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晉和
生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于漢字是表意文字,每個漢字都有“音形義”相結(jié)合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的難度要遠遠大于表音文字。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利用漢字字理來學習漢字已經(jīng)越來越普遍。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迅速掌握生字 ,還可以了解漢字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具有傳承漢字文化,提高民族自信的作用。
漢字的字理教學,就是利用漢字演變歷史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了解漢字的形成原理為基礎(chǔ),這樣可以加深記憶,便于迅速掌握漢字。
利用字理進行生字教學,主要有傳承文明、增加識字興趣的價值。
1.1 傳承歷史文明
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它最初是象形文字,是古代先民用圖畫代替文字的演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象形文字不能滿足生活需要,就逐漸產(chǎn)生了會意字、指事字,然后發(fā)展到象形與指事結(jié)合成的形聲字。漢字的豐富是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是我國民族歷史發(fā)展的見證。我國是個善于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民族,在漢字形成中也體現(xiàn)了這個特點,很多漢字是根據(jù)從外來語音形成的。
象形文字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字的源頭,其他民族也有象形文字,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其他民族的象形文字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只有漢字在不斷發(fā)展、壯大。
漢字的發(fā)展和豐富也和我國古代文明有關(guān),漢字的發(fā)展離不開我國四大發(fā)明中的造紙術(shù)和印刷術(shù),造紙術(shù)使?jié)h字在形態(tài)上,從刀刻的篆體過渡到了毛筆書寫的正楷、行草,產(chǎn)生了書法藝術(shù);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使我們用漢字記載的文化得到推廣和傳承。正是這兩個發(fā)明,讓漢字變得豐富,并得到傳承。
通過字理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悠久歷史發(fā)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1.2 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興趣
利用字理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興趣。離開字理,所有的漢字都是橫豎點折的組合。如果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日月水火”的象形文字,以及在書寫中的變異,學生就會理解,漢字原來是這樣演變來的;讓學生通過“上、下”來了解指事字;通過“以手遮目”認識“看”,“靠木而息”認識“休”,“小土為塵”等方式學習漢字中的會意字;再通過“媽,姐,奶”都有女字旁,來學習漢字中的形聲字。讓學生了解漢字來歷的同時,了解我國書寫工具的變化,進而了解到造紙術(shù)發(fā)明的重要意義。
利用字理進行識字教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學生在遇到生字時,首先要根據(jù)字形來判斷到底是象形還是會意?遇到的形聲字,根據(jù)自己的所學來推測,也能了解大概意思。
小學生字理識字教學要遵從一定的原則,才能在識字教學中提高效率。這些原則包括以下幾種。
2.1 目的性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占有很大比重,在小學階段要掌握五千字左右的識字量,在低年級階段要掌握四千多字,不僅會認,還要會寫,會用。字理識字是提高識字率的主要手段。
在低年級教學中,最先接觸的都是獨體字,“日月水火,手足口,馬牛羊”這些字,如果單看這些字,筆畫相似,都是橫豎彎折,無法讓小學生產(chǎn)生識字興趣。對這些字進行追根溯源,來了解它們的起源,從象形字開始。在教學中要利用新媒體教學工具來展示這些字段最初形態(tài),以及在書寫時的變化,通過直觀教學,學生就容易記住。
