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振成
◆摘? 要: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薄墩n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較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毙W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以讀為本”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有效途徑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教育;課內外閱讀;有效途徑
課內外閱讀一體化不是簡單的貼標簽,為了多讀點,就找點課外資料讀讀;為了由課內走向課外,課內就必須有點課外的東西。教師教學不是為形式服務,而是基于功能的考慮。那課內外閱讀一體化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方面究竟發(fā)揮著什么樣的作用呢? 課內外閱讀一體化是為了使課內外閱讀形成統(tǒng)一的整合,使課內跟課外的閱讀材料、學生的實際生活形成對接。
一、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有效途徑
通過將課內和課文閱讀教學相結合,可以增加教師的教學投入。同時,對于學生來說,能夠接受更多有趣的課堂也是提高他們能力的好方法。學生將對參與課堂學習更感興趣,并且學生會對新的教學方法感到好奇。因此,以下提出幾點建議推動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
1.提供校內閱讀空間
為配合課內外閱讀結合的推進,可以開發(fā),校本課程“讀書空間”,將學校圖書館、樓道讀書角、班級圖書角、個人藏書進行整合交流,創(chuàng)編校本教材《讀書空間》,為學生課外閱讀創(chuàng)設良好的平臺,讓學生在校內就可以做到課內和課外閱讀,使讀書成為學生良好的習慣,讓書香潤澤學生的心靈。
2.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推動課內外閱讀整合
閱讀文章是一個從理解、熟悉到真正理解文章的過程。無論語文學習處于哪個階段,閱讀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真正的語閱讀教學不是讓老師逐句分析和解釋文章,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并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不喜歡長時間重復閱讀同一篇文章。對于他們來說,這是非常新鮮感和缺乏吸引力的。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還不夠理想,沒有達到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首先解決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高的問題,然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停滯的問題。使用提問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小學生的興趣。在講解《走月亮》一課時,老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提出問題“作者和阿媽走的時候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進行延伸訓練提出“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思考作者看到怎么樣的沿途美景?”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激起學生們的興趣。
3.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促進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
當下是互聯(lián)網(wǎng)引領時代發(fā)展的新時代,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閱讀教學,是有效整合課內外閱讀的一劑良藥,例如:在《呼風喚雨的世紀》導讀課中,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圖書封面,進行觀察并進行大膽猜測,交給學生預測的閱讀策略;通過勒口和目錄介紹,激發(fā)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產(chǎn)生興趣,并進行預測;通過圖書畫面展示,調動學生對故事人物的興趣;通過片段導讀,帶領孩子們對片段進行快速閱讀,在閱讀中感受主人公的性格特色和生活軌跡,領略認識主人公形象,預測主人公的未來生活?!逗麸L喚雨的世紀》智慧閱讀課堂,依托智慧教學系統(tǒng),讓學生在學習課內知識的同時,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課外知識,推動課內外閱讀有效結合,實現(xiàn)數(shù)據(jù)采集與課堂互動,提高了教學效果,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互動模式,朝關注人人的課堂邁進了一大步。
4.引導學生從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的延伸
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能夠讓學生閱讀的文章是有限的,語文素養(yǎng)要想得到更好的提升需要不斷的進行課外閱讀。在學生學課文的時候,老師要抓住有利的時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甚至是閱讀的沖動走出課堂。例如,在學習過《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之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和興奮點,及時推薦《世說新語·雅量》經(jīng)典閱讀;學完《扁鵲治病》之后,及時推薦《中國寓言故事》和《伊索寓言》等寓言故事閱讀,采用“1+X”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延伸性閱讀,溝通課內外的聯(lián)系,擴大學生閱讀量。做到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拓展。
5.合理分布課外讀物閱讀的教學比重
現(xiàn)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都會引進大量的課外讀物來輔助閱讀,但是一部分老師并沒有掌握好課堂學習與課外讀物的教學比重,導致兩部分的比例失衡,直接影響到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其實這兩部分都是為了提高學生“語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服務的,所以老師要按照科學的方式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比重。老師在平時語文教學中應該激勵學生在能力許可的范圍內大量進行閱讀,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語言文字,并能將文字運用自如。但是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畢竟有限,選擇的書籍未必適合其進行閱讀,老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到什么書籍可以讀,什么書籍并不適合。并且要了解到正確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方式,這樣既能拓展學生們的視野和語言知識儲備,又能幫助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思維和文字理解、運用的技能。
二、結語
晚唐文學家皮日休曾寫道:惟書有色,艷于西子;惟文有華,秀于百卉。讀來深有感觸,是呀,只有書是最有姿色的,甚至比西施還要艷美;只有文章是最華美的,甚至比百花還要秀麗。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所有學科的根本。知識的積累、語感的培養(yǎng)、視野的開拓、思維的鍛造、趣味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閱讀的支撐。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應有效銜接課內外閱讀以擴充學生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游小玲.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的探究[J].考試周刊,2021(18):47-48.
[2]黃春金.內引外聯(lián)? 相得益彰——探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21(07):23-24.
[3]陳永登,成大牛.淺析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1(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