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智
摘? ? 要: 農村中學,由于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教育教學質量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改變現(xiàn)狀,是農村中學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分析幾個影響因素,并提出一些應對措施,為相關學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中學? ? 教育發(fā)展? ? 影響因素? ? 應對措施
一、影響我校教育發(fā)展的因素
我校(康縣二中),是一所農村中學,教育質量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改變現(xiàn)狀,是全體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影響我校發(fā)展的因素有多種,本文從環(huán)境因素、家庭因素、管理因素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思考。
(一)環(huán)境因素
我校位于康縣長壩鎮(zhèn),青龍山與平套梁環(huán)抱的狹長河谷地帶,略武公路是通往外界的唯一干線。封閉的自然環(huán)境與落后的經濟,使人們的社會思維習慣深處有著較為頑固的惰性,具體表現(xiàn)之一是尊師重教意識的缺乏和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與上進心。
因為本地工業(yè)基礎匱乏,一些青年迫于生計,輟學外出打工,打工潮對學生及家長思想方面的沖擊不容忽視。加之,農村山區(qū)培養(yǎng)出的大學生非常少,學生與家長很少看到依靠讀書改變命運的鮮活例子,對“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產生懷疑。而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升入高中、進入大學等,所需費用約六七萬元,大學畢業(yè)后不包分配,需要應聘招考工作,普遍認為大學畢業(yè)后還是“打工”,前途未卜。中學生與打工人員交往比較多,打工人員談論的大多是對打工成功者的肯定,對打工發(fā)財者的羨慕,對外界精彩世界的描述,足以吸引中學生,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減弱,急于外出掙錢。
惡劣的交通狀況,成為學校和學生家長溝通的障礙。我校初中部服務區(qū)域主要為長壩鎮(zhèn)各村社,高中部學生的分布范圍為云臺、平洛、大堡等鄉(xiāng)鎮(zhèn),根據對學生基本信息的調查發(fā)現(xiàn),87%以上的學生分布十分零散,居住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不僅使教師“普訪”成為不可能,還成為學生家長不能及時配合學校管理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
家長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教育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根據我們的問卷調查分析,62%的學生家長均為“小學畢業(yè)或以下學歷”,其中32%的家長有不重視孩子的教育的傾向,他們認為自己沒有文化,沒有能力和時間教育孩子,將教育責任完全推到學校和老師身上,覺得學校是學生念書的地方,教師是教育學生的。但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與家長的文化水平有一定關系,父母能夠重視家庭教育,孩子往往能專心投入學習,成為學習上的佼佼者。
一些家長缺乏實施有效教育的正確方法和先進理念,忽略青春期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賞罰褒貶;對學生世界觀、信仰、思想、作風、接物待人的態(tài)度,起著性格上的奠基作用。在問卷調查“你與父母的關系如何”一題中,選擇“一般或緊張”的學生,在回答“當你在學校犯錯誤后父母的處理方式”一題時,大都選擇“訓斥打罵”。這種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壓抑,心理自卑,缺乏獨立能力,另一方面這些學生有可能成為讓老師尷尬、讓班主任頭疼的“問題”學生。
完整家庭教育缺失的孤兒﹑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是學校教育的又一難題。撫養(yǎng)中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管理不到位,缺乏教育養(yǎng)成,形成管理的盲區(qū),出現(xiàn)問題:如厭學、逃課、外出逛街、上網等,容易產生自卑、封閉、過于敏感等心理問題。
(三)管理因素
生源質量不佳,學風的轉變困難,教育、教學難度大。我校是包含高中部與初中部的完全中學,初中部學生文化課程基礎相對薄弱,主要表現(xiàn)在小學開設英語不專業(yè),影響我校英語教學成績。高中部生源質量不高不僅表現(xiàn)在學生的文化基礎不扎實,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學習主動性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不高,這一類學生占很大比例。影響了我校校風與學風的整體轉變。我縣的教育發(fā)展狀況,決定了這一問題不是通過學校努力能夠在短期內解決的。
班級規(guī)模大,課堂教學管理難度大。我校班級人數(shù)大都為五六十人,比教育最大關照度多出了一倍多。研究證明,在人數(shù)較少的班級,課堂氣氛更加友好愉快,教師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個別輔導、因材施教,教學活動和方式更加多樣化,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內外學習活動。小班可以為提高教學質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氣氛。當然,從我校目前師資力量與硬件設施來看,也無法在短期內改變這一狀況。
