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志強
【摘? 要】在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將自身教育的成敗建立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之上,但是很多學生學習較差的原因并不僅僅是因為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學生過度依賴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教師一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失去一定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會有所下降,這也是現(xiàn)階段構建初中科學高效課堂的主要原因。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很多教師并不是十分重視這門副課,往往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僅將教材中的知識囫圇灌輸給學生,不講教學方式與教學內(nèi)容是否新穎有效,進而導致學生科學學習興趣無法得到提高,學習效率也難以得到增強。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轉變這一現(xiàn)狀,作為初中科學教師應當積極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斷探索先進的教學技巧,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切實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科學;高效課堂;方法策略
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不斷利用各種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效果往往差強人意,最好的方式便是提高教師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初中科學課堂真正成為高校課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快的接受與理解知識內(nèi)容,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夠得到提升。對于初中科學學科而言,其作為一門涵蓋了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等多方面因素的學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光靠學生進行自學是遠遠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為此在課堂上,教師應當不斷的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為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轉變,將其中重難點知識轉化為更易使學生理解及接受的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問題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切實了解科學學習的主要內(nèi)涵,使學生在進行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主觀認知及客觀思想均能夠實現(xiàn)統(tǒng)一,使學生在主觀認知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和探索。而學生思維的激發(fā)往往需要教師利用問題進行引導,有效地問題導入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索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問題導入的重視程度,積極向學生引入具有思考意義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不斷提高學生大腦思維意識與創(chuàng)新想象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運用科學理論知識開展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大氣層”的章節(jié)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利用問題導入的形式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問題積極開展思考探究高中,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向學生提出:天氣有冷暖雨雪等豐富的形式構成,為何天氣如此多變?生活中的哪些現(xiàn)象可以使自己感受到大氣的變化?等等,利用這些探究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開展科學學習,并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科學知識,提升學習效果,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其主要要求教師應當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科素養(yǎng)水平,切實順應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需求。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注重對學生自主性學習平臺的構建工作,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想象能力,幫助學生更快的掌握科學知識,提高自身學習效率。眾所周知,科學作為一項以自然為基礎的學科,探索科學知識同樣是對自身的一種探尋,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究意識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才能更好的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根據(jù)實際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探究的平臺,幫助學生更快的掌握科學知識,更好的構建初中科學高效課堂。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第6節(jié) 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章節(jié)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探究,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并在這個過程中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討論內(nèi)容進行探究。比如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一個討論的主題: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是什么?將這個問題交給學生進行探究,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及教師的引導開展探究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熱情,更能利用學生的不斷交流使學生的知識最大化擴散,切實提高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水平,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效率。
三、重復難點,加深學生認知理解
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科學學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其主要包含著多樣化的知識內(nèi)容,對于現(xiàn)階段初中生的認知能力而言,學習科學必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由于對于一些重難點知識內(nèi)容,倘若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會有所下降。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材中的重難點內(nèi)容不斷進行挖掘和轉化,反復向學生展示其中的知識原理,逐漸使學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第2節(jié) 人體的激素調(diào)節(jié)”的章節(jié)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將本章節(jié)知識難點不斷向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其中的原理,并利用這種方式為學生進行知識的串聯(lián),使學生通過掌握一種知識以后便能夠聯(lián)想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切實為學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tǒng)化教學方案,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在初中階段的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利用有效手段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以往“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的學習態(tài)度,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吳蓉娟. 以多元教學改革構建初中科學高效課堂 ——對新時期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分析[J]. 新課程·中學,2018(3):41-42.
[2]姚蔓莉. 初中科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 讀寫算,2018(2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