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摘 要:我在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梳理了學生在寫作中缺少文采的部分原因:缺少細節(jié)描寫、沒有恰當使用修辭、缺少文學底蘊、句式較為單一等。本文主要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修改潤色作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細節(jié)添彩法、修辭添彩法、古詩文添彩法、句式變換添彩法。
關鍵詞:寫作 修改 潤色 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4.020
新《課標》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提出了作文教學的“總目標”,也對初中作文教學提出了“階段目標”。在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明確了中學生的書面表達應達到的要求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在第四學段(7—9年級)對“寫作”作了更為明確的階段目標要求,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在語文課程標準高目標要求下,更有必要進行作文教學探究。
“有文采”是歷年語文中考對作文的必然要求。一篇作文如果語言缺少文采,讀者也很難深刻領會其內(nèi)涵,在中考中最直觀的體現(xiàn)是作文分數(shù)大打折扣??鬃诱f“言有志,言以立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是言語用來表達志向,用文采來幫助語言完成表達。不表達,就沒有辦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志向。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于世??梢?,要使思想志向廣泛流傳,語言沒有文采是不行的,文采是多么的重要!
現(xiàn)實的情況是,初中生的作文,尤其是中考作文,大部分缺少文采,因而檔次低下,難得高分。由此可以說擁有突出的文采,是作文獲得高分的必備條件之一。
實際上,由于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幾乎所有的教師一直將增強學生作文的語言表現(xiàn)力作為作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而有文采,就是語言有表現(xiàn)力的標志之一。一線教師雖躬身實踐作文教學,但從效果來看并不理想,在作文評改中“公共話語”泛濫成災、“語言貧血”屢見不鮮、“語言復制”習以為常。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作文的得分,影響了語文的成績。學生作文缺少文采,作為教師應該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提高作文文采的專項訓練。
我在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梳理了學生在寫作中缺少文采的問題所在:缺少細節(jié)描寫、沒有恰當?shù)厥褂眯揶o、缺少文學底蘊、句式較為單一等。針對這些問題研究修改潤色作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為:細節(jié)添彩法、修辭添彩法、古詩文添彩法、句式變換添彩法。
細節(jié)添彩法:細節(jié)描寫,是指對被描寫對象的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細小動作行為、細微生活情節(jié)、細部狀態(tài)的描寫,它是刻畫人物、寫景狀物、塑造形象常見而重要的方法,能使形象更豐滿鮮活,給人以強烈的印象。
例如,清晨,林中的薄霧輕紗般地漂浮著,地上的草木沾染了一層潔白的細霜。太陽懶懶地升了起來,笨拙地擠出厚厚的云層,陽光透過樹枝的間隙照進林中,過了許久才霧氣散盡。
——烏市68中2020屆初一1班馬同學《秋》
用“擠”不僅寫活了秋日太陽從云層掙扎出來的姿態(tài),也表現(xiàn)了秋日天氣漸涼、半陰半晴的特點。如果用“升”,就沒有那么生動而富有形象了,對太陽的描寫也不具有動態(tài)感了。
再如:秋天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遍地的高粱漲紅了臉,金黃的玉米樂開了懷:一陣風吹過,田野里的莊稼隨風飄擺,他們蕩漾著、追逐著,此起彼伏,宛如陣陣波濤。
——烏市68中2020屆初一1班張同學《秋》
這是對秋天田野景色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展示了秋天的田野里各種農(nóng)作物成熟后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用生動的語言展現(xiàn)了秋天的田野獨有的特點。
修辭添彩法:在寫作中恰當?shù)剡\用修辭,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從而達到給作文增加文采的效果。一篇文采飛揚的文章,需要恰當?shù)厥褂眯揶o。
在夏的尾聲中,秋踩著夏的影子尾隨而至。紅色的楓葉輕輕飄落下來,像幾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飛舞。
——烏市68中2020屆初一6班曾同學《秋》
“秋踩著夏的影子尾隨而至”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賦予了秋人的動作和情態(tài),把秋寫的活靈活現(xiàn)。同時,把紅色的楓葉比作蝴蝶,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把楓葉寫的唯美而具有動感。