班主任工作繁雜,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機制不夠健全。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高峰期,心理發(fā)展是錯綜復雜的。一些學生追求成人感,喜歡玩“深沉”、裝“老成”;追求獨立,喜歡“唯我獨尊”等。此外,中學生正處在青春萌動期,容易出現(xiàn)早戀問題。由于他們的個性心理發(fā)展和認識能力還很不成熟,早戀的學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有的緊張、恐懼、羞澀;有的苦悶、自卑、惆悵、失望、孤獨、悔恨、憤怒。此類問題的處理,只能依賴班主任,而班主任除了處理教育教學事務外,還要照管班級學生的在校生活,工作非常繁雜。這就決定了班主任不可能注意到班級中每個學生心理方面的變化,需要學生管理部門多從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如:可以通過團委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心理輔導,并針對不同問題學生設計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這就需要從事這些工作的老師掌握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必要的心理偏差行為矯正方法。及時對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如:厭學癥、學校恐懼癥、考前焦慮、自閉、狂躁、早戀等進行矯正。
二、促進我校教育發(fā)展的應對措施
上述因素影響我校教育長遠發(fā)展。因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不容易改變,人文環(huán)境的改變將是未來很長歷史時期內完成的任務,我們要更加密切地聯(lián)系家長,積極爭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強有力結合及不斷自我完善。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在家訪中,和學生家長交流學生在校情況時要下意識地教給他們一些較好的教育方法,讓他們認識到重視孩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每學期召開兩次家長會,讓家長積極與學校聯(lián)系,了解學生情況,掌握動態(tài),實施配合教育;第三,取得政府部門的配合,在行政村中建立家長學校,讓村主任或村中有名望的人擔任家長學校的校長,以方便宣傳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等,還可以對一些單親家庭、孤兒及留守學生的代理監(jiān)護人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在自身管理方面,如何通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教師隊伍管理,更加完善和嚴格執(zhí)行學生管理制度。通過教師的有效努力,學校正確的制度導向,促進我校教育、教學的發(fā)展。
(一)對學校管理方面的建議
1.根據學校實際,提高教學改革的總體認識。通過多年艱難發(fā)展,初中教學質量無大幅度提高,高中升學率雖然近年來提高很快,但通過與未來幾年高考趨勢信息的對照,不難發(fā)現(xiàn)我校高中教育教學想要長遠地發(fā)展提升,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新課改勢在必行,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必然會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各個方面的協(xié)作配合,尤其是學校各部門,全校教職工要明確分工、通力合作,全校一盤棋,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教育教學中心,才能更高效地開展課改工作。這就要求學校對目前教育教學管理重新進行梳理和適當調整。
2.解決教師的思想問題,制定全面的課堂教學行動指南,確立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學校制定課堂教學改革的各種要求作為全校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行動指導是十分必要的,學校要意識到,光有要求而沒有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是徒勞的。另外,學校要意識到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之前思考最多的是什么,這些問題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阻力。簡單說,就是學校制定的各項管理、考核、獎罰制度??茖W、全面、公平、穩(wěn)定、人性化的管理、考核、獎罰制度才是一線教師行動的最重要指南。真正解放教師的思想,放下心理包袱,掃清教師思想上的后顧之憂是學校實施課堂教學改革首先要做的工作之一。要解決以上問題就要學校深入教師中,從各個方面了解教師的思想、工作等,只有從心理上做好教師的堅強后盾,工作上全面支持和及時保障,才能讓教師安心工作、樂于奉獻、不斷進取,把課改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yè)來干。要確立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在總體目標下制定階段性目標及具體內容,使全校課改工作有目的、有序深入開展。
3.建設一支敬業(yè)、團結、向上、高素質的專業(yè)教師隊伍。教師是一所學校最寶貴的資源,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最終要靠一線教師來實施,擁有一支穩(wěn)定、敬業(yè)、團結、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課堂教學改革成功的基礎保證。近十年來,我校教師流動性很強,教師隊伍的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學歷、文憑不斷增高,這是可喜的,但是教師隊伍素質、業(yè)務能力的參差不齊也是我校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硬傷。尤其是一大批年輕教師,由于工作時間短,學校的培養(yǎng)和培訓機制不足,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認識、工作能力、工作經驗不足,不能迅速轉化為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中堅力量,通過理論培訓、老教師帶領、技能強化等多方面措施培養(yǎng)年輕教師快速成長,迅速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學改革成功的基礎保證。
