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初中生寫作現(xiàn)狀進行思考,探尋解決學生寫作困境的途徑,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做法,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從名著中汲取營養(yǎng),從閱讀走向寫作,以讀促寫,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學生寫作現(xiàn)狀;名著閱讀;寫作提升;以讀促寫的途徑
當今初中學生懼怕寫作,不會寫作漸漸成為語文學習的困境。學生習慣借網絡之力,東拉西扯,毫無創(chuàng)造,寫作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素材,無從下手;學生興趣缺失,應付了事!作為從小就接觸的語文學科產生此等怪象,值得我們去思考,造成此等怪象的原因。從教師的角度而言,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和感情理解尊重不夠,沒有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脫離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作文實踐,無異于閉門造車;再者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技法缺乏合理的引導,沒能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寫作水平,寫作指導存在隨意性和無序化的弊病;同時在批改作文時又慣用范文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缺乏欣賞肯定的意識和態(tài)度。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由于素材的貧乏,生活體驗的缺乏,興趣的缺失造成寫作困境。“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W生不注意觀察生活,或由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功利主義盛行,學生的生活體驗十分狹隘,沒有生活,沒有素材,寫作失去了源頭,如何有不絕的清流?也有部分學生也進行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可在寫作時依然是難以下筆,胸中似有千言,下筆卻無只字,閱讀量的積累無法轉換為寫作能力的提升,完成質的飛躍。有人認為讀書破萬卷待時機成熟下筆就如有神助,但這個時機的成熟時間也依賴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所以引導學生汲取名著經典的精華,探求經典名著的寫作技法,將閱讀量的累積轉變?yōu)閷懽髁Φ奶嵘种匾?,從閱讀到寫作是一種十分復雜的轉變過程,樹立大語文觀,意識到“讀寫聽說”這四個要素是一個綜合整體,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將讀與寫變得和聽與說一樣簡單自然輕松。這是一個過程,必須要通過持續(xù)的訓練才能真正提升寫作水平。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顯然,重視課外閱讀是課程標準的一個根本性導向,可以說閱讀是語文課程中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它既是學生實現(xiàn)自身精神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各種能力得到發(fā)展的基礎,而作為閱讀素材中的精華——名著,無疑是學生最好的精神食糧,能夠汲取其中的養(yǎng)分,必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有飛躍式的提高。寫作有技可學,有法可依,有規(guī)則可以借鑒學習,我們在精讀課中所學習到的寫作技巧很多,但如果只停留在知識層面上,而沒有寫作實踐的話,就無法形成相應的寫作能力,所以名著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做好領路人,將名著中的寫作技法滲透到我們的寫作實踐中來,引導學生將閱讀體悟鍛煉內化成自己的寫作能力,名著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寫作方法,而且傳世經典對這些方法的運用已然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值得我們去品味借鑒模仿。
那么如何找準突破點,將名著閱讀與平時的寫作實踐有機聯(lián)系,巧妙融合呢?
一、 依托名著,學會講述故事,訓練謀篇布局的能力
在部編要求的必讀名著中《西游記》《水滸傳》都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傳世之作,這種小說分回標目,段落整齊,回目內內容相對完整,又與全文情節(jié)勾連,它由宋元話本小說和說話藝術脫胎而來,作者扮演說書人的角色,十分擅長設置懸念,將故事情節(jié)處理得曲折生動,波瀾起伏,單線組合縱貫,多線穿插交織的敘事技巧運用十分自如,所以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關注回目名稱,關注情節(jié)的構思特點,每天將閱讀內容按起因、經過、結果概括出來,訓練學生把握故事主要內容,梳理故事情節(jié)的能力,再利用課前五分鐘,每天安排一名同學復述故事,復述故事則要求學生能夠更加細致地掌握情節(jié),了解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復述清楚生動。這需要學生在前一天做出充分準備,對學生謀篇布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zhàn),如何安排材料的詳略,如何突出人物的主次,如何安排復述的層次,如何設置懸念以吸引同學,如何更加準確地表現(xiàn)主題,這些都是學生在準備過程中將會面臨的難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將得以較大程度的提升,經過一階段的實踐可以看到學生對情節(jié)的處理日見準確而生動,對人物的把握日見細致而鮮明,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以提升。當然汲取名著營養(yǎng)不能僅僅停留在寫作的素材獲取上,而應當化用為資源,在尊重名著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我們也鼓勵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力,讓自己的思考創(chuàng)新與名著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尤其是少年兒童其思維特點是富于幻想,好奇求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十分明確地提出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所以在名著閱讀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對名著情節(jié)進行想象改編、續(xù)寫,激發(fā)學生精讀作品多向思維的熱情。我們曾經組織“大話西游”名著閱讀比賽,學生在立足原著的基礎之上大膽改編西游故事,創(chuàng)造出許多令人拍案叫好的精彩故事,結構文章駕馭素材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語言表達詼諧風趣,緊接地氣,深受同伴歡迎,激發(fā)了共讀名著的熱情,這種自主的閱讀獲得的不再是單純的情節(jié),更多的是對作品主題的思考,藝術特色的鑒賞,這樣我們的名著閱讀悄然向寫作提升轉化,實現(xiàn)了質的變化和飛躍。
