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軍
摘要: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實驗既可以讓學生理解所學物理理論,又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另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質(zhì)量,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作用,文章結(jié)合本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課前實驗、課堂實驗以及課后實驗的個性化開展進行探究,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教學 實驗教學 課前導入 因材施教 個性化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科學,在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實驗占了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地位,這種教學路徑拓展了新的教學空間,為學生提供了多方思考、探求新知和鞏固、提升課本物理知識的機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小實驗逐漸增多,并且地位和作用也逐漸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實驗教學質(zhì)量,注重學生實驗的實踐和體驗,使得學生在實驗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課前實驗,激發(fā)學習熱情
物理知識體系復雜,各章節(jié)知識相互交織,教師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把知識化難為易。但是,短暫的45分鐘實驗課并不能完全解決學生的疑惑,為了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促使學生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前導入和預習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課前實驗,提前了解本節(jié)課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前實驗時應該了解初中生的學習情況和生理、心理特點。
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學習物理知識之前都會因為物理知識的復雜性和抽象性產(chǎn)生畏難情緒,影響學生的自學成果,所以開展課前實驗活動是尤為重要的。教師需要結(jié)合課本知識,要求學生在尊重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實驗步驟和實驗內(nèi)容,以求達到良好的自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內(nèi)容時,需要提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實驗素材,觀察生活中的凸透鏡。并提供實驗室安排學生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增加自己的感性知識,拉近課文知識和自己的距離。當然,學生開展課前實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在遵循原則的基礎上觀察實驗現(xiàn)象。同時教師還應該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通過設置問題來調(diào)動學生探究的熱情,讓學生在思考和觀察的同時提高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
二、課堂實驗,凸顯個性化教學手段
初中生的個體差異較為明顯,作為物理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時需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因材施教,確保自己的教學方式迎合初中生的需求。物理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及掌握知識的程度劃分學習小組,并針對每組的學習程度和特點進行授課。針對基礎較弱的小組,教師需要以夯實基礎為主。而針對學習能力較高的小組,教師則需要以挖掘其潛力為主。針對小組特點進行授課既能尊重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又能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優(yōu)勢,更能讓初中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協(xié)作溝通能力。
教師除了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劃分學習小組之外還需要使教學內(nèi)容趨向個性化。在教學之前需要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有選擇性的教授學生知識,而不是全盤按照教材內(nèi)容灌輸給學生。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把教學內(nèi)容按照難度高低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用線索把知識串聯(lián)起來,同時根據(jù)內(nèi)容設定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初中生明確物理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在學習時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選擇地接受,既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熱情,又能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
物理教師除了使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凸顯個性化之外,還需要培養(yǎng)初中生的個性化思維,鼓勵初中生在遵守課堂紀律的基礎上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己。初中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思維習慣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物理教師既要肯定學生的思維習慣,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思想。這樣既能尊重學生又能使學生充分的表現(xiàn)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時,有的學生會提出:“那是不是我們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光的折射和反射現(xiàn)象的區(qū)分點在哪?”當學生提出這幾點疑問時,教師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先要肯定他的說法有道理,然后再通過具體的實踐驗證學生的說法是否正確。教師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再引導學生用實踐證實自己的想法是對是錯。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調(diào)動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在實踐中也會加深自己對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識的印象,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
三、課后實驗,鞏固已有成果
課外實驗是物理教學和實驗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開展課前實驗以外還需要輔助學生進行課后實驗,讓學生用實驗鞏固已有成果。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后實驗時需要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大部分的物理實驗步驟較為復雜,脫離學生實際,教師在講解時也不能使學生完全理解和接受。所以,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需要使實驗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利用課后實驗突破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點問題,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教師開展物理課外小實驗,既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又需要增加實驗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試驗中體會物理知識的魅力,并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以此推動初中物理教學的進程。
四、動手制作,感受實驗魅力
對物理實驗來說,最重要的便是實驗素材和實驗器具。但是,如何一味地依靠實驗室里的器材進行實驗,會降低學生實驗的興趣,學生無法感受自主動手,制作,探究的過程,也就無法深入理解器材對于實驗而言的重要性。因此,突出實驗個性化教學的又一手段,教師便應該將動手制作貫穿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復習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預習的內(nèi)容進行器材的選擇。
綜上所述,小實驗在物理教學和學習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學離不開小實驗。為此,物理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將課外實驗教學和個性化的教學手段結(jié)合在一起,做好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的實驗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其個性化發(fā)展提供引導,使其感受物理實驗的魅力,積極主動的習得新知識,獲得發(fā)展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樹發(fā)。淺議初中物理課外小實驗教學[J]。技術(shù)物理教學,2012,20(1):106-107。
[2]李國平。淺析初中物理課外小實驗的充分激發(fā)和體驗[J]。中學物理,2014,32(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