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芬
摘? 要:中等職業(yè)學校在教育模式、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對象上都具有典型的特殊性,在教育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過程中,應該實施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并全面推行,以此來彌補在校學習期間素質教育的不足,潛移默化的提高其綜合素質,有效激勵和強化學生“會學習、會生活、會做事、會溝通、會合作、會生存”的意識。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學校,假期社會實踐,提高綜合素質
一、職業(yè)學校開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背景
1、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存在眾多素質方面的問題
目前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普遍處于16到19周歲的年齡層,文化程度較低,大多是來自貧窮農村家庭的獨生子女或在家中很受嬌慣,家長教育意識淡薄。一方面導致學生產生只想獲得不愿付出的心理,缺乏“知恩、報恩、感恩”的意識,同時社會閱歷少,依賴性強,不能獨立的面對問題和解決困難,學生對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缺乏主動性,專業(yè)思想不牢固,再者,學生自我表現欲和自信心不足,缺乏與人與社會溝通的基本技巧,面對競爭、壓力與挑戰(zhàn),無法設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另一方面,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接受信息快,聯(lián)想能力強,善于模仿,敢說敢做。
2、綜合素質教育既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中長期忽視的,又是當前教育的熱點問題。
充分認識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職業(yè)學生進行相關教育,既是現代職業(y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和廣大職業(yè)教育工作者應該引起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
3、中等職業(yè)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改變以往封閉的、脫離現實生活、偏重于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構建一種有助于學生投入社會、親歷實踐過程的教學體系,從而促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競爭意識,加強終身學習的意識,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4、中等職業(yè)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實現課程現代化的需要
目前雖然不少中等職業(yè)學校都已開設了社會實踐活動,但對這一新生事物的認識還很模糊,更缺乏具體教學策略和活動方法的研究。為此,我們提出了中等職業(yè)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研究,試圖從活動目標、內容、方法、形式、評價領域與學生潛能、素質開發(fā)之間的關系方面,尋求一些符合規(guī)律的實施依據,形成可供借鑒的實踐經驗,豐富完善中等職業(yè)學校社會實踐的建設。
二、活動開展的內容與形式
對每一位進入技校的學生進行心理調研,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利用五個寒暑假,根據學生的年齡及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第一學期
1、主題:感恩教育——珍惜父母的愛、理解父母的愛、報答父母的愛
2、活動目的
(1)結合學前教育和德育教育,增強“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的意識,
(2)進一步加深學生與其父母的情感交流溝通,能深刻體會父母的不易,從而堅定學習信念,報答父母。
3、活動方法
(1)為父母端上一盆溫暖的水,為他們至少洗一次腳,
(2)為父母至少洗一次衣服,
(3)親手為父母做一件禮物,
(4)與父母并排走的時候,輕輕的牽起他們的手。
(二)第二學期
1、主題:磨練堅定的意志力
2、設計原因
意志是人們?yōu)檫_到一定目的而自覺的行動,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是一個人達到目標的過程,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3、活動目的
(1)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與恒心,
(2)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幫助他們漸漸成為堅強,獨立,自制,有韌性的人,
(3)與父母互換角色,體驗父母養(yǎng)家勞作的辛苦,
(4)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及生活習慣。
4、活動方法
(1)計劃假期,從中抽出10天的時間,全程跟隨父母做農活、家務等活動。作息時間、工作量、工作強度都與父母一致。
(2)收集意志力頑強的榜樣人物。
(3)設計合理的學習、生活作息時間表。
(三)第三學期
1、主題:進行本專業(yè)調查活動
2、設計原因
對于技校生來說,許多學生來到技校學習不是出于自己理想而是迫于無奈,因而多有失落感,表現在對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缺乏動力,專業(yè)思想不牢固。為更快地讓學生喜歡自己的專業(yè),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專業(yè),了解社會對本專業(yè)人才的需要要求及現企業(yè)的用工制度,所以設計一次專業(yè)企業(yè)調查活動。
3、活動目的
(1)提前讓學生意識到就業(yè)的壓力,
(2)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和擇業(yè)觀,
(3)通過調查不斷完善自己,加深專業(yè)思想,增強學習動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4、活動方法
(1)各專業(yè)有針對性地選擇對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和個體私營企業(yè)進行調查,
(2)調查企業(yè)體制改革情況,用工制度,用工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哪些?(如失業(yè)保險、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等),企業(yè)職工與企業(yè)的關系等。
(四)第四學期
1、主題:你會溝通嗎?