學習獨體字,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因為形聲字的形旁都是獨體字演變而來,了解獨體字的本意還可以為以后學習形聲字打基礎(chǔ)。但在教學中要注意的是,很多獨體字成為偏旁后,寫法有了變異,像“火”就成為“灬”,是利用了象形和會意兩種方式,它像熊熊燃燒的烈火,也像柴火在下面燃燒,所以與此相關(guān)的“煎熬”,“煮”都是和火相關(guān),并且是長時間燒火?!叭狻焙髞硌葑兂伞霸隆保c人體相關(guān)的“背,臂,肝,肺”等字的偏旁不應該讀成“月”,而是“斜肉”?!笆住北硎绢^部,作為偏旁變異為“頁”,所以“額、顴、頜”都與頭部有關(guān)。
2.2 科學性原則
漢字的特點是“音形義”相結(jié)合,在教學中,應該要將讀音、含義和形狀向?qū)W生說明,特別是“義”,有本義,也有引申義。在教學中要從本義開始,逐步解說引申義。這樣才能完整地認識漢字。很多時候,“義”比“音”更重要。很多學生在寫作時,重視的是“義”,“音”讀不準并不妨礙漢字的運用。
漢字的“義”包括間架結(jié)構(gòu),例如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都是形旁小,聲旁大一些,上下結(jié)構(gòu)也是形小聲大。這樣在書寫時學生遵守這個規(guī)律,書寫就會工整。漢字應該是“音形義”同時掌握,“音”是可以讀的正確,方便語言交流;“形”不僅代表字的形狀,還包括書寫美觀;“義”是對漢字的理解和應用。只有遵循這個原則,才能正確掌握漢字。
2.3 實用性原則
運用字理進行識字教學,主要是用過漢字的構(gòu)造,讓學生來理解漢字的字義,所以在教學要遵從實用性原則,做到舉一反三。在學習時,要讓學生根據(jù)已經(jīng)學過的字含義,去推測其他字。例如學習了“雞鴨鵝”,這些字都有“鳥”,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的共同點,然后學生可以推測“鸚鵡”,“鸕鶿”,“鵪鶉”肯定是有翅膀,有喙的動物。學習了“豬”、“狗”,“貓”,總結(jié)它們的特征,就能想象出“犭”旁的“狐貍”,“狼”,一定也是有四只腳,小動物都是胎生這個特點。雖然低年級學生還不知道鳥類和脊椎類的區(qū)別,但至少能分清鳥與獸的不同。
讓學生掌握漢字結(jié)構(gòu)原理,通過偏旁來理解漢字的字義,可以使學生具備探索精神,在課外閱讀或者路邊廣告中遇到生字,會主動去探索字的本意,提高對漢字的興趣。
2.4 趣味性原則
低年級學生探索欲望比較強,教師在利用字理教學時,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播放一些動畫片來輔助教學,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去了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人們經(jīng)過了刻木記事、結(jié)繩記事,才發(fā)展到圖畫記事,產(chǎn)生了象形字;圖畫不夠使用,才有會意字和指事字。讓學生去聯(lián)想古代刻木存在的困境,在木頭上劃兩道線,可以表示兩只兔子,也可以表示兩條魚,時間長了一定會糊涂,這到底是什么意思?還不如干脆畫個簡單的魚或者兔頭更省事。讓學生想象一下,一根繩子上,大疙瘩小疙瘩一大串,怎么能想起這到底是表示什么?這樣用故事的形式來啟發(fā),學生就會充滿興趣。
漢字還有字謎的形式,更加具有趣味性。例如根據(jù)字形的謎面“領(lǐng)獎臺”,可以得出謎底是“凸”;根據(jù)字的構(gòu)造形成的謎面“兩人頂三人”,謎底是“奏”;“早日騰飛”的謎底是“十”。
還有很多錯別字形成的笑話,也可以加深印象,如學了“一二三”,以為所有的數(shù)字都是按照筆畫算,用這個方式來寫“萬”就是個經(jīng)典笑話。
利用字理識字法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漢字的特點,將趣味性、實用性相結(jié)合,促進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最重要的是將字音、字義和字形綜合起來教學,讓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漢字組詞、造句,并且還會根據(jù)漢字的構(gòu)造原理來正確書寫漢字,追求漢字書寫的美觀,以此發(fā)揚書法藝術(shù)。
傳統(tǒng)的漢字教學中,老師讓學生掌握漢字,常常采用強制性的方式,讓學生將同一個字抄寫十幾遍,不和學生解釋漢字書寫規(guī)律,學生寫的不好看,再讓他抄寫更多的遍數(shù),這樣嚴重挫傷了學生對漢字認識和書寫的興趣,繼而會對語文失去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采用科學方式,以提高興趣為主。
利用字理識字來教學,對語文老師的要求也相對提高。語文老師要掌握漢字的“六義”,了解漢字的來歷與演變,同時還要了解中國歷史,對漢字在每一個朝代的變化,像甲骨文、大小篆,隸書對應的朝代要有清新認識。在漢字書寫方面,不僅要寫一手粉筆字,至少要有臨帖底子,能隨手寫出公正楷書,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書寫。
作為語文老師,還要有博覽群書的習慣,這樣在課堂上將字謎,笑話隨手拈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養(yǎng)成愛學習,愛閱讀的習慣,在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為字理教學服務(wù)。
(作者單位:廈門市公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