦,而研究性學習有助于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手腦并用地思考數學問題[2]。因此,其能夠作為學困生轉化的突破口來提升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調動學困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圓柱體體積”時,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給課堂帶來樂趣,于是就進行了課堂猜想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圓柱體的體積可能是多少。大多數學生認為,圓柱體的體積是底面積×高。由于事先準備了不同的學習材料,筆者讓學生動手加以驗證。要求每個小組要照顧到組內的學困生。大家紛紛動起來,積極地思考問題。有的將圓柱體放入水中,計算水上升的體積;有的將圓柱體橡皮泥捏成了長方體,來計算長方體的體積。在此過程中,學困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參與了小組活動,有的甚至是組內的動手小專家。筆者發(fā)現,學困生如果對事物感興趣,就會非常樂于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從而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數學水平。
在數學教學中,單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有效完成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的。此時,發(fā)揮班集體的作用來促進學困生跟上整體的步伐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教學中,筆者著重樹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引導班級自主制訂課堂行為準則。對于學困生在課堂上嬉戲、打鬧等行為予以制止。這提升了他們學習的專注度。在小組分組時,筆者通過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的混搭平均了各組的實力。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注重調動每個組的積極性,通過趣味排名來引導表現較差的小組積極學習,與其他組進行競爭。這種組與組之間的競爭使學困生不再自暴自棄,而是與組內的其他同學積極地完成課堂任務,有效地提升了課堂的學習質量。
評價是教師了解學生實際學情的一個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小學生積極學習,鼓勵他們在學習中保持激情,使其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但是,大多數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結果,忽視了學生的進步,從而忽略了個體的感受。因此,廣大數學教師要改變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他們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有所收獲。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在評價學優(yōu)生時一般會用簡單的“很好”“不錯”來表達對他們的喜愛。對于學困生,教師在評價時應以鼓勵為主,以此來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如在批改作業(yè)時,筆者會在學困生的作業(yè)本上寫幾句鼓勵的話語,如“今天的作業(yè)完成得非常好,以后繼續(xù)努力”“老師看到了你的進步,在以后的學習中要繼續(xù)加油”“這道題雖然思路正確,但是解題方法比較復雜,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有時,筆者還會在作業(yè)本上畫出一個笑臉來表達心情。這些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給予了學困生學好數學知識的信心,促使他們在心理上感受到了教師的鼓勵和重視,從而能夠積極地進行數學學習,深入地掌握數學知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教師要付出極大的精力和熱情來開展工作,要積極深入地了解每位學困生的狀態(tài),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孩子,激發(fā)其課堂學習興趣,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