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翠萍
【摘要】試題命制專業(yè)能力已經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的一項必備能力,是思政課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門必修課。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要深入研究中考命題導向和命制要求,以中考試題命題和考查的理念引領教學實踐,不斷加強自身試題命制的專業(yè)能力,促進教師能力發(fā)展,切實提高學科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教師 ?試題命制 ?專業(y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7-0060-02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試題命制是本學科教學質量或教學效果測試的重要組成部分,試題命制直接制約著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發(fā)展導向,深刻影響著學生在學科付出努力的程度。因此,把握好本學科中考試題命制的特點和方式,提高自身試題命制的專業(yè)能力,是每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應該加強的必修課,也是新時代新課程新標準對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必然要求,教師應結合近年中考思想品德試卷(道德與法治)主要特點和考查方式,提高命題專業(yè)能力,確保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近年中考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試卷的主要特點。
1.關注時政熱點,知識生活化
近幾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試卷(道德與法治)試題非常緊扣當前社會、國內國際的發(fā)展趨勢,聚焦時政熱點,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選擇和設計試題的情景材料,要求學生對試題給予的信息進行解讀、分析、提取、歸納和加工,形成學生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中考試題通過考查學生認知社會所必須的思維方法鍛煉、道德水平提高、人文素養(yǎng)提升等能力,真正落實思政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
2.全面科學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凸顯學科特色
新課程標準,尤其是部編版新教材的實施,對中學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中考試卷不再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而是重在考查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辨別是非,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中學生掌握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四大板塊的基礎知識,了解國內外時事,并具備應有的安全知識和品格素養(yǎng)。
3.關注學生成長發(fā)展,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力培養(yǎng)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改革的要求,中考試卷不僅要聯系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學生實際,還要關注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實現理論性和行動性的有機統(tǒng)一。中考命題在情景設問、材料信息的解讀、圖標數據的分析等方面,要求學生在組織答案時要緊扣材料和靈活調用所學知識,通過自身的思維組織答案,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發(fā)表獨特見解,讓學生的思維力得到有效鍛煉。
二、結合學科試題命制特點的探討,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試題命制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試題命制專業(yè)能力,直接影響學科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學生學習學科的興趣和學習質量。那么,作為專業(yè)教師應如何科學命題,如何提升試題命制的專業(yè)能力呢?主要從以下兩大策略著手:
1.把握試題命制的原則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實施第三年的新教材,與原來的思想品德學科教材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明顯的不同,新形勢下的中考試題命制要隨之發(fā)生變化,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科學命制試題中,主要把握科學合理性原則、整體綜合性原則、明確規(guī)范性原則。
(1)科學合理性原則
教師命制試題必須保證試題知識內容的準確性,不能出現學科意識形態(tài)和知識性的錯誤,不能與所學知識相違背,應合理地制定評分標準,結合學科考查方式和要求,合理編寫各類題型,客觀題和主觀題分值比例合理分配,題型類型避免單一機械。如:2019年廣州市道德與法治中考題的考查方式仍是閉卷40分(20道選擇題)和開卷60分(四道非選擇題),與2018年考查方式的主要變化在于開卷的五道非選擇題改為四道,試題內容和難度上符合新教材的知識能力考查要求,突出表現為非選擇題的材料上,雖然題量減少,但中考命題的涉及面更廣泛、材料突出學科時政性變得更新穎、材料形式多樣化,設問科學合理,能緊扣思政課主題和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
(2)整體綜合性原則
教師在命制試題時,試題的形式和內容必須符合水平測試考核目的,綜合反映測試要求,試題覆蓋面須廣,把握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突出教學重點,爭取做到不同領域各個部分的比例適中,使整套試卷能夠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以2019年廣州中考題為例,試卷的選擇題與去年相似,考查學生的時事,禁毒知識,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涵蓋的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四大板塊的基礎知識,試題的內容覆蓋面廣而重點突出,能考查出學生的記憶力、思維力和理解力。
(3)明確規(guī)范性原則
試題命制盡量使題目語言清晰、觀點明確、具有鮮明的實效性,材料的文本展現形式簡明突出、要求試題答案做到明確規(guī)范表述、條理清晰、有效演繹和組織、試題答案避免引起爭議和分歧。2019年廣州中考道德與法治學科第22題關于憲法知識的考題,第(2)問“談談你對我國憲法核心價值追求的理解”,這樣的考題設問是非常明確規(guī)范表述的,學生從設問上能解讀該題考查憲法核心價值追求的內容和對內容的理解,因此,學生在理解試題和組織答案過程的方向就非常明確,試題具有非常有效的指向性。
2.試題命制的技巧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科學命制試題中,根據命題要求,必須注意命題的技巧,力求使學科試題科學、準確、公平、規(guī)范,做到試卷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qū)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1)選擇題命制技巧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第一卷是以20道單項選擇閉卷形式考查,在命制選擇題時應注意:題干要盡量精練、準確、清楚,避免與正確項使用相同的修飾詞語,干擾項要有迷惑性,同一選擇題選擇項在形式上應盡量保持協調一致;組合項單項選擇題與純單項選擇題的比例要注意協調,符合考試限定時間內完成的可能性;選擇題的內容,按命題要涵蓋近一年的國內國際時事、禁毒知識、純學科知識內容,還要注意初中三年學科知識學習的覆蓋面,不能忽略三個年級涉及的知識面,必須凸顯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功能與特色。
(2)非選擇題命題技巧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第二卷是以4道非選擇題開卷形式考查,主觀題因為開卷形式,所以命制試題時要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注重考查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基本能力,還要滲透對研究性學習的考查,合理設置開放性、探究性試題,引導學科教學注重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2019年廣州中考道德與法治學科試題第24題,與去年考查方式相似、都屬于開放性的探究題,本題通過例舉祖國的榜樣人物事跡介紹,讓學生結合學科所學知識寫一篇讀后感,這題是一道需要學生綜合心理、道德、國情等方面知識,結合自身的認識和體會寫讀后感,考查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關注英雄人物事跡、透視現實生活、弘揚真善美、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從開放性考題中幫助學生真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命題以能力立意為主,因此,試題命制專業(yè)能力已經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的一項必備能力,是目前新時代對思政課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思政課教師的一門必修課。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要深入研究中考命題導向和命制要求,以中考試題命題和考查的理念引領教學實踐,不斷加強自身試題命制的專業(yè)能力,促進教師能力和素養(yǎng)的發(fā)展,切實提高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質量,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在新時代所擔當的育人功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做好思想政治課課程活動的主導者和實施者,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
參考文獻:
[1]馬百霞.淺談教師命題技巧[J].職業(yè)技術,2012(06):94.
[2]張海燕.基于中考政治命題改革后的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2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