一進果園就被果園的景色震住了,果園里四處瓜果飄香,落葉紛飛。不信,你瞧,蘋果姑娘被大伙捉弄的不知如何是好,羞答答地躲到了翠綠的葉叢中;快看,那邊的葡萄架下亮晶晶的“紫寶石”在太陽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美;可愛的玉米娃終于脫去了輕巧的綠衣裳,露出了胖嘟嘟、金燦燦的身體。
——烏市68中2020屆初一1班胡同學《秋》
“蘋果羞答答地躲到了翠綠的葉叢中,玉米娃脫去了綠衣裳,”運用了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蘋果和玉米熟透后的情景。把葡萄比喻成“紫寶石”寫出了葡萄成熟后的色澤與誘人。
古詩文添彩法:古今詩文中的經(jīng)典名句,尤其是教材中的經(jīng)典名句,既有突出的文采,又有充沛的感情、精辟的思想或深刻的哲理。巧妙引用經(jīng)典名句,可以言簡意賅,簡潔有力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使作文語言顯得厚重、警策、醒目,具有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文章文采飛揚,增添文章的可讀性;同時還能體現(xiàn)出作者豐厚的文化積累。
三年給我留下了太多太多,我的眼下不禁被霧氣彌漫,而后又凝聚成溫暖的液滴滑出眼眶。離別在即,愿我們在最美的豆蔻年華“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烏市68中2017屆初三6班仇同學《我的初中生活》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意思是把自己的夢想作為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不辜負美好的年華。在本片段中恰當?shù)匾昧撕W拥脑姳磉_了自己對未來的要求和期待。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時的天空,明凈如洗,深藍深藍的,泛著藍寶石般溫潤透亮的光澤,顯得格外的寧靜、悠遠而深邃。
——烏市68中2020屆初一1班張同學《秋》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寫秋天雨后空氣清新、天氣涼爽的特點,用在此處符合語境,恰當貼切。
句式變換添彩法:在寫作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句式包括: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被動句,陳述句和疑問句等句式。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意作用,能帶來與眾不同的修辭效果。因此,在寫作中應注意選擇句式,通過變換句式來為作文增采。
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草已枯,葉已黃;當一陣風吹過,樹葉就旋轉著像飛舞的蝴蝶翩然飄落。用不了幾天,地上就鋪滿了一層厚厚的落葉,踩在上面,軟綿綿的,每走一步,都發(fā)出沙沙的響聲。
——烏市68中2020屆初一1班李同學《秋》
本段采用長短不一的散句來抒發(fā)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采用散句顯得不呆板,表達靈活生動。
冷月、寒風、疏桐、落葉,這樣的夜晚,往往讓人感物傷懷。深秋是清冷的,孤寂的、理性的,同時也是多愁善感的!
——烏市68中2020屆初一6班白同學《秋》
本段描寫使用了短句,用簡短的文字來表達作者此時內(nèi)心復雜的感情,表達效果更強烈。
當然,打造文采、給作文添彩的方法,不止上述四種,還有很多,比如“精煉詞語添彩法”“傾入情感添彩法”……對于這些方法,還需要語文教師們平時繼續(xù)探究與實驗,不斷積累與總結。
參考文獻:
[1] 錢理群、孫紹振《對話語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2] 李海林《言語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葛桂斌《寫作突破》,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4] 葉圣陶《語文隨筆》,中華書局2007年。
[5] 王偉營《滿分作文》,朝華出版社2012年。
[6] 季小兵《初中生滿分作文》,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7] 宋勝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教法研究》2013年第8期。
[8] 彭曉嵐《論新<課標>下的初中作文教學改革》,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
[9] 司志民《1949年以來中學作文教學變遷的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10] 李鳳娥《7—9年級寫作教學有效性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11] 俞愉《初中作文訓練法新探》,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12] 朱省果《葉圣陶寫作教學理論研究》,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13] 葛婷婷《修辭知識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閩南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