2、設計原因
溝通是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其中蘊涵很多的技巧,要能運用自如需要不斷的經驗總結,可謂活到老學到老。針對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自我表現欲和自信心不足的特點,設計開展“會溝通”為主題是社會實踐活動。
3、活動目的
(1)正確認識溝通的重要性,
(2)克服學生自卑、羞澀心理,
(3)了解一點溝通的技巧,給學生們一點人際交往的啟發(fā)。
4、活動方法
(1)把話說明白的練習方法:順便找張報紙,用最簡單的語句準確地概括出某篇報道的大意,有空就練,
(2)克服自卑、羞澀練習方法:假期回到家鄉(xiāng),作為一名技能帶頭人,讓學生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技能向鄉(xiāng)親們進行宣傳。
(五)第五個學期
1、主題:認識自己,接觸社會,學者去生存吧!
2、設計原因
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來說,正確認識社會競爭,勇敢面對挑戰(zhàn)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題。尤其是技校畢業(yè)生面對的壓力、競爭、挑戰(zhàn)都比大學畢業(yè)生要多很多,這需要我們認清自我,試著迎接挑戰(zhàn),把實習當成鍛煉自己、磨練自己的試金石。
3、活動目的
(1)端正學生正確的社會責任感、競爭意識及生存法則,
(2)培養(yǎng)學生不斷學習和開拓精神
(3)用發(fā)展的眼光設計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4、活動方法
(1)讀一本書《誰動了我的奶酪》,
(2)觀察、接觸、了解身邊各色的人,尋找自己學習的榜樣,
(3)設計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三、立足三塊陣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素質教育單靠學校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學校應該與家庭、企業(yè)密切聯(lián)系,協(xié)同開展,建立起一種以學校為主導,家庭、企業(yè)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的社會實踐教育網絡,而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主要載體。
(1)利用學校的主陣地,開展社會實踐教育、宣傳活動
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內部活動環(huán)境,提供學生自我教育的場所,與學校教學相比,社會實踐活動更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我教育,學校應為他們創(chuàng)設各種自我教育、自我調適的機會與場所。舉辦各種形式的演講、情景劇比賽,編撰社會實踐刊物,刊出主題黑板報等形式。同時,班主任是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善于在家庭生活中實踐,實施主題活動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方式正確與否將隊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技校生由于年齡和生活經歷的限制,還不習慣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不習慣為達到一個目標而付出艱辛的努力,而且很少有機會獨立地面對困難的特點。設計“ 磨練堅強的意志力”主題活動,要求與父母互換角色,體驗父母養(yǎng)家勞作的辛苦,體驗當家的辛苦和付出的快樂,從小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3)利用社會企業(yè)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除了重視學校、家庭這兩大塊陣地,社會資源也是不可忽視的。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來說,正確認識社會競爭,勇敢面對挑戰(zhàn)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題。通過讀一本書《誰動了我的奶酪》,觀察、接觸、了解身邊各色的人,尋找自己學習的榜樣,設計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來端正學生正確的社會責任感、競爭意識及生存法則,培養(yǎng)學生不斷學習和開拓精神,用發(fā)展的眼光設計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參考文獻
[1]? 《職教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
[2]? 班華等:《中學班主任實施素質教育指南》,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7
[3]?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安徽教育出版社
[4]? 陳曦:《大學生社會實踐教程》,機械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