二、 借鑒名著,學會刻畫人物,訓練學生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經典作品中,人物是作品的靈魂,只有塑造出傳神生動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特定時代的社會生活,才足以使作品經久不衰。經典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畫人物,綜合運用各種藝術手段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肖像進行刻畫,既展現(xiàn)人物的衣著服飾、言談舉止等外在形態(tài),又呈現(xiàn)人物心理、思想、感情等內在活動,同時還結合人物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從而塑造出豐滿而成功的,打動讀者的藝術形象。以老舍《駱駝祥子》為例,祥子在小說開頭,老實、健壯、勤奮、堅忍,然而一連串的打擊讓他墮落為麻木、潦倒、自私、狡猾、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小說對祥子的外貌,尤其是心理進行了細致傳神、入木三分的刻畫,突出不合理社會制度如何將人異化為獸的主題;小說中的小福子為生活所迫賣身為娼,不堪凌辱上吊自殺;老馬祖孫辛苦勞作卻填不飽肚皮……老舍以真實的視角對小人物的生活進行真實描述,展現(xiàn)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氣息。在閱讀這本名著時,可以作專題精讀,學習其技法,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不太起眼的小人物,去寫他們的生活,表現(xiàn)他們的人生,看看小人物的幸與不幸,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名著,獲得啟示,提升寫作內涵。再以《水滸傳》為例,可以說它最突出的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小說對英雄人物的塑造上,而且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系列性格鮮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體形象,其中的林沖、武松、李逵等人可謂家喻戶曉,長期活在人們的集體記憶中,小說大膽表現(xiàn)人物的英雄氣概,也不避諱人物的缺點不足,展現(xiàn)出人物真實的人性,在具體的藝術再現(xiàn)形式上,渲染、烘托、對比等手法的成功運用突出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金圣嘆評《水滸》說: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所狀,人有其聲口。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它大量運用景物描寫,朔風大雪渲染了一種凄冷悲涼的氣氛,烘托了人物濃郁的性情和危機四伏的處境,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及至草料場火起,山神廟真相大白之時,對林沖的動作、心理進行精彩描寫,生動展現(xiàn)其由隱忍屈從到堅決反抗的性格根本性變化,在賞讀名著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關注這樣的細節(jié),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并有意識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為自己的習作插上騰飛的翅膀。我們曾經嘗試精讀《水滸》名篇,并學習其人物塑造方法,遷移到習作《他》(運用描寫手法刻畫班級一位同學)。在這次的寫作活動中,學生表現(xiàn)十分積極,反復品味名著的寫法,嘗試寫作并在小組之內修改潤色,力爭將同學的個性表現(xiàn)到位,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并樹立寫作信心,是一次從閱讀到寫作實踐的成功課例。當然不同的名著其養(yǎng)分不盡相同,教師應引導學生突破其中一點,讀有所悟,這樣我們的名著閱讀便能由淺入深,真正讀到一些本質的東西,學到一些內在的東西。
三、 感悟名著,學會思考內涵,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
歸根到底,讀名著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文化,反思自我。讀名著最重要的是把握作品內涵,讓作品中的營養(yǎng)因子像種子一樣在我們身上生根發(fā)芽,成為我們思想的一部分存在于深層記憶中,滋養(yǎng)人生。所以引領學生品味名著內涵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并形成文字表達,深化閱讀成果也是閱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學生的閱讀停留在把握情節(jié)這種淺層次上,而缺乏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與感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研讀作品的時代背景、主題內涵、語言特色等深層次地理解作品,使學生擺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表層,進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里層,甚至達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深層。教師可以將作品主題進行分類,諸如成長與成功,苦難與毅力,人性中的美與丑……縮短經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經典與學生之間的隔閡。也可以提供一些名家書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鍛煉學生提煉主題的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從宏觀角度賞讀作品,提高學生整體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打破窠臼,突破慣性思維,真正進行浸入式閱讀,努力挖掘名著深刻內涵,獲得更有價值的閱讀體驗,寫出更獨特的閱讀感悟。
將閱讀與寫作整合起來的過程是一個文字整合的過程,更是一個思維整合的過程,名著作為寶貴的資源,除了在技法上提供給學生一些可借鑒的引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更多地受到經典的熏陶和感染,從中汲取營養(yǎng),幫助學生精神更好地成長,從而從源頭方面真正成為學生寫作與思考的源泉。
參考文獻:
[1]余黨緒.我的閱讀教學改進之道:思辨性閱讀[J].語文教學通訊,2014(28):4-7.
[2]俞平.以生活為基礎,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語文素養(yǎng)——《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比較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20(30):71-73.
作者簡介:吳麗玲,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