4.對學生制定一套有力、統(tǒng)一的引導措施,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中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具有獨特的年齡、生理、個性、認知特點,各種思想意識和行為存在盲目性、隨意性,需要學校制定大的引導方向和教育策略,通過大力研究和引導,找出目前學生身心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有針對性地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引導學生找到自信。目前雖然有部分文體活動和興趣小組等,也在學生思想教育上進行了一些嘗試,但還不夠,多數(shù)學生對課外活動不積極、不豐富、不活躍。學校在現(xiàn)有學生課外活動安排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積極組織、參加大量有益的第二課堂活動,為學困生、厭學生、不穩(wěn)定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平臺,展現(xiàn)他們的特長、發(fā)現(xiàn)閃光點,幫助他們尋找自信、體驗快樂,提高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轉變整體學生的學風,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和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順利實施。
(二)對教師綜合能力的建議
1.深化課改認識,積極投入課改實踐。中學教育是為了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為學生長遠發(fā)展打基礎。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不是單純提高教學質量這一點,而是從深層次變革教師的教學理念。這也是未來中學教育教學的必然之路,教師要深刻認識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緊迫性。時代在發(fā)展,學生在變化,教師也要自覺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積極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做好課堂教學改革的堅定支持者、執(zhí)行者和探索者。
2.系統(tǒng)學習和掌握課改理論、方法、模式、策略,增強教學技能。由于一些教師的課改理論和方法比較欠缺,課改實施狀況參差不齊。在已經形成的教學習慣和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新課堂不自覺走上“新形式走老路”的狀況。諸如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體驗,重形式、輕效率等問題依然存在且較為普遍,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充電”,通過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理論、技能培訓,比如學校組織的“走出去,請進來”活動、聽評課活動、“國培計劃”培訓等,提高課改理論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策略,增強教學技能,力爭成為學科骨干、教學能手,為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打好扎實基礎。
3.深入、全面、理性了解學生及特點,因材施教。目前,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協(xié)作、自主學習、展示表達等跟不上新課堂模式的需要,導致教學生硬、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認識、研究不夠,課前準備和教學設計不完善,課堂上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改革重點是研究學生心理,通過深入了解,不斷觀察并鼓勵學生點滴成長和進步,逐漸轉換教師、角色,從課堂主宰者到引導者、組織者,把教師放到和學生平等的地位上,靜下心來面對學生出現(xiàn)的困惑和問題。尤其避免“實在管不了就放棄”或“我認真教,你一定要優(yōu)秀”的錯誤心理,不顧學生感受。要時刻清醒地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長期性、持續(xù)性,切忌急功近利,出現(xiàn)困難和問題是必然的,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4.創(chuàng)立獨特的教學風格,追求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重要的是育好人。教育工作關系著學生的人生導向。教師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教育是良心工程,不管社會、家長是否肯定,我們的工作首先要腳踏實地。家庭教育中“虎父無犬子”,教師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也會起到同樣直接的映射效應,獨特的教學風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無形正能量。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潔身自好、正直善良、崇尚科學、勇于拼搏等品質首先要在自己身上“落地生根”,才有可能在學生身上“遍地開花”。提高業(yè)務技能,追求高尚的個人品質應該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
課堂教學改革是關系我校未來發(fā)展的大事,不是幾個人能完成的,更不是短期就能見效的。因此,我們應該從學校的良性發(fā)展、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隊伍的全面培養(yǎng)方面,認真思考課堂教學改革。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通過多學習、多思考、多探索,多完善,真抓實干,長期努力,使課堂教學走上高效之路,使學校走上高速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黃俊武.康縣志[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
[2]李廣仁.康縣教育志[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3.
[3]沈玉順.現(xiàn)代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劉五元.淺談打工潮對農村初中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5(11x).
[5]陳立功.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2(56).
[6]陳春紅.影響城鄉(xiāng)結合部中學教學質量的家庭教育因素探析與對策[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62).
[7]王磊.淺談制約農村教育質量發(fā)展的因素[J].新一代(下半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