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繼斌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應結合新時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現有的數學教育模式,使學生快速地對接于中考。因此,教師需要圍繞初中數學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理論進行探索,構建一套適合于學生接受、理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尤其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需要探索出適合學生接受、理解的教學模式,加大學生的重視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诖?,文章分析了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作用,結合現階段構建中的原則,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5-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25
初中數學課程涉及函數、代數、幾何等內容,而這些內容的抽象性較高,若不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畏難情緒,降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原有的數學教學模式,將抽象性的數學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圖文信息,方便學生更加快速地了解數學知識點及其用法。另外,教師應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地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深入分析,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
一、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作用
新課程模式下的數學教學應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深入挖掘數學問題,積極優(yōu)化問題解決方案,并將其合理地應用于生活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全面融入于課程探索及課程分析的過程當中。另外,高效的數學課堂還需要學生采用自學、自主探究的方式對不同題型進行探究,并在合作、溝通、討論過程中消除對數學學習的壓力。由此,高效的數學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其逐漸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并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此外,構建高效課堂還要求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根據現有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設計個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一些問題進行探究、理解、記憶,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也需要教師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提高核心教學水平[1]。
二、現階段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原則
(一)基于自主學習
高效課堂的構建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前提,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中融入生活中的常見案例,引導學生根據案例內容進行分析探討。這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水平,又能增強學生的思維意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生活情境、生活內容的探究,促使學生在強化練習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二)基于興趣培養(yǎng)
教師需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學概率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抽獎的生活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抽獎活動。另外,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品質,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促使學生從生活的角度看待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進而打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數學教學氛圍[2]。
三、構建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
(一)重視課前預習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可能會導致他們無法快速地適應此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課前的預習環(huán)節(jié),了解第二天數學課程需要學習到哪些知識點及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預習方法可采用網課的形式進行,使學生了解課程中的重點及必考點,并加以記錄,及時發(fā)現在預習過程中的問題及缺陷,方便第二天上課解決疑難問題[3]。這不僅能夠消除學生上課不積極的情況,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我們設置的預習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只是讓學生提前了解所講知識的框架,不會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做好預習,能夠讓學生形成初步的數學知識框架,對所有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便于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二)強化自主探究教育,鼓勵創(chuàng)新學習
利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開展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利用科學、合理的引導模式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探究當中。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同時要求學生對所得到的解題思路進行匯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舉一反三的思維習慣[4]。
(三)加強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
教師應加強數學思維訓練,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思維解決同一問題,這不僅有利于擴寬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利于讓學生更快地找到最簡便的解題技巧,從而縮短做題所使用的時間。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采用靈活思維角度看待同一問題,通過牢記各個數學知識點擊數學理論,通過運用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做好數學問題的探究。例如,教師需要構建創(chuàng)新化思維的教學模式,誘導學生根據不同問題進行理解與分享,并逐漸養(yǎng)成積極進取、積極探索的習慣,有利于讓學生進行交流與爭辯。數學課堂應該是一個質疑、討論、交流、爭辯的地方,課堂氣氛應該是和諧的、自由度較高的、寬松的、公平的,要讓學生敢于發(fā)言,敢于參與實踐活動。在課下輔導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勤學好問,多溝通,多交流。但是,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少與教師溝通交流,這是普遍現象。只有消除師生之間的溝通障礙,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注重學習分享及交流的過程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側重優(yōu)化數學理論的獲取方法,結合科學有效的理論獲取方式,幫助學生逐漸改變學習觀念。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分享、實踐分享過程中進行交流與討論,這有利于突破傳統數學課堂中學生僅能模仿的情況,更側重于在討論學習中進行交流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探究能力,更能促進對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通過逐漸改變學習習慣及學習思維,學生能夠在合理的情境中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進而逐步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